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1-17 10:30 原文鏈接: 再生能源發展任重道遠并網瓶頸日漸突出

      新能源并網難問題未根本緩解

      2011年,國內新能源發展基調主推“重質量、輕規模”,在此指引下,作為新能源表率的風電去年全年并網發電量較上年增長超40%,太陽能光伏裝機和并網發電量也增長明顯,政策落實初現成效。然而,發電量大幅增長的同時,伴隨的卻是發電利用小時數的減少。

      根據上述中電聯快報數據,2011年,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731小時,比上年增加81小時。但其中水電、核電和風電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卻出現下降,風電比上年降低144小時,為1903小時。

      這一現象表明,國內風電發展的并網難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白建華解釋道,去年全年并網發電量增加,說明全國各主要風電基地高峰時期滿負荷并網發電量,特別是內蒙古西部電網風電并網發電量一度占全網總發電量的18%。但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降低,則說明從全年總體情況來看,全國眾多風電場仍存在大量棄風問題,且與往年相比存在擴大趨勢。

      一個可以作為上述說法佐證的數據是,盡管2011年風電發電量增幅超40%,但與2010年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81.41%的速度相比,2011年風電發電量增速出現明顯放緩。

      2011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達300萬千瓦,按照中電聯快報,其中的并網裝機達212萬千瓦,兩個數字均較2010年增長不少。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表示,國內光伏發電平均可利用小時數為1500小時,與2200小時的可利用光照時長相差700小時。他認為,這一方面可能源于國內現有光伏發電技術水平不足,但另一方面更直觀反映出目前光伏發電也漸漸出現因無法并網而造成的與風電類似的“棄光”現象。

      這一現象也漸漸引發眾多業內人士擔憂,甚至擔心這一現象未來可能表現得比風電更加突出。上述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太陽能資源秉性本身優于風能,但如果用來發電,其可利用效果卻并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好。他解釋說,目前在青海、寧夏等西部省份,本身太陽光照條件優越,但所建電站機組平均每天發電僅為4到5個小時,主要原因就在于其資源存在很大的間歇和不穩定性。“有的地方上午是晴天,但一到中午突然轉陰甚至下雨,下午又轉晴,其光照的穩定性可想而知。”他表示。

      資源狀況不佳,必然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出巨大挑戰。白建華指出,光伏發電并網問題比風電更加棘手,它需要更靈活的調峰電源及更強的并網技術設施,造成脫網事故的概率和影響更大。

      而更為嚴重的現實可能是,由于過去太陽能發電體量較小,其并網問題并未引起電網企業的重視,因此相關的技術設備研發及跨區域電網輸送通道建設相對風電來說滯后不少。隨著“十二五”太陽能發電規模迅猛增長,并網瓶頸或將日漸突出。

      發電量與裝機增速差距仍明顯

      “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15%”。這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對世界做出的承諾。“十二五”規劃綱要則進一步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11.4%。為實現這一目標,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非化石能源)成為目前的當務之急。

      中電聯發布的《201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快報》顯示,2011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46928億千瓦時,新增裝機容量9041萬千瓦,年底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56億千瓦,其中水電、核電、風電等非火電類型發電裝機容量比重達到27.50%。

      而根據快報,2011年電力工業統計數據,2011年全年水、核、風等非火電2011年全年發電量占全部總發電量的比重則僅達17%,與裝機比重相差10多個百分點。裝機比重與發電量占比之間的差距,顯示政策上今年一直突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重質量、輕規模”的基調所收到的實際效果仍較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水、核、風等非火電發電量放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大盤子中來審視時,目前各主要非化石能源發展仍顯疲軟。

      中國證券報記者綜合相關數據粗算,2011年全年水電發電量達6626億千瓦時,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分別為874億、732億和32億千瓦時。按每千瓦時折合0.404千克標煤來換算,2011年全年水、核、風和光四大主體非化石能源消費量約合3.2億噸標煤,占到2011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約34億噸標煤)的9.4%,這一數字比“十二五”11.4%的目標低出2個百分點。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能源消費不同于一般生活消費品,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涉及層面較多。這意味著要如期在“十二五”后四年彌合2個百分點的差距,任務仍十分艱巨。

