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5-05 15:35 原文鏈接: “農藥草莓”的質量標準在哪里

      日前,有關媒體報道北京市場上的草莓農藥殘留超標,其中殘留的乙草胺為致癌物。報道引發了市民關注。針對此報道,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全市草莓市場展開抽檢。檢測結果顯示,175個樣本均未檢出乙草胺。另外,江蘇、湖南、陜西等地也相繼對當地草莓進行了抽檢,結果均顯示無乙草胺殘留。

      (5月2日央廣網)

      這些日子,有關草莓安全性的傳聞不斷。年初的時候,微信朋友圈里熱傳一則《一位蜂農的忠告:珍惜生命,遠離草莓》的文章,說草莓大棚打農藥毒死蜜蜂。這讓一些市民不免擔憂:吃草莓真的等于慢性中毒嗎?4月12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消息稱,歐洲幾乎一半的食品都含有農藥殘留,而草莓上的農藥殘留是最有可能超過安全界限的。盡管專家指認傳聞不靠譜,但從媒體送檢的情況來看,“合格”草莓身體里的農殘,未必真的不用擔心。

      這些年,農產品染上“藥癮”的例子,也算觸目驚心:2015年,有消費者在食用了產自海南的西瓜后出現嘔吐、頭暈等癥狀,執法人員抽檢發現9批次含有國家明令禁止銷售和使用的高毒農藥涕滅威;2013年,媒體曝光,山東濰坊市峽山區有農戶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進行生姜種植……對于這些事,當然不能只怨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選擇農藥的標準無非就是3個:能買到什么、什么便宜、什么高效。如果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不能對農藥產生明晰的倒逼作用,靠終端的檢測或泛泛的道德譴責,顯然于事無補。

      這當然不是說在限制高毒農藥上,中國農業沒有進步。數據顯示,10年前,高毒農藥在農藥中占比近30%,現在還不到1.7%。但這個利好不能忽略兩個前提:一是農藥越來越多,高毒的雖然少了,不代表總殘留量就隨之降低了;二是高毒低毒也是個相對概念,農業生產環境在變化,就連消費者的耐藥性等也在變化,“能不添加則不添加、能不用藥則不用藥”才是底線。拿草莓來說,標準也不是沒有。2013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2)》,早就規定了食物中可以使用的322種農藥、2293項最大殘留限量。其中,草莓被納入水果類的漿果和其他小型水果類。那么,時移世易,類似乙草胺等農藥一旦有檢出量,諸多“標準”要不要給個解釋安撫人心呢?

      今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食品安全法》的決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版《食品安全法》三易其稿,修改力度非常大。新法規定:國家對農藥的使用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劇毒、高毒農藥、高殘留農藥,推動替代產品的研發和運用,鼓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明確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的規定。業內認為,這是食安法實施6年以來,首次明確提出在蔬菜、瓜果等生產中禁止使用劇毒農藥。不過,從來都是“徒法難以自行”。年初以來,有關“農藥草莓”的傳聞甚囂塵上,相關監管勢弱,依然是媒體看不過去,自己檢測、自問自答。這樣的現狀不改觀,農產品安全公信很難建立。

      “農藥草莓”的質量標準在哪里?這個問題即便有權威媒體在熱心參與,依然缺乏一個權威的官方答案。那么,在輿論關切與公共話題面前,食品安全監管顯然不能太滯后于網絡傳言,不然會引發社會恐慌及果品滯銷等問題。

    相關文章

    病急亂用藥,家長明知有毒給女兒涂有機磷農藥

    家長聽信偏方,竟然往孩子身上涂農藥,只為治療銀屑病!殊不知,險些釀成大禍。11月17日,江蘇南京市兒童醫院皮膚科接診了11歲的銀屑病患兒蘭蘭,但是孩子的癥狀卻與普通銀屑病不一樣。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董青......

    打破50年瓶頸!中國農藥領域歷史首篇《自然》論文發表

    本周,《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楊青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龔勇研究員合作,闡明了幾丁質生物合成的機制,從而為針對幾丁質合成......

    16批次食品不合格,農藥殘留問題超半數

    8月10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2年第28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檢出不合格食品16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農藥殘留、質量指標、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問題。9批次食品檢出農藥殘留問題9批次食品檢出農......

    722萬!此省農藥檢定站采購這些分析儀器

    河南省農藥檢定站發布采購公告,項目編號為豫財招標采購-2022-581,預算金額7,220,000.00元,涉及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傅......

    納米傳感器可在幾分鐘內檢出殘留農藥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傳感器,可在幾分鐘內檢出水果上的農藥。在《先進科學》雜志一篇論文中描述的該項概念驗證技術,使用由銀制成的火焰噴涂納米粒子來增強化學物質的信號。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納......

    農業農村部發新通知,布局農藥產業“十四五”發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廳(局)、生態環境廳(局)、市場監管局、糧食和儲備局、林草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

    兩會簡訊|農藥、化肥不是洪水猛獸

    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所長諶愛東   受訪者供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作物的營養來源不足,病蟲草鼠害的發生,將對農作物生長造成經濟和產質量的損失甚......

    吃草莓染出血熱?西安草莓滯銷|疾病面前勿輕信謠言

    今年入冬以來,西安各大醫院相繼接診多名出血熱患者,隨之,一則“吃草莓會導致出血熱”的謠言被頂上熱搜,導致山西草莓滯銷,草莓種植戶收入銳減,苦不堪言。出血熱全稱是腎綜合征出血熱,由一種名為“漢坦”的病毒......

    出血熱碰瓷,草莓大喊冤枉

    今冬的草莓剛剛上市,就被出血熱“碰瓷”,送上了熱搜。近日,西安出現多例出血熱患者,“吃草莓會得出血熱”的流言隨后開始在社交媒體流傳。出血熱,指的是腎綜合征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攜帶漢坦病毒的鼠......

    西安雙疫引熱議,罪魁禍首仍橫行市井

    近日,一則“西安出現多例出血熱”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前排,甚至還有流言說,有患者是吃了草莓被感染的……那么,這個“出血熱”究竟是什么病?是怎么傳播的呢?還能吃草莓嗎?來自微博先說結論:這里說的出血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