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技術注意事項大匯總:
1. 實驗進行前,無菌室及無菌操作臺(laminar flow) 以紫外燈照射30-60 分鐘滅菌,以70 %ethanol 擦拭無菌操作抬面,并開啟無菌操作臺風扇運轉10 分鐘后,才開始實驗操作。每次操作只處理一株細胞株,且即使培養基相同亦不共享培養基,以避免失誤混淆或細胞間污染。實驗完畢后,將實驗物品帶出工作臺,以70 % ethanol 擦拭無菌操作抬面。操作間隔應讓無菌操作臺運轉10 分鐘以上后,再進行下一個細胞株之操作。
2. 無菌操作工作區域應保持清潔及寬敞,必要物品,例如試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暫時放置,其它實驗用品用完即應移出,以利于氣流之流通。實驗用品以 70 % ethanol 擦拭后才帶入無菌操作臺內。實驗操作應在抬面之中央無菌區域,勿在邊緣之非無菌區域操作。
3. 小心取用無菌之實驗物品,避免造成污染。勿碰觸吸管尖頭部或容器瓶口,亦不要在打開之容器正上方操作實驗。容器打開后,以手夾住瓶蓋并握住瓶身,傾斜約45° 角取用,盡量勿將瓶蓋蓋口朝上放置桌面。
4. 工作人員應注意自身之安全,須穿戴實驗衣及手套后才進行實驗。對于來自人類或是病毒感染之細胞株應特別小心操作,并選擇適當等級之無菌操作臺(至少 Class II)。操作過程中,應避免引起aerosol 之產生,小心毒性藥品,例如DMSO 及TPA 等,并避免尖銳針頭之傷害等。
5. 定期檢測下列項目: 5.1. CO2 鋼瓶之CO2壓力 5.2. CO2 培養箱之CO2濃度、溫度、及水盤是否有污染(水盤的水用無菌水,每周更換)。 5.3. 無菌操作臺內之airflow 壓力,定期更換紫外線燈管及HEPA 過濾膜,預濾網(300小時/預濾網,3000 小時/HEPA)。
6. 水槽可添加消毒劑(Zephrin 1:750),定期更換水槽的水。
7. 認真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實驗,一般不大會導致污染,很多情況下是由于所用的試劑或培養基有污染而使實驗失敗。
8. 粉末培養基配制好后(加了血清),一般在4度盡量不要超過1個月,如在-20度存放時間可長一些,但也不要超過3-4個月,可能對于永生化細胞株來說要求不是太高,但我在過去的4年里一直是作原代 細胞培養 的,細胞嬌弱,經驗表明放置時間不宜過長。
9. 關于實驗用品的清洗與消毒,我的經驗是:用過的玻璃器皿先在清水中浸泡30min以上,然后加少許清洗劑,以超聲波洗滌30min左右,(如無超聲波洗滌器可用軟毛刷輕輕刷洗干凈),撈出晾干,再在鉻酸洗液中浸泡6-18h(或過夜)后,自來水清洗10-15遍,雙蒸水清洗3-4遍,晾干,高壓消毒后即可使用。
10. 許多塑料制品也可以高壓消毒,例如培養瓶蓋,膠塞,吸頭等。不能用于高壓的一般均已制成一次性作用的商品了,當然如果 money有限,如進口的培養板、皿等,也可以重復使用1-2次,我當時使用方法是將其完全清潔后,使用前在紫外燈下敞開照射1-1.5h即可,我做過多次,沒有出現問題。塑料培養瓶由于清洗消毒不便,不要重復使用,如一定要重復用,可用環氧乙烷等消毒,(消毒后一定要放置半年以上方可使用)。
11. 在光鏡下,上皮細胞通常呈“鋪路石”樣排布,細胞之間有拉絲現象(即距離較遠的細胞可以通過細長的觸手相連),細胞有成片生長的特性。而間質細胞通常呈梭形,沒有有成片生長的特性,細胞之間的聯系不緊密。但是細胞的形態特征會因為生長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如HeLa細胞是上皮細胞,但是在酸性培養條件下會變為梭形。
腫瘤細胞通常會改變能量代謝并增加葡萄糖的攝入從而支持其快速分裂和擴散,這或許就會限制免疫細胞對葡萄糖的可利用性從而減緩機體的抗癌免疫反應。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ncerDiscovery上題為“......
腫瘤細胞通常會改變能量代謝并增加葡萄糖的攝入從而支持其快速分裂和擴散,這或許就會限制免疫細胞對葡萄糖的可利用性從而減緩機體的抗癌免疫反應。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ncerDiscovery上題為“......
腫瘤細胞通常會改變能量代謝并增加葡萄糖的攝入從而支持其快速分裂和擴散,這或許就會限制免疫細胞對葡萄糖的可利用性從而減緩機體的抗癌免疫反應。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ncerDiscovery上題為“......
MYC擴增的髓母細胞(MYCamplifiedmedulloblastoma)通常是一種致命的腦癌形式。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和德國癌癥聯盟杜塞爾多夫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
2月17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周嘉偉研究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spg4high小膠質細胞參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過程中的小膠質......
圖Kupffer細胞來源IL-6通過損傷特異增強子誘導肝細胞去分化機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92168202、31930030、T2122018)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分析顯微鏡拍攝生物過程獲得的大量數據一直是研究中的重要工作。最近,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AI)方法,可以跟蹤細胞的運動。這種方法可能對開發更有效的癌癥藥物非常有幫助。在顯微鏡下研......
位置,位置,位置是迷幻藥物的關鍵,可以通過快速重建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來治療精神疾病。在2月17日發表于《科學》雜志的一篇論文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表明,與神經元內部的5-羥色胺2A受體結合可......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殷武課題組發現,內源性哇巴因是一種能促進非小細胞肺癌抑制性免疫微環境的新內分泌激素物質。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第一作者為南京大學博士生楊開勇與李子劍,殷武為通訊......
對宇航員的樣本進行測序讓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克里斯梅森開始從天文學角度思考。現在,他正在嘗試進行與發現新行星相同的生物學研究——發現新的細胞類型。就像通過與其他行星或恒星的引力相互作用發現行星一樣,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