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9-25 16:28 原文鏈接: 養殖水體8項重要檢測指標

    物理指標

    水溫

    水溫是水產養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物理指標,特別是對于溫度有要求的亞熱帶及熱帶養殖品種,如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筍殼魚等品種,養殖的生產管理與溫度息息相關。因此,在整個養殖周期里面,可以每天監測,積累幾年當地的水溫變化數據,對自己以后的養殖非常管用。測量方法可以使用常見的溫度計測量。在一些最新的智能物聯網水質檢測系統中也會帶有水溫監測記錄的功能。

    透明度

    在養殖水體中,池塘養殖水體的透明度主要是由水體中的懸浮物(包括浮游藻類,懸浮的泥沙顆粒,溶解的有機質,無機鹽等)決定的。其中,在大多數池塘中,浮游藻類的密度是影響水體透明度最大因素。因此,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可以大致反映池水中餌料生物的多少,即池水的肥瘦,一般透明度30厘米左右為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為肥水,大于40厘米的為瘦水。在養殖過程中,測量透明度的方法可以采用薩氏盤。

    化學指標

    主要是指水體中的溶氧,pH,氨氮,亞鹽,硫化氫,總堿度,總硬度的測量。

    pH值

    酸堿度(pH),是衡量水體酸堿度的一個值,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pH是反映藻類的組成和活性、水質因子穩定性和池底有機污染的重要依據,是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pH影響到水體的碳源和微量元素的活性、水生動物的生理機能以及微生態的生物組成結構,一直為養殖者所重視。

    在pH值的測量過程中主要看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看水體的pH值是否正常

    在水產養殖中,多數淡水水生動物生存的適宜pH范圍是6.5-9.0,最適宜的pH值范圍為7.5-8.5的弱堿性水體。當水體的pH值為7以下即為酸性,5以下為強酸性。

    PH值偏高機理及危害:藻類過度生長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碳源(二氧化碳),致使水體PH值快速上升(光合細菌過度生長繁殖也會造成PH值上升)。PH值偏高,水體中銨氮以氨分子氮形式存在,增加了氨氮的毒性;另外,高PH值水質對鰓部組織有腐蝕作用。

    PH值偏低機理及危害:水體缺氧,水體有機質過多,在厭氧菌厭氧發酵的作用下,產生大量有機酸,致使水體PH值偏低。PH值偏低,致病菌容易大量繁殖,且硫化氫毒性增強。

    二是看水體pH值的日變化范圍

    pH在池塘的不同位置的差異:由于受藻類光合作用的影響,在晴朗的天氣里,池塘下風處的水體的pH值較上風處水體的pH值要高;表層水PH值大于底層,如果表層和底層PH值的差異大于0.5-1,提示可能底質變壞或者水體有問題,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現象發生。

    pH的日變化:養殖水體在一般情況下PH值由于藻類光合作用強弱有高低變化。日出時pH開始逐漸上升,至下午16:00-17:30達最大值(主要受光照及緯度影響),接著開始下降,直至第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環往復。上下午PH值一般相差0.5左右。水質變壞時,PH值變化較早就是一個警示。

    pH變化太頻繁、變幅過大對養殖不利,特別是對蝦養殖。pH過于頻繁地大范圍變動容易造成對蝦的應激。日變化幅度最好控制在在0.3~0.5;變化范圍過小則說明水體中藻類的活力不足,變化范圍過大則說明水體的堿度不夠,水體的緩沖性能不好,需要補充水體的堿度。

    測量方法可以使用簡易水質測試盒以及便攜式水質測試儀。

    溶氧

    即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系。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凈能力的一個指標,也是衡量養殖水體是否適合水生動物生長的一個重要指標。

    溶氧量與攝食量:溶氧量5mg/L以上,魚類攝食正常;溶氧量降為4mg/L,魚類攝食量下降13%;溶氧量降為2mg/L,魚攝食量下降54%,生長停滯,開始出現浮頭現象;溶氧量降為1mg/L,魚蝦類基本不吃食,而且浮游出水面,形成浮頭現象;溶氧量降為0.5mg/L,,魚蝦類在幾小時就會全部窒息死亡。

