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2-23 17:16 原文鏈接: 包皮疣狀黃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34 歲。包皮內側皮疹近10 個月。患 者于10 個月前無意中發現包皮內側數個黃紅色米 粒大小新生物,因無自覺癥狀,一直未予治療,皮疹 緩慢增大,并相互融合,呈“菜花狀”。自行使用莫 匹羅星軟膏外用數周,效果不佳。為明確診斷,遂來 本院皮膚科門診就診,門診以“尖銳濕疣、鱗癌”收 入院。病程中,無發熱等系統癥狀。患者既往體健, 無基礎疾病,無藥物過敏史,否認有局部外傷史,否 認冶游史。體檢:一般情況可,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 明顯增大,系統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情況:包皮內 側可見約5cm ×2cm ×0. 6cm 大小的外生性贅生物, 表面呈分葉狀,呈粉紅色,表面尚干燥,無異味( 圖 1) 。實驗室檢查:血、尿、大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 質,血脂( 甘油三酯及膽固醇) 均在正常范圍。 HPV6、 11、16、18 病毒陰性。HIV、TPPA、RPR 結果 陰性。住院后行包皮環切術。皮損組織病理示: 表 皮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皮突延長至大致同一水 平,真皮乳頭內大量泡沫細胞浸潤,伴少量淋巴細胞,真皮淺層淋巴、組織細胞及漿細胞大致呈苔蘚樣 浸潤( 圖2 ~ 3) 。診斷: 疣狀黃瘤。治療: 行包皮環 切術,術后隨訪8 個月未復發。


    ②HE ×25; ③HE ×200 圖2 ~3 皮損組織病理 Fig. 2 ~3 Histopathdogy of lesions


    2 討論


    疣狀黃瘤是一種少見的良性皮膚黏膜病變,80% 病例發生于口腔黏膜,其次好發于陰莖、陰囊及女性 外陰,也有發生于耳、前臂、手、足、鼻及骶部的報道。1903 年,Sachs 曾報告了 1 例黃瘤樣痣的患者,1971 年,Shafer 報道了 15 例發生于口腔的病例,并將其 命名為疣狀黃瘤[1]。Beutler 等[2]近期將發生于外 陰區域的疣狀黃瘤命名為 Vegas 黃瘤。本病各年齡 段均可發病,平均病程為數月,最長可達幾十年。 Philipsen 等[3]報道50 歲以下的患者中,男女發病比 例為1. 6 ∶ 1;而50 歲以上的患者中,男女發病比例 為0. 8 ∶ 1。本病好發于高加索人種,其次是日本人, 也有少量非裔美國人、亞洲人及南美人種患病的報 道。本病臨床表現多樣,可呈膚色、紅色、淡紅色和 棕黃色,皮損通常單發,可呈疣狀、息肉樣、乳頭瘤樣 和斑塊樣,常無明顯自覺癥狀。本病發病的確切機 制目前仍不明確,大部分患者血脂并無異常,Zegarelli 等[4]認為可能是上皮細胞在局部受到某種刺 激后導致上皮細胞變性并促發了局部的炎癥反應, 炎癥反應損傷角質形成細胞,導致巨噬細胞吞噬脂 質并形成泡沫細胞。Mohsin 等[5]發現損傷的角質 形成細胞釋放某些炎癥因子,趨化嗜中性粒細胞并 刺激表皮快速增殖。組織病理上,本病的病變有 3 種形態: ①疣狀-丘疹型; ②火山口-囊狀型; ③平坦 型。其組織病理特點是鱗狀上皮乳頭狀增生伴角化 不全,表皮突伸長,真皮乳頭大量的泡沫細胞伴少量 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 無 Touton 巨細胞; 表皮 突較為一致的伸長變粗,下緣幾乎成一條直線,基底 膜清晰。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泡沫細胞陽性,提示為 單核巨噬細胞來源[6]。臨床上,疣狀黃瘤易與鮑溫 樣丘疹病、尖銳濕疣、Queyrat 紅斑、顆粒細胞瘤、巨 大傳染性軟疣、脂溢性角化、鱗狀細胞癌、尋常疣、疣 狀癌及外陰上皮內瘤變混淆,確診需要行組織病理 檢查。組織病理上,本病易與尖銳濕疣、顆粒細胞 瘤、尋常疣及疣狀癌相鑒別。尖銳濕疣及尋常疣的 主要病理特征為棘細胞上層可見典型的挖空細胞, HPV PCR 或原位雜交陽性。顆粒細胞瘤雖然 CD68 也為陽性,但腫瘤細胞位于真皮或皮下組織,呈多邊 形,胞漿嗜酸性,粗顆粒狀,與疣狀黃瘤位于真皮乳 頭內的泡沫細胞較易區別。 本例患者為中年男性,根據典型的病理改變,診 斷較為明確,皮損發生于包皮,較為罕見,國內外僅 有30 余例報道。本病臨床與尖銳濕疣極為相似,誤 診可能帶來較為嚴重的后果,故提醒同行發生于外 陰的疣狀增生物,在病程相對較長,而性伴侶無類似 病變時,應懷疑有無本病的可能,積極行組織病理學 檢查,明確診斷。本病可行手術切除、電灼、冷凍或 CO2 激光治療,但已報道 2 例行 CO2 激光治療后的 患者復發; Guo 等[7]外用咪喹莫特成功治愈了一名 2 歲幼童,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治療新選擇。


    參考文獻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