      這一艱巨性在具體細分門類上體現得更加明顯。如果將《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水、風和光發電量目標,以及核電“十二五”裝機4100萬千瓦數字,與“十二五”能源消費41億噸標煤換算對比,到2015年,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占屆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應分別約達7.2%、3.14%、1.5%和0.15%。而2011年,這四大能源發電量占能源消費比重則分別是7.87%、1.04%、0.87%和0.038%,兩組數字對比顯示,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的差距相對最大。

      而將這些數字與2010年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后則可發現,水、核、風和光2011年所占能源消費比重增加盡管有所增加,但增幅并不大,且其中最重要的水電占比甚至是下降。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主體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不足且增長緩慢,表明“十二五”期間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擔子依然很重。

      “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包括水電、核電、風電及太陽能發電在內的非化石能源全年發電量占能源消費總體比重仍較低,特別是其中份量最大的水電和核電占比與11.4%目標下所對應的數字相差較大。而更多的可作為考量標準的統計數據,如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新能源裝機增速等,加上新能源各個細分產業發展所遇到的各類瓶頸,則更進一步顯示出這些差距的復雜性。一切的現實告訴業界,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發展路途,仍然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

    政策扶持新型儲能行業快速發展上市公司加碼布局

    儲能行業再迎利好消息。11月6日晚間,工信部公開征求對《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方案指出,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推動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效聯動發展。引導上下游......

    “煥新”政策推動循環產業更多經濟新動能待激發

    商場超市中,家電家居琳瑯滿目,消費者購物熱情高漲;汽車4S店內,看車購車者絡繹不絕;循環產業園里,廢舊家電、汽車拆解忙碌作業,資源再生利用形成產業鏈……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出臺以來,家電、家居、汽車消費......

    長安汽車將發布固態電池新技術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不斷提速

    據太藍新能源官微,太藍新能源聯合長安汽車,將于11月7日在重慶召開固態鋰電池新技術發布會。今年8月,長安汽車入股太藍新能源,作為國內率先實現半固態電池量產的企業,太藍目前已經在部分細分市場實現產品的批......

    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六部門發文明確“十五五”碳達峰目標

    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10月30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圍繞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重點對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應、......

    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網主體涉網安全能力服務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局關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網主體涉網安全能力服務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局,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各派出機構,全國......

    純鋰新能源公司全固態鋰電池實現量產

    傳統鋰電池在過度充放電、高溫、碰撞等條件下可能因液態電解質的泄漏和揮發而發生燃爆事故。安全事故頻發的壓力下,采用固態電解質的新型鋰電池技術備受關注。記者獲悉,北京企業純鋰新能源公司研發出了一款全固態鋰......

    再迎利好消息!工業硅、新能源兩大行業受益

    新能源汽車獲政策大力支持,工業硅價格迎來積極因素。公務用車大力支持新能源據消息,國管局、中直管理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做好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工作的通知》,旨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更好發......

    26萬股民沸騰!常山北明迎來擬置換資產引入新能源、智慧城市業務

    “常山趙子龍”大消息!大牛股迎來擬置換資產引入新能源、智慧城市業務27日晚間,大牛股常山北明突然發布公告,為了聚焦軟件主業,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擬引入與軟件業務有協同效應的新能源及智慧城市業務,同......

    向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加速邁進——遼寧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觀察

    短短兩年,一個嶄新的科技創新高地拔地而起!10月15日,大連高新區,英歌石科學城正式開城。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高能級科創平臺,匯聚了200多個高水平科研團隊、1000多名科研人才,全國重點實驗室、遼寧實......

    智能電網領域2025年度重大攻關需求建議開始征集

    關于征集智能電網領域2025年度重大攻關需求建議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局,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為高質量組織實施智能電網領域科研攻關,推動形成“自上而下”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