    (1)溶氧量對魚蝦攝食和生長的影響

    (2)溶氧對不同種類魚的影響

    (3)養殖品類與溶氧濃度的關系

    不同養殖種類、不同年齡及不同季節對池塘溶氧的要求均不同。總結而言一句話:養殖用水的溶解氧在一天24小時中,氧氣含量必須有8個小時(晚上)的時間大于4mg/L,14小時不低于5,任何時間不得低于2mg/L,溶氧應持續穩定。

    缺氧的危害:

    水中有機物、氨氮等厭氧分解,產生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容易滋生細菌,造成養殖生動物疾病頻發或大量死亡;引起水生動物嚴重貧血、生長緩慢、背部體色變淡、唇肥大等;低氧狀態下水生動物呼吸受阻,魚蝦只進食但不生長,消耗自身的能量;溶氧低于其最低限度時就會引起窒息死亡。

    溶氧測量:

    一天之中溶氧最低的時候是清晨6點,或者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5:50左右)更為準確,這時候池塘已經開始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產氧的速度遠低于呼吸作用耗氧的速度,池塘溶氧仍處于凈消耗狀態,中午12點左右會迎來上午的溶氧高峰,隨后由于光抑制作用導致產氧效率受到影響,加上池塘生物呼吸耗氧導致溶氧略有下降。在下午6點即日落前,池塘溶氧達到全天的最高峰。

    溶氧測量的時候,需要注意溶氧在不同的時間點的變化以及在池塘中不同位置的變化,由于在晴天的時候,藻類在池塘的下風處較多,造成下風處溶氧較上風處溶氧高,同時由于藻類的趨光性,造成水體中上層的溶氧較水體的底部高得多。另外就是在溶氧的日變化規律中,凌晨往往是一天溶氧最低的時候,這個時候容易發生缺氧浮頭。

    由于單點測量溶氧的局限性,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更多地是對水體溶氧的實時監測,可以選擇市面上的溶氧實時監測系統進行測量,防止夜間缺氧浮頭的發生。在使用溶氧實時監測系統的時候,需要注意確保水體的溶氧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低于引起該養殖品種浮頭的溶氧水平。最好是在4mg/l以上,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

    同時也提醒大家,不要因為太陽出來了就放松警惕,因為這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對于浮頭的池塘,增氧機應該一直開到太陽出來后2小時左右,也即7:00—8:00。

    氨氮

    養殖水體正常水質氨氮為<0.2毫克/升。

    氨氮主要是由于生物呼吸作用和氮源有機質(如殘餌、水產動物排泄物、過量施肥、浮游生物尸體等)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產物。分子氨毒性較強,離子銨則無毒性,兩者的比例取決于水體PH值的大小和溫度高低,PH值偏高、溫度較高條件下,分子氨比例就較高。

    魚蝦類發生氨中毒引起的癥狀輕重有別,若因急性中毒,可能發生呼吸急促、浮頭游塘,會迅速死亡;若因慢性中毒,可能發生下列不正常現象:

    (1)可能會干擾魚蝦類的滲透壓調節系統。

    (2)易破壞魚蝦鰓的黏膜層。

    (3)會降低血蛋白攜氧能力,表現為厭食、靠邊、游動緩慢,嚴重時會出現游塘、浮頭等現象。

    亞硝酸鹽

    養殖水體要求亞硝酸鹽<0.01毫克/升。

    亞硝酸鹽是氨氮向硝酸鹽轉化過程的中間產物,在缺氧條件下,亞硝酸鹽很難向硝酸鹽轉化。所以說,亞硝酸鹽的累積,多因池塘低溶解氧的結果。

    亞硝酸鹽對養殖動物的毒性較強,是養殖水體誘發爆發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水產動物亞硝酸鹽中毒時,會氧化其血蛋白而形成高價鐵蛋白,導致血液呈暗色,嚴重影響其攜氧能力。魚蝦亞硝酸鹽中毒,會出現游動緩慢、靠邊、厭食、游塘、浮頭等現象,蝦體尾部、足部及觸須易出現發紅癥狀。

