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07 20:50 原文鏈接: 農業土壤中總有機碳和總氮的近紅外檢測

    傳統農業的現代化由于采用了施化肥、控制雜草、土壤耕作新方法以及選擇高產品種等手段已經大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農藝技術可以可觀的影響土壤的肥力。如果精確農業中的農作物生產是持續和有成本效益的,就需要更多的有關土壤成分的信息。使用化學方法對土壤進行分析是準確的,但是需要很多的時間和人工,而且成本高,并且產生有害污染物影響環境,這些使得化學方法不適合作為常規的測定方法。近紅外反射光譜(NIR)是一種可能的備選方式,它同時節約了時間和人工勞力,并減少了化學試劑的成本。NIR已經被不同程度地成功的應用在一系列土壤成分的分析上。

      在ISCF的一個長期項目中,正在研究不同作物輪作對土壤肥力的影響。作為對各種不同農作物常規的研究的補充,從1985年開始定期地收集土壤樣品,目前的收集周期是3年。主要目的是確定在土壤肥力尤其是土壤組成上的精細作物管理實施對多種農作物輪作的主要及次要影響。

      此項目中近紅外(NIR)反射光譜用于土壤非破壞性特性分析的可能性研究已經展開,目標是開發可以預測諸如總有機碳、總氮、可交換鉀及有效磷等土壤中成分的穩定定標方程,用于田間試驗中的監控。

      材料和方法

      土壤樣品 樣品從Lodi附近的Po Valley的一個長期試驗田中收集,pH為6.2的砂質土壤。比較了5種不同的輪作方式,分別代表了不同的作物強化程度的飼用作物體系:

      (1) 1年連續的雙作物輪作,意大利黑麥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 + 青貯玉米(zea mays L.);(2) 3年輪作,意大利黑麥草 + 青貯玉米-大麥(hordeum vulgare L.) + 青貯玉米-糧用玉米;(3) 6年輪作,意大利黑麥草 + 青貯玉米(3年)-輪作牧草(3年)(trifolium repens L. +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4) *牧草的單作;(5) 糧用玉米的連續單作。

      每一個輪作從屬于2個作物管理實踐,包括不同的營養水平、雜草控制和土壤耕種方法。在1985年實驗開始,在1997年又重新開始,在總共72塊土地的每一塊隨機鉆取5個土樣(0-30cm深)。

      化學和NIR分析 所有樣品風干后充分研磨去測定總氮、總有機碳、可交換鉀和有效磷,并進行NIR掃描。總氮和總碳由杜馬斯燃燒法來測定,使用CE Instruments公司的NA1500元素分析儀。有效磷含量用0.5mg NaHCO3(pH 8.5)溶液萃取后以抗壞血酸法測定。可交換鉀用1mg醋酸銨萃取后以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測定。

      土壤的光譜范圍是1100-2500nm。

      開發NIR定標 初始的定標數據是142個土壤樣品,對每一個成分都分別使用了Step-up,Stepwise和改進的偏zui小二乘法MPLS,用所有數據建立回歸模型。另外通過計算將光譜馬氏距離>3的反常樣品去除,或者手工排除那些難以很好解釋的樣品,再使用MPLS方法生成定標方程。所有的模型都被用來預測1985年和1997年采集樣品的總氮、總有機碳、可交換鉀和有效磷含量。

      結果

      NIR定標開發 獲得的定標方程對總氮、總有機碳、可交換鉀和有效磷含量的預測統計數據列于表1。

      表1:定標方程開發交互驗證過程中對總氮、總有機碳、可交換鉀和有效磷含量預測的統計數據

      

      定標回歸算法

      總氮

      總有機碳

      鉀

      磷

      n*

      r2

      SECV

      n*

      r2

      SECV

      n*

      r2

      SECV

      n*

      r2

      SECV

      Step-up

      142

      0.83

      0.010

      142

      0.83

      0.07

      1422

      0.43

      7.83

      142

      0.70

      6.92

      Stepwise

      142

      0.85

      0.010

      142

      0.87

      0.06

      142

      0.57

      6.83

      142

      0.72

      6.66

      MPLS

      142

      0.77

      0.007

      142

      0.81

      0.07

      142

      0.49

      7.51

      142

      0.71

      6.84

      MPLS(手工挑選樣品)

      129

      0.87

      0.005

      138

      0.81

      0.07

      127

      0.70

      5.81

      128

      0.83

      4.89

      MPLS(軟件挑選樣品)

      134

      0.77

      0.007

      132

      0.81

      0.07

      129

      0.49

      7.51

      131

      0.71

      6.84

     

      * 在定標運算中使用的樣品數量

      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回歸算法得到的模型結果之間的差異。總有機碳的定標是其中zui好的,總氮的略差一些。可交換鉀和有效磷的結果相比于氮和碳要遜色。總之,交互驗證的結果顯示了近紅外預測土壤中總氮和總有機碳的可行性。

      近紅外預測 用上面獲得的定標對于1985和1997年土壤樣品的進行預測的結果統計數據列于表2。

      表2:所有預測1985和1997土壤樣品中總氮、總有機碳、可交換鉀和有效磷含量的定標模型準確度

      

    <li id="omoqo"></li>
  •   定標回歸算法

      總氮

      總有機碳

      鉀

      磷

      r2

      SEP

      Bias*

      r2

      SEP

      Bias

      r2

      SEP

      Bias

      r2

      SEP

      Bias

      1985 預測


      Step-up

      0.93

      0.004

      0.000

      0.84

      0.054

      0.003

      0.50

      7.114

      0.381

      0.25

      5.441

      -0.797

      Stepwise

      0.93

      0.004

      0.000

      0.86

      0.051

      -0.003

      0.59

      6.411

      0.276

      0.29

      5.306

      -0.203

      MPLS

    相關文章

    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鄧琦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驥合作,研究揭示了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oftheTotal......

    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多項重要方案與標準獲審議通過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土壤微生物碳利用與溫度變化的響應關系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區域發展與循環農業團隊在土壤碳循環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大尺度上證明土壤微生物CUE(碳利用效率)對溫度變化的線性響應,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上。CUE是土壤微生物......

    研究解析我國南方和北方農田土壤有機碳保護機制

    我國糧食主產區主要分布于東部中溫帶至熱帶區域。我國東部從北到南氣候條件和土壤物理化學差異極大,其團聚體保護、礦物吸附和微生物合成代謝途徑對土壤有機碳積累的貢獻和機制有何差異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

    浙江高校團隊創新炭基沼肥用“中藥良方”改良酸化土壤

    近日,浙江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團隊推出創新項目“炭土智耕——酸性土壤調理的中藥良方”,通過創新方法解決酸化土壤改良修復問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助力鄉村振興。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土壤......

    成都山地所在地表土壤水分遙感產品空缺信息填補方面獲進展

    地表土壤水分監測對氣象預報、水文研究和氣候變化分析等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現有的微波傳感器觀測能力以及衛星軌道覆蓋和植被覆蓋等因素的影響,微波遙感土壤水分產品存在大面積的空值區域,限制了此類產品的應用。......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關于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的通知(2024年第二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及各有關實驗室:為掌握國家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

    生態環境部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

    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積累與微生物代謝能力密切相關

    通常,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累積水平被認為受到其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等物理化學性質的限制。微生物殘體是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主要組成物質,其形成和積累與微生物代謝過程緊密相關。然而,微生物代謝能力如何調控礦物結......

    第十八屆POPs論壇分會:聚焦農藥環境效應及風險評估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設有大會報告......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