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煙
吸煙增加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戒煙能在數月內使增加的冠狀動脈事件風險下降,并使風險在3~5年后下降至從未吸煙人群的水平。醫生應詢問患者吸煙狀況,必要時予以戒煙藥物幫助患者戒煙。
2.血脂異常
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均與心血管事件相關,因此建議成人每5年進行一次空腹血脂檢查。血脂控制的首要目標是通過飲食、運動、藥物控制LDL于合理水平,次要目標是控制非HDL水平。對于單純HDL降低的患者,鼓勵進行積極的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戒煙、減輕體重和鍛煉,必要時予藥物治療。
3.高血壓
長期有效的血壓控制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應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及藥物控制等方式積極控制血壓。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140/85mmHg,慢性腎病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130/80mmHg。
4.糖尿病
嚴格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減少微血管并發癥,但未顯示可降低大血管并發癥。但有效控制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如血脂異常和高血壓)能夠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此應對糖尿病患者伴隨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積極干預。即使糖尿病患者沒有相關癥狀也應該進行降脂治療。
5.男性/絕經后狀態
與同齡絕經前女性相比,男性的冠心病風險更大,女性絕經后風險增大。不推薦雌激素替代療法用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對于老年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