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3-19 14:41 原文鏈接: 化學所高質量石墨烯和氮化硼的制備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高質量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是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的前提,目前是迫切需要優先研究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之一。可控制備的最終目的是獲得大面積、單層和單晶結構的二維原子晶體。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的相關科研人員最近在石墨烯、氮化硼的可控制備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有關結果均發表在Adv. Mater.上。

      介電層上直接生長單晶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因兼有高質量和宏量的優點已成為石墨烯制備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利用這種方法制備的石墨烯一般都需要轉移到其它介電層上,才能制備石墨烯器件和電路,轉移過程將帶來石墨烯破損、褶皺、污染以及材料浪費等問題。因此,能否在介電層上直接生長石墨烯就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巨大的技術需求。它與目前硅電子學的加工工藝兼容,石墨烯不需要轉移,可以直接用于器件的制備和組裝。在前期工作中,研究人員發明了氧輔助法,在二氧化硅絕緣材料上直接制備了石墨烯薄膜(J. Am. Chem. Soc. 2011, 133, 17548)。隨后他們又發現通過兩段化學氣相沉積方法,控制石墨烯的成核點和晶區尺寸,實現了在氮化硅表面上的直接生長。制備的石墨烯薄膜中石墨烯疇晶的尺寸達1μm,遷移率在空氣中可以達到1510 cm2 V-1s-1(Adv. Mater., 2013, 25,992)。但上述兩種方法制備的石墨烯薄膜均為多晶結構。本工作中他們開發了小氣流、長時間、在接近平衡態條件下的沉積方法,在多種絕緣基底上實現了微米尺度石墨烯單晶的非金屬催化生長和可控制備。最大石墨烯單晶尺寸達11微米(圖1左),是文獻中報道的在氮化硼基底生長的石墨烯單晶尺寸的30倍。這種石墨烯單晶具有完美的晶體結構,并且表面干凈、無褶皺、無破損。由它制備的場效應晶體管的遷移率超過5000 cm2 V-1s-1。該研究成功地實踐了中華名言“慢工出細活”,即在小氣流、接近平衡態的條件下,由甲烷分解的碳原子有充足的時間重新自組裝成單晶石墨烯。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Adv. Mater., 2014, 1348-1353),并被選為內封底(圖1右)。

    圖1 單晶石墨烯AFM照片(左)和《先進材料》內封底(右)

      具有大疇晶尺寸的六方氮化硼(h-BN)單層薄膜的制備。近年來石墨烯在場效應晶體管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場效應器件主要是以二氧化硅/硅為基底進行組裝,該類器件由于二氧化硅表面的雜質引起的電荷散射、表面的懸空鍵和電荷陷阱的存在,從而無法充分展示石墨烯本身的優良性能。而六方氮化硼是寬帶隙(5.9 eV)類石墨烯的2D層狀結構的材料,其本身諸多優良性能,例如:高溫穩定性、較好的機械性能、良好的導熱性能、中等的介電常數(~4),使其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與此同時其表面的不存在雜質電荷、懸空鍵和電荷陷阱及與石墨烯超高的晶格匹配度(大于98%),這些性能決定了其作為場效效應器件中的介電層明顯優于二氧化硅。

      目前對于h-BN的制備主要是采用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CVD),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制備過程中單片h-BN的尺寸較小,從而增加了薄膜的晶界,降低了薄膜的質量,同時在石墨烯和h-BN界面處存留雜質的存在也降低了其作為介電層在石墨烯場效應器件中的性能。針對這些問題,化學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人員與哈工大胡平安教授合作,采用CVD的方法制備得到了20μm大小的單片三角形的h-BN(圖2左上),進一步生長得到連續的薄膜,從而降低薄膜的晶界,提高了薄膜的質量。由于h-BN較高的穩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對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輔助轉移到二氧化硅/硅基底上的薄膜,在空氣中熱處理除去轉移過程中的殘留物,得到了表面干凈的h-BN薄膜。由其組裝成石墨烯的場效應器件(圖2左下),遷移率比不經過熱處理的器件提高了6倍。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Adv. Mater., 2014, 26, 1559-1564),并被選為內封面(圖2右)。

    圖2 三角形氮化硼的AFM照片(左上);由氮化硼、石墨烯制備的場效應器件和轉移曲線(左下);《先進材料》內封面(右)

    相關文章

    第五屆全國樣品制備暨環渤海學術報告會(第二輪會議通知)

    “第五屆全國樣品制備暨環渤海學術報告會”計劃于2024年9月4-7日在遼寧·丹東舉辦。本屆學術會議旨在促進樣品制備技術及相關儀器裝置的學術交流與發展,會議將邀請在樣品制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的海內外科學家......

    科學家實現3D打印石墨烯微型超級電容器構筑與單片集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吳明鉑團隊合作,在3D打印石墨烯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開發出適用......

    他們在實驗室“種”出世界最長石墨烯納米帶

    自2004年英國科學家用膠帶從石墨層上“撕”出石墨烯并在6年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這種二維材料已成為備受矚目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具有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導電性能優異,是未來高性能電子器件與芯片......

    關鍵一步!超高質量石墨烯納米帶制備迎來突破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史志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MichaelUrbakh、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教授丁峰和武漢大學教授歐陽穩根合作,開發了一種生長石墨烯納米帶的全新方法,實現超高......

    上海微系統所石墨烯量子點熒光發光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丁古巧團隊在石墨烯量子點制備及熒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工作深化了關于石墨烯量子點發光機理的認知,闡釋了多變量體系下機器學習輔助材料制備......

    驚人!實驗室級儀器2分鐘內制備400mm×400mm石墨烯玻璃

    成果簡介可擴展、高效且成本經濟的石墨烯制備方法是促進石墨烯實際應用的關鍵。近年來,研究人員在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尤其是化學氣相沉積法。然而,由于合成條件復雜,其效率和均勻性難......

    石墨烯量子點領域研究獲系列進展

    石墨烯量子點、碳點等零維碳納米材料以其獨特的光學、電學性質,在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sp2-sp3混合雜化碳納米結構帶來的復雜體系使得該類材料的光致發光機制研究面臨挑戰。目前研究手段分為控制變量實......

    ABC三層石墨烯中的電子紅外聲子耦合研究獲進展

    堆垛是二維層狀材料一個獨特的結構自由度,在對稱性破缺和各種新奇的電學、光學、磁學以及拓撲現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與具有中心對稱性的2H堆垛雙層二硫化鉬形成明顯對比,3R堆垛雙層二硫化鉬的空間反......

    石墨烯中觀察到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奇異電子態可實現更強大量子計算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通常在非常高的磁場下出現,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現在在簡單的石墨烯中觀察到了它。在5層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莫爾超晶格中,電子(藍球)彼此強烈相互作用,并且表現得好像它們被分解......

    首次人體受控臨床試驗證實,石墨烯納米材料可安全開發

    英國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重要的發現:首次人體嚴格受控暴露臨床試驗顯示,吸入特定類型的石墨烯不會對肺或心血管功能產生短期不良影響。這意味著石墨烯這種納米材料可以安全地進一步開發,而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