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殘留問題是隨著農藥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而產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前,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農藥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鉛、銅等的無機物,以及除蟲菊酯、尼古丁等來自植物的有機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工合成有機農藥開始應用于農業生產。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化學農藥年產 量近200萬噸,約有1000多種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殺蟲劑、殺菌劑、殺藻劑、除蟲劑、落葉劑等類農藥。農藥尤其是有機農藥大量施用,造成嚴重的農藥污染問題,成為對人體健康的 嚴重威脅。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3年9月29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有機茶不合格。具體通報內容如下:......
中藥有害毒物檢測技術共涵蓋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流程、真菌毒素有機毒物檢測、有機毒物檢測方案、二氧化硫殘留檢測方案、重金屬檢測方案等。樣品制備解決方案可以簡化和提高農藥、除草劑與農藥殘留分析的樣品制備和耗材......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蔣長龍團隊在氨基甲酸酯農藥和有機磷農藥殘留分析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設計制備了兩種高效的比率熒光納米探針,并結合智能手機的顏色識別器,實現對食品......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蔣長龍團隊在氨基甲酸酯農藥和有機磷農藥殘留分析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設計制備了兩種高效的比率熒光納米探針,并結合智能手機的顏色識別器,實現對食品......
7月24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科學物質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所蔣長龍研究員團隊設計制備了兩種高效的比率熒光納米探針,并結合智能手機的顏色識別器,實現對食品和環境水體中農藥的可視化定量檢測。相關研究成果日......
6月26日,國際食品法典農藥殘留委員會(CCPR)第54屆年會在北京召開。今年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成立60周年,也是我國擔任CCPR主席國以來主辦的第16次會議。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FAO駐華......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在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近紅外仿生熒光探針抗干擾檢測農藥殘留新技術。近紅外仿生熒光探針及農藥速測作用機理膽堿酯酶抑制法在有機......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馮亮團隊在紙基光化學傳感器的信號放大研發中取得新進展。團隊構建了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功能化紙基傳感器,通過柱芳烴超分子識別系統,實現了農藥百草枯的高效捕獲和分析。相......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馮亮團隊在紙基光化學傳感器的信號放大研發中取得新進展。團隊構建了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功能化紙基傳感器,通過柱芳烴超分子識別系統,實現了農藥百草枯的高效捕獲和分析。相......
近日,大連化物所化學傳感器研究組(106組)馮亮研究員團隊在紙基光化學傳感器的信號放大研發中取得新進展。團隊構建了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功能化紙基傳感器,通過柱芳烴超分子識別系統,實現了農藥百草枯的高效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