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780.shtm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團隊發現,利用68Ga-FAPI PET/CT顯像可顯著提高頭頸部原發不明腫瘤原發灶的診斷準確率。團隊通過靶向成纖維活化蛋白的新型分子影像來定位原發腫瘤部位,將原發灶診斷準確率從19%提高到51%,為頭頸部原發不明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新型、無創、靈敏且可靠的診斷手段,有望改善部分患者的治療決策及生存預后。相關研究在1月25日發表于《核醫學雜志》。
圖片來源于《核醫學雜志》
頭頸部原發不明腫瘤是一組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約占所有頭頸部惡性腫瘤1%-5%,但現有的臨床檢查方法均無法明確原發灶來源。18F-FDG PET/CT顯像是目前臨床用于腫瘤原發灶定位、定性診斷的常見方法,但由于頭頸部組織的葡萄糖代謝有生理性或者炎性,在頭頸部原發不明腫瘤診斷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
為提升頭頸部原發不明腫瘤的診斷準確性,宋少莉團隊開展了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該研究從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隨機入組了91例經臨床、影像及病理診斷陰性或可疑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性癌患者,在一周內進行雙探針18F-FDG和68Ga-FAPI PET/CT顯像,對疑似原發灶的部位經過病理活檢進一步確認。結果顯示,91例患者中最終46例患者明確診斷原發灶。相比18F-FDG PET/CT診斷出17例,68Ga-FAPI PET/CT診斷出所有的46例。在診斷準確率方面,68Ga-FAPI PET/CT顯著高于CT、MRI及18F-FDG PET/CT。隨后,研究人員對患者進行了中位時間為19個月(7-33個月)的隨訪,生存分析結果顯示,原發灶未明確診斷的患者復發率顯著高于原發灶明確診斷的患者。
近日,我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組(211組)陳慶安研究員團隊在鹵代有機污染物的再利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一種溴化物催化的氯轉移反應,該反應能夠利用鹵代有機污染物作為鹵源,從而實現不同鹵代有機污染物的再利......
6月14日,第18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舉辦了頒獎會,這場為期數月的賽事迎來落幕。據悉,本屆大賽報名項目2158項,評選出獲獎項目503項,其中特等獎1項,金獎29項,銀獎60項,銅獎140項,優秀獎27......
6月15日,在第八屆功能泌尿學術年會暨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泌尿外科青年醫師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一款國際先進的居家便攜式尿失禁監測設備亮相,引發了廣泛關注。該設備可開展智能化診斷和疾病預警,數字療法、遠程......
近日,美國化學會新聞周刊(ACSNewsServiceWeeklyPressPac)以《仿生四足機器人“嗅出”危險環境的有害氣體》為題,報道了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學院副研究員胡斌及其合作團隊的最新研究成......
近日,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學院教授王伯光團隊報道了珠三角地區不同大氣環境下過氧乙酰硝酸酯(PAN)光化學的復雜性及其控制策略。相關成果發表于《Npj氣候與大氣科學》(npjClimateandAtmos......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量子物質研究院科研團隊在量子多體理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與合作者提出并驗證了一種算符期望的全新的計算方法,并應用于熱中子物質結構因子的研究。相關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從......
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吳昊(現為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讀大四期間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苑海波指導下,與合作者系統性地搜尋了銀河系內的超致密星團,并成功發現一個候選體。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天文學雜志》(As......
2024年6月16日,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ICC)北京賽區密云分賽場在密云區青少年宮成功舉辦,標志著又一年度青少年科技創新的盛會落下帷幕。本次賽事由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主辦、中科科技培訓中心與北京市......
“每年引進100名左右自然科學領域優秀博士進站,每人資助40萬元。”近日,湖北省人社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動物醫學院申邦團隊在人獸共患寄生原蟲——弓形蟲的營養代謝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發現定位于弓形蟲頂質體的一類全新的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