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作為新興的前沿研究領域,其能量轉化效率的不斷攀升主要得益于光活性層材料(包括電子給體與電子受體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其中,通過分子結構的理性設計來調制材料的前線軌道能級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提高器件開路電壓的策略。近年,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科委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侯劍輝課題組研究人員對聚合物給體材料的能級調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表示,通過降低給體材料的HOMO能級,可以實現相應光伏器件開路電壓的提升,并最終獲得更高的能量轉化效率(Chem. Rev. 2016, 116, 7397-7457; Polym. Int. 2015, 64, 957-962)。
相對于給體材料,對傳統的富勒烯型受體進行化學修飾更為困難。但令人振奮的是,此前研究人員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中實現了超過11%的能量轉換效率(Sci. China Chem. 2016, DOI: 10.1007/s11426-016-0198-0),這個結果已經十分接近傳統的富勒烯型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此外,相對于富勒烯型器件,非富勒烯型器件具有更加優異的穩定性,因此進一步發展此類光伏器件勢在必行。
得益于近年來對給體材料能級調控的成功實施,研究人員對于非富勒烯受體材料能級的精準調控展開研究。近期,他們首次通過在小分子受體的兩端引入弱給電子基團實現了對于受體材料LUMO能級的精準調控(Adv. Mater. 2016, DOI: 10.1002/adma.201602776)。研究表明:通過在特定位點進行給電子基團的修飾可以在保證材料HOMO能級基本不變的情況下,LUMO能級實現十分有效的提升;而隨著給電子性取代基引入數量的增加,材料的LUMO能級實現階梯式的提高。因此,相應器件的開路電壓從原先的0.90 V分別提升至0.94 V和0.97 V。更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取代基團較小的空間位阻,材料的堆積特性幾乎未發生改變,理想的共混薄膜形貌得以保持。因此,以給體材料PBDB-T和受體材料IT-M構筑的非富勒烯型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效率的進一步突破,并取得了創紀錄的12.05%的能量轉換效率。該電池的效率通過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認證,并達到11.6%,這是目前公開認證最高效率的單結有機太陽電池。同時,該工作也展現出受體材料精準能級調制的重要性,這將極大地促進受體光伏材料的發展。
小分子受體和聚合物給體的分子結構以及相應的分子能級和光伏性能參數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宜法和教授蘭亞乾團隊在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的支持下,在特種粘合劑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在《自然-通訊》上發表題為“ASolvent-freeProcessedL......
據華中科技大學6日消息,由該校集成電路學院、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臧劍鋒領銜的團隊,研發出可注射超凝膠超聲傳感器,這種用水凝膠材料制成、如一粒芝麻大小的傳感器注入體內后,不僅可以自行降解,還能把精確......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鄭治坤團隊成功制備出高韌性、高彈性、高機械強度的編織晶界聚合物均孔膜,并報告了一種利用犧牲性小分子結構導向劑導向相鄰晶疇形成編織晶界結構的制備方法。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
聚合物半導體是新一代柔性光電子產業的基礎材料,在高柔性邏輯電路、可植入智能感知器件、熱電發電與制冷器件等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化學摻雜可以精細調控聚合物半導體的導電性能和光電功能,并拓展材料的應用領域。近......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鄭克志團隊與吉林大學教授王菲團隊合作,在稀土納米晶摻雜的S波段聚合物光波導放大器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發表于《納米快報》(NanoLetters)。光波導放大器是......
GPC簡介為什么GPC很重要?GPC工作原理GPC系統凝膠滲透色譜(GPC)是最強大的通用型分析技術之一,可用于研究和預測聚合物性能。它是表征聚合物完整分子量分布的最便捷的技術。沃特世于1963年率先......
前言 聚合物是由重復單元(單體)通過化學鍵合形成的長鏈。如需了解聚合物的物理性質(如機械強度、溶解性和脆性),就需要首先了解聚合物鏈長度方面的相關知識。鏈長通常以聚合物鏈的分子量表示,與單體......
一、凝膠滲透色譜法測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是研究聚合物及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最基本數據之一。它涉及到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力學性能,高聚物的流變性質,聚合物加工性能和加工......
背景介紹在室溫下采用六氟異丙醇(HFIP)溶解難溶性聚合物后用常規GPC進行分析,通常可替代高溫GPC法而不需要昂貴的專用高溫GPC裝置。但由于HFIP價格昂貴,如何快速完成分析并節省溶劑也是HFIP......
強度和韌性是多數聚合物工程材料基本和重要的參數。而強度和韌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這制約了高性能材料的發展。因此,在不犧牲韌性的情況下,實現高強度是材料科學的難題和挑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