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新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范院士將提案瞄準了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他表示,真正的文化應散落在大街小巷中,懷柔科學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建設要突顯文化要素,比如在懷柔科學城,可增設科學家雕塑,以科學家命名道路,把“街巷文化”理念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
劉忠范認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應該將重點從文化設施建設轉向以人為本的人文文化建設,從長期以來高度關注的“市場文化”建設轉向關注“街巷文化”建設。
“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北京,擁有故宮博物院、天壇、頤和園等大量名勝古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但這都是填鴨式的文化灌輸,固定在某一場所,參觀完就走。”劉忠范表示,像中關村大街上的DNA模型、王府井大街上唯一的張秉貴雕塑,這類雕塑在北京街頭難得一見,真正的文化其實就應該散落在大街小巷中,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形式。
去年八月,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啟動了“文化北京專項行動”項目,調研了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城市副中心、后英房胡同等地。劉忠范建議,應充分體現懷柔科學城的科學文化元素,展示中國人的科學自信,比如考慮增設科學家雕塑,命名錢學森大街、李四光路等,同時把懷柔的地域歷史文化挖掘展示出來。在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把每一寸記憶歷史的遺存、遺跡都保護和展示出來,把整個城市變成體現豐厚歷史積淀的博物館。劉忠范建議以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等為切入點和試點,再從新城擴展至老城,從郊區到核心區推廣。
劉忠范稱,在未來公共設施“留白增綠”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提升為“留史增青”,讓那些為民族和國家作出杰出貢獻的仁人志士永留北京大街小巷書寫的史冊之中。保留老四合院、老街巷,讓它們成為展示北京歷史文化的窗口。
12月22日,2023年第一屆懷柔高端儀器裝備需求發布會舉辦。活動上,國產科學儀器展示交易中心正式落地運營。據了解,該中心旨在打通國產科學儀器流通的最后一環,并形成展示、交易、倉儲、物流、售后、共享辦......
“忙”,已經成為很多科研人員的常態,他們忙著很多事,唯獨很難靜下心來忙學問。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將很多被迫忙碌的科研人員,比作漚麻過程中被嗆出水面的魚,“表面上熱鬧非凡,實際上折騰而已”。“小時候,我......
5月2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位于北京懷柔科學城的懷柔50兆電子伏特(MeV)質子回旋加速器設備完成試運行,正式交付使用。該加速器主要用于開展空間輻射測試,將為空間輻射環境效應測試......
9月24日,北京懷柔區第十七屆京韻滿鄉文化旅游節在長哨營滿族鄉西溝村拉開帷幕。活動為期兩天,主會場設在長哨營滿族鄉,兩個分會場分別設在喇叭溝門滿族鄉和湯河口鎮。游客可通過體驗滿族傳統體育項目、滿族非遺......
2021年7月22日上午,由中關村論壇組委會辦公室指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北京懷柔儀器和傳感器有限公司主辦,北京懷柔硬科技創新服務有限公司承辦,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2021雁棲湖科學儀器和傳感器論壇(SISF2021)即將在懷柔開幕!促進科學儀器及傳感器創新成果集聚將懷柔科學城建設同步為產業創新積累過程放大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擎作用為推動懷柔高端科學儀器......
蛋白質組的秘密是什么?人類大腦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地球的核心由何組成……從星辰大海到生命演化,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離不開功能強大的科研儀器,特別是大科學裝置,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大國重器”。“十三五”時期......
服務北京懷柔科學城外籍人才,懷柔區再出新舉措。去年底,該區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受理點,為外籍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日前已為區域內外籍人才發出首張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受理點位于懷柔區政務......
2020年,懷柔區PM2.5年累計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突破“30”整數關口,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進入“20+”,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數據,位列全市第一。去年,懷柔區污染防治工作實現“五個第一”,交上......
10月30日,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在北京懷柔舉行啟用儀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研發與綜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