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臺、多技術的利用,提高了檢測精準度,可以更好地解決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
6月25日,來湖南出席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文清指出,“十四五”是實現我國碳排放達峰的關鍵期,也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其中,大氣環境探測技術應作為碳達峰與碳中和“雙碳”目標達成的重要技術支撐。
“隨著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推進,人類的環境質量將會變得越來越好。”劉文清說,這也要求所使用的測量與監測儀器提高靈敏度,只有使用更好、更新、更專業的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才能滿足“雙碳”技術監測方面的需求。
作為工業大省,湖南正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調整高耗能行業,適應能耗雙控新形勢。面對人口密集、碳排放量高等問題,城區空氣質量應如何提高?
劉文清給出了答案。他建議,主要應從工業結構調整入手,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工業園揚塵排放,并使加裝、噴涂等化工企業方面的工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湖南在科技創新領域‘敢為天下先’。”劉文清說,湖南還可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環保安全要素保障。
他特別強調,要注重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后備環保科研人員的培養。同時,希望新一代大學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夠靜下心來,不受外界干擾,實實在在把學問做好。
“一定要有家國情懷和淡泊名利的精神,致力于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人民健康,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家。”劉文清說。
當前,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給予了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滿足了國內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環境監測檢測技術如何滿足“雙碳”背景下的新需求?
“碳達峰與碳中和、氣候變化、環境變化和同根同源的,但是監測檢測手段是截然不同的。”劉文清說,“隨著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推進,人類的環境質量將會變得越來越好。當前,光學監測檢測技術基于其強擴展性和非接觸、高靈敏、探測目標廣的技術特點,已成為環境監測檢測技術發展的主導方向,也能滿足‘雙碳’技術監測方面的需求。”
談及未來,劉文清表示,推動監測檢測儀器裝備的國產化及通過學科交叉融合促進監測技術走向立體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環境監測檢測技術和儀器裝備的主要發展方向。
鑒于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碳捕獲,即從大型排放源中封存二氧化碳,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已經發生了數百萬年,但其能力遠遠不足以補償人為的排放。甲酸鹽可以被設想為碳中性生物經濟的核......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劉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徐強教授與國際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有前途的碳捕獲和存儲方法,首次用二氧化碳作為客體分子模擬二氧化碳水合物結構,使用廉價的硫酸胍與二氧化碳共結晶形成......
“城市和人一樣也會‘呼吸’,吸入氧氣并呼出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黃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往我們更多關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理所當然地認為氧氣......
近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專題推介會暨中歐協會春季交流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會議期間,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以下簡稱中歐協)副會長代軍楊在接受《中國科學報》等媒體專訪時表示,在“雙碳”目標之下,......
3月25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方案”的分論壇上,達能全球首席執行官盛睿安(AntoinedeSaint-Affrique)分享了達能在應對氣候變化方......
時隔30年,全國政協再次新增界別。“新設‘環境資源界’有什么深意?”記者在兩會期間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2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工作黨委在上海科學會堂召開市科協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宣布中共上海市委關于上海市科協主要領導的任免決定:韓志強同志任市科協黨組書記,馬興發同志不再擔任市科協黨組書......
“青年代表國家的未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靜海2月20日下午在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以下簡稱求是獎)二十五周年座談會上說,要發揚“求是”精神,支持青年在科學上追求......
2月20日,中國科協在2023“科創中國”年度會議宣布,“科創中國”金融伙伴計劃正式啟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國投集團、國新控股、誠通集團、中國能建、國科嘉和、北京金融......
中新網北京2月20日電據中國科協消息,20日,中國科協召開2023“科創中國”年度會議。會議上,中國科協正式發布了2022年“科創中國”系列榜單。系列榜單相比往年有哪些新的變化?據“科創中國”聯合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