    硫化氫

    養殖水體要求硫化氫<0.2毫克/升。

    在缺氧條件下,由殘餌或糞便中的含硫有機質經厭氧分解而產生。硫化氫可與底泥中的金屬鹽結合硫化物,致使底泥發黑。

    池塘硫化氫是否超標,簡單的判斷標準在于池塘下風處是否有臭雞蛋味。

    硫化氫毒性較強,具有強烈刺激性,對水產動物鰓組織有腐蝕和麻痹作用,影響水產動物呼吸作用。蝦硫化氫中毒表現為厭食、騷動不安、在水表層狂游。

    總硬度

    對于總硬度,目前沒有統一的看法或者標準,一般認為在淡水常規魚類的養殖中,水體的硬度不小于50-150mg/L,淡水養蝦水體適宜的硬度為250mg/L以上。

    由于絕大多數海水的硬度都大于6000mg/L CaCO3,因此海水環境中一般不必擔心水體的硬度。

    根據養殖水體大多數水生動物的需求,總堿度的范圍一般為75-200 mg/l,海水養殖對蝦,最低總堿度要求為100ppm。育苗用水的總堿度最好調高到120 mg/l 以上。過低水體的生產力低下,緩沖性能不好。但水體的總堿度也不不宜過高,超過500 mg/l即對水生動物有毒性。養殖基層常見的測量方式有簡易水質測量試劑盒以及便攜式水質分析儀等。

    生物指標檢測

    主要是指弧菌,在工廠化養殖和育苗的水體中,為了將水體中弧菌的數量控制在一個適宜的范圍內,通常會定期對水體中的弧菌數量進行檢驗,一般要求水體中的弧菌輸數量不大于105cfu/ml。

    關注養殖水體的各項檢測指標的變化,做到科學合理的調水,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半的效果,從而有效提高水產養殖收益。


    相關文章

    為了一道舌尖美味,兩代科學家努力30年

    清蒸魚頭、醋溜魚頭、剁椒魚頭、魚頭泡餅、魚頭燉豆腐……一個魚頭能做出百變菜肴,非鳙莫屬。中國人喜歡形象地稱鳙魚為“胖頭魚”,因為它出眾的“頭身比”,再加上肉質鮮美,一年的消耗量達到了驚人的310多萬噸......

    小小平菇撐起脫貧保護傘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為了更好地發展蘑菇產業,山東省冠縣煙莊街道精心挑選科技特派員,發展原有產業基礎,對街道的食用菌種植提供技術指導。“都知道平菇營養價值高、收益好,但是栽培平菇對于營養、溫度、濕......

    農業農村部遴選發布十大農業優異種質資源

    農業農村部2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在會上發布了10大農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產優異種質資源。農作物10大優異種質資源有:莊紅貢米、濮陽莛子麥、珍珠玉米、海蘿卜、芹......

    城市發展與水體中CDOM關系的研究獲進展

    城市水體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要素,具有重要的景觀價值和生態價值。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工農業發展及人類活動干擾加劇,城市水體的承載力、水體污染及富營養問題日益嚴峻,影響著城市水體生態健康和流域居......

    探究規模化海水養殖對海灣尺度碳循環的影響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在規模化海水養殖對海灣尺度碳循環的影響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Impactsoflarge-scaleaquacul......

    海水池塘環境中抗生素ARB的滅活和ARGs去除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海水池塘養殖生態環境調控創新團隊對海水池塘養殖環境抗生素來源、抗生素抗性菌(ARB)的滅活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去除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分別以題為“......

    中石化安工院首創:水體多參數快速定量檢測設備

    中國石化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孫冰團隊報道了基于微流控技術研發的水體多參數快速檢測系統。通過直徑六厘米的微流控芯片搭配手持式數據讀出設備或智能手機,可以一次定量檢測多達五個參數,測試時間只有傳統方法所需時......

    升級版非洲豬瘟防控與豬場復養技術要點發布

    3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發布規模化豬場復養、非洲豬瘟診斷與檢測、非洲豬瘟清潔消毒3項升級版技術要點。據介紹,3項技術要點自去年9月發布以來,已向全國多個省份、養殖企業進行了技術咨詢與推廣應用,助......

    水體中硝酸鹽增高如何說明污染時間?

    在美國,許多人輕信自來水的清潔程度足以直接飲用,但新的研究不啻為當頭棒喝:美國各地的自來水都有硝酸鹽污染的問題,它可能會導致每年超過1萬2500起的新發癌癥病例。在此,小編與閱讀者分享有關自來水水質各......

    俄羅斯對我國山東某水產企業產品實施臨時進口禁令

    據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檢疫監督局11月1日消息:據該局當日發布的№.ФС-АР-7/3110-7號指令,宣布自2019年11月19日起對我國山東日照某水產企業產品實施臨時進口禁令,具體信息如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