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轉錄技術不斷完善,已相繼建立了單向和雙向體外轉錄系統。該系統主要基于一類新型載體pSP和pGEM,這類載體在多克隆位點兩側分別帶有SP6啟動子和T7啟動子,在SP6RNA聚合酶或T7RNA聚合酶作用下可以進行RNA轉錄,如果在多克隆位點接頭中插入了外源DNA片段,則可以此DNA兩條鏈中的一條為模板轉錄生成RNA。這種體外轉錄反應效率很高,在1h內可合成近10μg的RNA產生,只要在底物中加入適量的放射性或生物素標記的NTP,則所合成的RNA可得到高效標記。該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探針的長度并可提高標記物的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改變外源基因的插入方向或選用不同的RNA聚合酶,可以控制RNA的轉錄方向,即以哪條DNA鏈以模板轉錄RNA。這種可以得到同義RNA探針(與mRNA同序列)和反義RNA探針(與mRNA互補),反義RNA又稱cRNA,除可用于反義核酸研究外,還可用于檢測mRNA的表達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探針和靶序列均為單鏈,所以雜交的效率要比DNA-DNA雜交高幾個數量級。RNA探針除可用于檢測DNA和mRNA外,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在研究基因表達時,常常需要觀察該基因的轉錄狀況。在原核表達系統中外源基因不僅進行正向轉錄,有時還存在反向轉錄(即生成反義RNA),這種現象往往是外源基因表達不高的重要原因。另外,在真核系統,某些基因也存在反向轉錄,產生反義RNA,參與自身表達的調控。在這些情況下,要準確測定正向和反向轉錄水平就不能用雙鏈DNA探針,而只能用RNA探針或單鏈DNA探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