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老冰川消退后,冥王星上奇怪的脊狀景觀留了下來。當“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飛經這顆矮行星時,它揭示了令人驚奇的各種各樣的地形。其中一些奇怪的紋理可能來自冰川減退留下的碎冰。
所謂的洗衣板和凹槽狀地形包含幾公里寬且不到100米高的平行山脊。它們不像人類在地球上見到的任何東西。為此,美國加州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SETI)的Oliver White和同事利用“新視野號”的地圖和圖像,以闡明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天文學》雜志。
研究發現,這些脊狀區域同古代構造活動產生的表面斷裂相一致。對該區域環形山進行的分析表明,起伏的群山在約40億年前形成。這處于冥王星歷史的早期階段,并且僅晚于附近斯普特尼克平原中的盆地形成時間。斯普特尼克平原是這顆矮行星的心臟狀氮冰平原。
此前研究曾發現,在該平原形成前,冥王星可能擁有氮冰形成的冰川。只不過氮冰隨后升華,從固態變成氣態,然后凝結在較冷的平原中。
White表示,這些脊狀區域是表明冰川曾在冥王星上廣泛分布的證據。他和同事認為,洗衣板和凹槽狀地形由大塊水冰構成。這些水冰由于構造活動而在冥王星的地殼中脫離。因為水冰沒有氮那么致密,所以它們能在冰川上面漂浮,并且隨后在冰川消退時被留了下來。
脊狀區域擁有和在冥王星其他地方發現的凹痕地形相似的大小和形狀。這些地形在氮冰升華時形成,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兩種奇特的景觀可能存在關聯。
“大片水冰四處漂蕩,一旦其撞上這些凹痕的‘墻壁’,便會向下滑。”White說,“最終,氮冰升華,因此填充凹痕的水冰物質被留了下來,散落在景觀中。”
22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士李耀軍告訴記者,他所在實驗室成員通過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利用2018年衛星遙感影像和阿拉斯加地區冰川編目數據,進行人工解譯,對阿拉斯加地區冰川分布現狀進......
根據本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Globalglaciermasschangesandtheircontributionstosea-levelrisefrom1961to2016,冰川促使全球海平面在......
3月21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誕辰100周年紀念日。20日,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舉辦研討會,邀請施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學生齊聚蘭州,緬懷這位“中國現代冰川之父”。1957年,施雅風參加祁連山......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在西南極洲工作的美國科學家和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研究人員攜手,在拉特福德冰川連續鉆探63小時后,下探到2152米的深度。他們希望,最新鉆探獲得的數據能告訴他們,南極......
當古老冰川消退后,冥王星上奇怪的脊狀景觀留了下來。當“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飛經這顆矮行星時,它揭示了令人驚奇的各種各樣的地形。其中一些奇怪的紋理可能來自冰川減退留下的碎冰。所謂的洗衣板和凹槽狀......
當古老冰川消退后,冥王星上奇怪的脊狀景觀留了下來。當“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飛經這顆矮行星時,它揭示了令人驚奇的各種各樣的地形。其中一些奇怪的紋理可能來自冰川減退留下的碎冰。所謂的洗衣板和凹槽狀......
當古老冰川消退后,冥王星上奇怪的脊狀景觀留了下來。當“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飛經這顆矮行星時,它揭示了令人驚奇的各種各樣的地形。其中一些奇怪的紋理可能來自冰川減退留下的碎冰。所謂的洗衣板和凹槽狀......
晚古生代大冰期是顯生宙以來規模最大的、主要發育在南方岡瓦納大陸的一系列多幕式的冰期事件。與之前新元古代與奧陶紀末期的冰期事件不同的是,晚古生代大冰期事件是地球上在動植物繁盛以來最重大的冰期事件,記錄了......
松島冰川是西南極洲最脆弱的冰川之一,它正被海水從下面融化。圖片來源:MARTINJAKOBSSON本報訊日前從南極傳來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份估算結果,在過去的25年里,這塊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