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2012年影響因子為32.44)于8月8日在線正式發表了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華東師范大學生科院生命醫學研究所劉明耀教授和李大力副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這是繼今年6月該課題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志發表基因敲除小鼠新技術后,再次在國際著名生物期刊上報道課題組在基因敲除大鼠和小鼠技術上所獲得突破和成果。
基因敲除動物模型一直以來是在活體動物上開展基因功能研究、尋找合適藥物作用靶標的重要工具。但傳統的基因敲除方法需要通過打靶載體構建、ES細胞篩選、嵌合體小鼠選育等一系列步驟,不僅流程繁瑣、技術要求很高,而且費用大、耗時較長,成功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劉明耀、李大力課題組一直致力于開發基因敲除動物新技術。其團隊于今年6月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了關于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ALEN)的技術論文,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該技術構建基因敲除小鼠的兩個團隊之一。
CRISPR-Cas源自細菌和古細菌的免疫系統,可利用靶點特異性的RNA將Cas9核酸酶帶到基因組上的具體靶點,從而對特定基因位點進行切割導致突變。該課題組將該技術運用到基因敲除小鼠和大鼠動物模型的構建之中。研究發現:RNA注射的方式將CRISPR-Cas系統導入小鼠受精卵比DNA 注射能更有效的在胚胎中產生定點突變;該方法無小鼠遺傳品系的限制,能夠對大片段的基因組DNA進行刪除;同時注射針對不同基因的RNA序列能夠在同一只小鼠或大鼠中產生多個基因突變。此外,課題組利用CRISPR-Cas技術構建的基因敲除大鼠模型與傳統方法構建的同一基因(肥胖相關G蛋白偶聯受體 Mc4R)突變大鼠具有一致的表型。
CRISPR-Cas技術是繼鋅指核酸酶(ZFN)、ES 細胞打靶和 TALEN 等技術后可用于定點構建基因敲除大、小鼠動物的第四種方法,且有效率高、速度快、生殖系轉移能力強及簡單經濟的特點,在動物模型構建的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目前該團隊已經利用該項技術為上海市計劃生育研究所、上海市東方醫院、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等科研單位和醫藥公司提供了多項動物模型構建服務。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李大力副教授和邱中偉博士研究生,同時參與本項研究的單位還有廣西醫科大學。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的經費支持。
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說,已使用小鼠干細胞培育出具有早期大腦和跳動心臟的小鼠胚胎模型,這一過程無需精卵結合。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就此發表的聲明說,研究人員使用在培養皿中培育......
日本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方法,可使用冷凍干燥體細胞克隆小鼠。該研究為遺傳物質存儲帶來了進展。相關研究7月5日發表于《自然—通訊》。整只動物克隆可用于保障生物多樣性、挽救瀕危物種。然而當下的生物樣本儲存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866.shtm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微生物學論文......
“對于南大教授靠賣‘基因敲除小鼠’年賺近4億,你怎么看?”4月15日,這個問題在知乎一經發出即引發熱議。截至4月21日,該問題收獲近400個回答、超過430萬瀏覽。該問題來源于證券時報網一則報道,題為......
除了基因敲除、堿基編輯,提升基因功能是否還有其他的全新路徑?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姜臨建與青島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李華榮、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貴州大學宋寶安等研究人員開展合作,報道了......
人類對于輔助生育技術的探索從未停止。近日,日本科學家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上發布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在小鼠體外培育卵泡,并且產生可以成功受精的卵子,培育出有活力的后代。研究團隊發現,當胚胎干細胞產生的卵......
2021年5月27日下午,南京醫科大學周其岡教授做客LogiScience在線作主題為《高效精準自動化檢測小鼠糖水偏愛率變化》的精彩報告。周教授在報告中講到,抑郁癥是一種復雜的多維度、異質性疾病,也是......
日前,《自然》子刊NatureAging發表了一篇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論文。研究人員們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最大風險基因,探明了其在小鼠中的作用機理,并有望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潛在療法......
6月1日,國際學術期刊TheJournalofNutritionalBio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研究組的研究成果“Intermittentadministrat......
干細胞生物學家HugoVankelecom(KULeuven)和他的同事發現,小鼠垂體腺的老化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炎癥的結果。現在研究員有辦法減慢這個過程,甚至部分修復它。《PNAS》報道了這項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