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利用精心設計的局域電場增強的亞納米空間分辨的電致發光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子間相干偶極耦合的成像觀察,即在單分子水平上對分子間能量傳遞特征成功“拍照”。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31日發表了這項成果。
人們直覺上通常認為,分子間的能量傳遞就像足球隊員傳球一樣,由接受能量的分子傳送給相鄰的另一個分子,然后依次傳遞下去。但最新的一些實驗表明,一份能量的注入,可能會引起相鄰分子間有一定規律的聯動。科學界對分子偶極耦合的相干性的形式和特性一直缺乏直接的認識。
董振超研究小組通過巧妙調控局限在一個納米腔室內的電場頻率和強度,為單分子物理化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局域電場的共振增強調控和STM操縱技術的巧妙結合,使我們得以直接觀察分子間相干能量傳遞的奧秘。”董振超介紹,他們操縱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構筑出兩個鋅酞青分子的二聚體結構,采用電子激發發光方式,對該結構不同能量狀態的偶極耦合模式分別進行了亞納米空間分辨的電致發光成像。他們發現,局域電子的激發能量瞬間傳遞到整個分子二聚體,構成了一個量子糾纏體系,而且該體系不同能量狀態(即偶極耦合模式)的光子成像圖案具有特定的特征。通過對這些空間特征的分析,可以推導出分子二聚體中能量傳遞的相干特征。
《自然》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對于許多研究領域——從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基礎研究到捕光體系和量子光學等實際應用,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
單光子的產生和檢測已經從實驗室研究逐步發展成為現代醫學、量子處理、制造等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光子對于量子網絡、單細胞的成像和測量、加密的量子“密鑰”的分配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測定都很重要。為促進對該領......
2023年9月6-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簡稱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大會同期設置了多個主題論壇以及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質譜學、光譜學、色譜......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劉勇研究員、王貽坤研究員團隊研發的一款基于新型光譜成像技術的組織血氧檢測裝備,正式獲批醫療器械注冊證,這也是目前唯一獲得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的血......
2023年7月11日,第十一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簡稱:analyticaChina)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正式拉開帷幕,各大儀器廠商紛紛攜重磅產......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中陽團隊提出基于相位恢復算法的單次曝光定量相位顯微技術。相關研究成果以Phasemicroscopyusingband-limitedimageanditsFourie......
沃特世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WAT)今天宣布了其SELECT系列MRT?系統的更新,該系統增加了其在UPLC-MS/MS代謝組學和藥物發現應用以及質譜成像實驗中的實用性。MRT系統現在的分辨率提高......
Waters公司(NYSE:WAT)今天推出了業界首款基于Xevo?TQAbsoluteAbsolute串聯四極桿質譜儀的靶向成像質譜儀,這是同類產品中最靈敏、最緊湊的質譜儀。新儀器將沃特世?DESI......
島津株式會社宣布推出世界上最小的MALDI-TOF成像解決方案,臺式MALDI-TOF-質譜系列:用于正離子分析的MALDI-8020和具有雙極性離子源的MALDI-8030。島津臺式MALDI-TO......
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穿戴顯微鏡,可在以前無法進入的區域生成小鼠脊髓活動的高清實時圖像。《自然·通訊》和《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兩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項技術進步,有助于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健......
將光熱治療(PTT)與磁共振成像(MRI)集成在納米診療體系中,對實現個性化診療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但現有納米體系的限域環境嚴重抑制了具有光熱性能染料的激發態分子內運動,進而極大地限制了其光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