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影響凝血四項分析質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Thromboscreen 400C自動血液凝血分析儀測定。結果:樣本量采集過多或過少,樣本溶血,有凝塊以及離心時間不足都將影響凝血四項結果的準確性。結論:樣本的正確采集與檢驗人員的規范操作是凝血四項檢測結果準確性的保障。
【關鍵詞】 凝血四項;分析;質量控制
隨著血栓與止血疾病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血栓與止血的檢驗技術也有新的發展。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測定是臨床上常用的血栓與止血篩查試驗,對患者的術前準備,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診段和用藥療效的評估與監測有直接指導作用。因此,凝血四項分析的質量控制顯得十分重要,無論是分析前患者的準備,樣本的采集,運送,保存,試劑的選用,復溶,預溫和儲存,儀器的選擇,保養,監控和校準,檢驗人員的熟悉程度,操作規范的執行情況,都將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了提高血凝的檢測質量,本文對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檢測中遇到的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作如下報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樣本來源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門診和住院病人,收集重新采集復查有問題樣本63例。
1.2 儀器和試劑
Thromboscreen 400C自動血液凝血分析儀 試劑為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生產。
1.3 樣本采集與檢測
使用真空靜脈抽血管,抗凝劑為109 mmol/l枸櫞酸鈉0.2 ml,抽取靜脈血1.8 ml,抗凝劑與血的比例應為1:9,3 000 r/min離心15 min,4 h內測定。
1.4 統計方法
采用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
2 結果
2.1 樣本采集量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見表1) 無論是血量>1.8 ml,還是<1.8 ml,都將使PT,APTT結果延長。表1 樣本采集量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略)注:與原檢測結果比較P<0.01。
2.2 溶血標本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見表2) 表2 溶血標本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略)
標本溶血,造成PT,APTT結果縮短,TT延長。
2.3 樣本中凝塊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見表3) 表3 樣本中凝塊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略)
標本中有凝塊使PT,APTT,TT結果縮短,FIB降低。
2.4 離心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見表4) 表4 離心時間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略)注:離心時間5 min與離心時間15 min、20 min相比較P<0.05。
離心時間不足使PT,APTT都縮短。
3 討論
凝血四項標本的正確采集和規范的操作是血凝檢測結果準確性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樣本的正確采集是分析前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從表1,表2,表3可看出,采樣量不準,標本溶血,樣本中有凝塊都將影響凝血四項結果,所以說如果這一環節得不到保證,即使有最好的儀器,最好的實驗方法,最有經驗的檢驗人員,也不能獲得可信的檢驗結果。為了避免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不符,造成不必要的抽血與復查,增加患者的負擔,建議標本采集時,護士應加強責任心,以科學的態度采集及處理標本,減少不必要的結果誤差。
從表4中可看出,離心時間的長短對凝血四項中PT、APTT的檢測結果至關重要,當離心時間PT<10 min,APTT<15
min時,PT、APTT都縮短。是由于離心時間較短,使標本不能達到乏血小板血漿水平,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對血液凝固時間造成影響。所以,檢測人員在操作時,必需離心15
min,使血漿達到乏血小板血漿水平,以保障結果的準確性。儀器要靠人操作,操作人員的水平將決定檢測系統能否獲得正確的結果,所以必須加強檢驗人員的個體素質,不斷提高基礎理論水平及現代技術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檢驗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對不合格標本予以拒收,及時對標本進行檢測,對檢測中出現某些異常結果應主動及時與臨床醫生取得溝通,詢問病情,診斷,是否用抗凝藥或在溶栓治療,抽血是否順利,以提高檢驗報告的應用價值,使實驗室數據能真正用于臨床的診治工作中。
總之,只有臨床醫護人員,檢驗人員,患者相互配合,才能為臨床診斷,治療,觀察提供準確可信的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1]廖揚,鄭蘭,石玉玲.臨床標本采集量對凝血系統檢測結果的影響[J].生物技術通訊,2007,18(5):809-810.
[2]卜國平, 曹偉建 . 凝血實驗的影響因素探討 [J]. 江西醫學檢驗 ,2005,23(8):353-354.
[3]白垚,程大林,劉勁松.重視凝血檢測中的影響因素[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6,31(3):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