(1)反流性食管炎由于食管下端括約肌松弛,酸性胃液反流,引起食管炎癥、痙攣,表現為胸骨后或中上腹部燒灼性痛,有時可向背部放射而疑似心絞痛。但本病常于餐后平臥時發生,服抗酸藥可使之緩解。
(2)食管裂孔疝常伴胃酸反流,其癥狀類似食管炎,常于飽餐后彎腰或平臥時發作,胃腸造影可明確診斷。
(3)彌漫性食管痙攣可伴發于反流性食管炎,其引起的胸痛有多種表現,服用硝酸甘油有效,麥角新堿可誘發,故易疑為心絞痛發作,是不典型心絞痛性胸痛的一個常見原因。根據患者有反酸和厭食的病史、癥狀常于進食尤其冷飲時或飯后發生、與勞累無關、發作時有吞咽困難可與心絞痛相區別。食管鏡和食管測壓法可明確診斷。
臨床上,心絞痛與食管疾病往往同時存在,食管反流能降低心絞痛的閾值,食管痙攣可由麥角新堿誘發和由硝酸甘油緩解,因而兩者的鑒別常存在困難。胸痛表現為“燒心”,且與體位改變和進食有關,同時伴隨吞咽困難是食管疼痛的特點;食管疼痛較心絞痛更常放射到背部。準確的診斷不僅需要仔細地詢問病史及體檢,有時還需借助于實驗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