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8-24 09:09 原文鏈接: 劉堯:高校新生錄取不報到是耶非耶

      近年來,由于我國高校招生錄取制度尚不完善,出現了高校新生“錄取不報到”的現象。而且這種不報到的新生群體逐年增大,從研究型大學到職技類高職高專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新建本科與高職高專院校更為突出。

      對此,有關部門出臺了政策:從2009年起,如果被高校按志愿錄取但不入學報到,將作為誠信記錄的內容之一存入考生電子檔案中,作為下一年高校錄取的參考。也就是說,如果考生被列入“黑名單”,高校可以考生不誠信為由退檔。就此,我談點個人的看法。

    誠信記錄:此法實屬無奈之舉

      一些地方和高校出臺這樣的規定,從要求考生誠信的角度說,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錄取不報到”,且不說是對其他考生入學機會的侵占,對高校招生財力與人力的浪費,僅就考生不守信用就值得質疑考生的人品問題。所以說,采用誠信記錄的方式,對“錄取不報到”的考生行為作出一定限制,有助于端正考生對考試和錄取的態度,培養考生的誠信意識與社會責任心。

      然而,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看,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由于造成“錄取不報到”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因出境留學,有的因家庭經濟困難,有的因未能進入理想院校、專業而選擇復讀,還有的因生病或別的原因。盡管短時間內要弄清原因有難度,但高校還是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區別對待,不能一味責怪學生不誠信,甚至利用制約性規定懲罰學生。同時,還要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出了問題,比如學校聲譽、教學質量、學校收費、獎助學金等,致使學生作出了放棄該校的決定。

    雙向選擇:落實考生平等權利

      自恢復高考以來,我國出于對高考招生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慮,一直過分強調統一,而忽視考生的個性化選擇——所謂“一次志愿定終身”。

      高考招生有明確規定的“兩不改”:考生的志愿表(卡)一經填定,不得更改;已被高校正式錄取的新生,一律不準改錄其他學校。按照我國目前實行的集中分批次按志愿優先的高考錄取原則,一個考生只能拿到一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這種制度使得考生在一所高校錄取不成功,就幾乎失去了被其他高校平等錄取的機會。

      其實,新中國成立前,一名考生同時報考幾所大學,甚至同時被幾所大學錄取也是常有的事。在美國,一個高中生可能手里同時拿著幾份錄取通知書,由自己選擇喜歡的高校就讀,即使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每年的報到率也不過60%~70%。

      事實上,考生填報高考志愿就像一場賭博,第一志愿落空,第二志愿往往就成了擺設,優秀學生一下子被掃入二流,考生無法根據自己的實力進行平等選擇。公民有平等享受公共教育資源的權利。

      “兩不改”只是體現學校單方權利的不平等政策,忽視了考生的自由自主選擇權,是對考生正當權利的漠視。高校僅僅把“錄取不報到”歸結為考生不誠信并出臺限制措施,是高校長期處于壟斷地位、沒有市場競爭意識的表現。因此,當務之急是高校應該通過必要的招生制度設計,逐步開辟高校與考生雙向選擇的綠色通道,廢除高考招生“兩不改”的規定,探索“雙向選擇,多次錄取”的招生制度。

    生源減少:高校要轉變發展方式

      根據國家統計局年報,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分別為849萬、834萬、803萬,適齡升學人口的不斷減少已成趨勢。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957萬,比2009年的考生數減少65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翻一番。

      據我國人口統計數據,到2020年,18~22歲年齡段的人口總數為8920萬,比目前的12438萬少3518萬,要實現40%毛入學率,意味著2020年的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為3568萬。據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08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已達到2907萬。以此推算,從2009年到2020年12年間,高等教育總共增加規模只有611萬,也就是每年增加50萬。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生源的絕對數明顯減少,不能滿足現有高校招生規模的需求,高校將面臨嚴峻的生源危機。

      適齡人口減少,高校招生生源面臨持續減少,在未來10年內,很多高校將不能再擴招甚至要減招。這對于我國高等教育來說,表面上看是生源危機,實質也是提升水平的轉機。10余年的高校擴招,規模浩大卻質量堪憂。因此,各類高校要未雨綢繆,盡快把精力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建設上來。

