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創造出了首個由準粒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最新研究將對包括量子計算在內的量子技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BEC被稱為物質的第五種形態,其他四種分別為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并列。1925年,愛因斯坦預言BEC存在。1995年,美國兩位科學家在僅比絕對零度高百萬分之0.17度下實現了BEC,并因此榮膺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大多數BEC由普通原子制成,由奇異原子制成的BEC還沒有實現。
激子是一種奇異原子。當光擊中半導體時,能量激發電子躍遷到新能級,留下的空穴可被視為帶正電荷的粒子。負電子和正空穴相互吸引形成的電子—空穴對就是一個呈電中性的準粒子——激子。準粒子不是標準粒子物理模型描述的17種基本粒子之一,但仍擁有電荷和自旋等基本粒子的特性。激子包括正激子和副激子,已被用于制造電子—空穴等離子體等。
在氧化亞銅內產生的類氫副激子被認為是在半導體內制造激子BEC最有希望的候選材料之一。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稀釋制冷機將大塊氧化亞銅內的副激子冷卻到0.4開爾文(約零下273.11攝氏度)以下,制造出了激子BEC,并使用中紅外誘導吸收成像技術,在真實空間內直接可視化激子BEC,精確測量其密度和溫度等,以區分激子BEC和普通原子BEC之間的異同。
他們接下來計劃研究半導體內激子BEC如何形成的動力學,并研究激子BEC的集體激發,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基于激子BEC系統的平臺,以進一步闡明其量子特性,并更好地理解與其環境強耦合的量子比特的量子力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馬余剛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團隊,與合作者首次在RHIC-STAR國際合作的重離子碰撞實驗中觀測到反應末態粒子的整體自旋排列現象,該成果或為研究夸克—膠子等離......
《三體》電視劇開播以來,好評不斷,無論是劇情、選角、演技,還是場景、特效都非常接近原著。粒子物理學家“海伯利安”在知乎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他表示:“電視劇的粒子物理實驗毫無槽點,細節拉滿,電視劇確實......
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創造出了首個由準粒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最新研究將對包括量子計算在內的量子技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BEC被稱為物質的第五種形態,其......
據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論文,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發現與創新中心和物理系宣布,他們通過將光耦合到超薄二維磁體上,觀察到一種新型磁性準粒子。這一突破有望為材料科學帶來新策略,即通過材料與光的強烈相......
近日,北京譜儀III(BESIII)合作組發現了類粲偶素Y(4660)和Y(4360)粒子的新衰變模式π+π-ψ2(3823),是Y(4660)粒子自發現以......
2022年7月4日是希格斯粒子發現十周年。由趙政國院士等主講的“揭秘基本粒子質量起源”科普講座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當日,該校教授們結合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與聽眾們一起交流希格斯粒子研究的意義以及它......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5日宣布,發現夸克構成粒子的3種新結構,包括一種五夸克態和一對四夸克態粒子。這家機構發表聲明說,多國研究人員利用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探測器觀察到這3種新結構。它在當天舉行的一......
宇宙線是在極端天體環境中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是研究眾多物理和天文問題如粒子加速、星際介質湍動屬性、星際磁場等的重要信使,是人類觀察宇宙的重要窗口。近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研......
電阻法(庫爾特)顆粒計數器是根據小孔電阻原理,又稱庫爾特原理,測量顆粒大小的。由于原理上它是先逐個測量每個顆粒的大小,然后再統計出粒度分布的,因而分辨率很高,并能給出顆粒的絕對......
記者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副教授張黎明處獲悉,他所在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LHCb團隊近日發現了第三種“五夸克”(pentaquarks)粒子。新結果有望進一步揭示夸克理論的諸多奧秘。此前,五夸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