      在這一轉向過程中,高校要樹立“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重新確定辦學定位、增強教育質量意識、改革管理體制,建立自由轉學制度等等。國家教育管理部門要從高等教育的區域布局、學科專業設置、資源的均衡配置等方面,對一些高校與專業實行關停并轉,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從人的發展與高等教育關系、人如何選擇合適的高等教育等方面,加強理論研究、輿論宣傳與政策引導工作,不斷提高國民對高等教育的認識;從改革高考招生錄取制度和填報志愿方法等方面,大力廢除“以校為本”實施“以生為本”改革探索,拓展考生選擇高校的空間。

    以生為本:消解錄取不報到現象

      從高等教育發展的角度講,“錄取不報到”未必是件壞事;相反,這意味著高等教育發展為考生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在高等教育資源缺乏的年代,考生只要有大學上就很好了;而在高等教育進入后大眾化時期,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布局調整、結構優化、層次多元,為考生選擇優質高等教育以及適合自己興趣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條件。

      目前我國對高校新生“錄取不報到”現象,主要采用納入誠信檔案限制考生行為的做法,根本原因不是高考招生技術路徑問題,而是對高等教育目的的認識問題。

      舉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是為了學生的成才。只要“以生為本”、本著最大限度促進學生發展的原則,把高校定位在為學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務的機構,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宗旨,就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當然,找到高校與考生雙方互相選擇的高考招生辦法,消解普遍存在的“錄取不報到”現象就不成問題了。

    相關文章

    讓高等教育“大眾化”以打滿全場的方式“完賽”

    四年前,上海某高校的家政專業“升本(科)”成功,曾引起一番議論。但議論歸議論,國內的一些高校管理者總會“力排眾議”。至今,不僅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0余所,最近又有高職院校決定將婚姻類專業和殯......

    讓高等教育“大眾化”以打滿全場的方式勝利“完賽”

    四年前,上海某高校的家政專業“升本(科)”成功,曾引起一番議論。但議論歸議論,國內的一些高校管理者總會“力排眾議”。至今,不僅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已達30余所,最近又有高職院校決定將婚姻類專業和殯......

    懷進鵬:將優化高等教育布局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媒體提問:上個月公布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由高校牽頭的占到三大獎勵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兩位最高科技獎得主李德......

    博士生教育該如何為公共利益服務

     《洛杉磯書評》是美國一本著名的文學評論雜志,其內容涵蓋國內外的圖書評論。前不久,該刊發表了一篇題為《博士生教育的未來》的文章,作者為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公共實驗室主任哈特曼與同校的人類學......

    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高等教育效果最明顯

    又是一年高考季,不少家庭會關心: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嗎?去年,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胡德鑫和該學院碩士研究生田云紅刊發了《教育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嗎?——來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經驗證據》的......

    高等教育:縮小城鄉與區域科學素質差距的關鍵

    近期,國內多個省份公布了一系列與公民科學素質有關的數據。比如,不久前召開的福建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會議上透露,2023年該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14.65%;幾乎同一時間,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召開的第九......

    多所高校降低轉專業門檻,如何實施?有何影響?

    6月25日左右,全國各地陸續公布高考分數,隨之而來的志愿填報及錄取是很多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近日,不少高校在2024本科招生政策發布會上介紹了學校本科生轉專業的新規,進一步降低學生轉專業申請門檻,政......

    北大“招生老師”破格錄取網紅“郭有才”?北大回應

    近日,有關“北大招生辦的于一凡主動聯系網紅‘郭有才’,決定破格錄取其進入北大繼續深造”的消息在網上流傳。與之同時,網上出現很多諸如“著名大學急功近利”“北大也想蹭一把網紅的流量”“只要當上網紅,就可以......

    人工智能發展將重新定義高等教育

    連日來,大語言模型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推出的能根據文字指令即時生成短視頻的大模型——Sora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話題。有業內專家指出,Sora的誕生意味著通用人工智能(AI)的實現可能從十......

    北大:今年通過數學英才班等錄取的本科生超過1000人

    12月19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表示,北大構建了較為成熟的研究生教育分類培養模式和分類管理機制。一方面,北大完善招生選拔機制,暢通人才自主培養路徑,堅持“早發現、早培養”理念,通......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