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1-20 02:23 原文鏈接: 北京創新資源向津冀外溢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的一項國家重大戰略,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要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三地協同發展對于優化國家發展區域布局、優化社會生產力空間結構、推進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具有深遠的影響。

      1月10日,“京津冀區域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產業檢測認證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河北省保定市舉行,旨在建設面向京津冀區域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產業服務的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研究服務創新模式。保定市政府副市長蔣棟、北京市科委委員王建新出席項目啟動會,并對該項目寄予厚望。

      該項目由北京市科委京津冀協同創新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同實施,將會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在檢測、認證領域豐富的優勢資源服務京津冀區域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產業,加快企業科技創新、產品研發設計,扶持培育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

      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院長姚和軍介紹道:“‘京津冀區域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產業檢測認證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項目很好地整合了首都檢測認證領域人才、設備、管理方法等優勢科技資源,將服務于京津冀地區一體化發展。項目通過首都認證資源與保定園區檢測實驗室的對接,將開展建設‘京津冀區域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的模式探索,形成區域性公共服務平臺和統一的檢測認證服務規范,產生長效的區域協同技術創新,服務當地支柱產業的發展。”

      這只是北京市科委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的一個小案例。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大方向下,北京市科委立足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定位,以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為核心,穩步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工作,通過創新驅動促進產業升級及向津冀產業創新資源外溢。

      一方面,培育行業創新載體,推動京津冀區域研發和產業分工合理布局。2015年4月,北京聯合津冀科技部門、京津冀鋼鐵生產企業、節能減排機構、高校院所及金融機構70余家單位共同成立“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行業創新載體,推動京津冀區域研發和產業分工合理布局。該聯盟推動6項節能減排示范工程在津冀落地,工程投資總額達到6.7億元;發起成立國內首個鋼鐵業節能減排創新基金,規模10.5億元。

      另一方面,搭建創新資源平臺,全面推廣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區域合作站和北京技術市場服務平臺(一站一臺)合作模式,發揮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北京科技資源向河北輻射轉化。以“河北百縣行”為工作抓手,共建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河北分中心,推動科技成果在河北轉化應用和示范推廣。據統計,2015年全年北京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111.5億元,同比增長34.2%。2016年1—11月份,北京輸出到津冀技術合同3103項,成交額120.3億元,同比增長71.8%。

      同時,北京實施協同創新工程,開展京津冀菜籃子保障、京張地區生物燃氣技術裝備集成應用和河北正定縣進行數字媒體技術平臺建設及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科技示范工程,提升京津冀科技創新成果服務民生的能力。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任務,“瘦身”做“減法”的同時,更要做好經濟結構優化的“加法”。創新驅動促進區域產業升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北京市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將進一步強化與津冀的創新聯動,打造產學研結合的產業創新鏈條。

    相關文章

    檢驗檢測助力復工復產抗擊疫情幫扶企業創新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組織召開“百進千”活動為充分發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技資源及服務優勢,促進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管理等與企業深度對接,引導組織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

    4項原則雙向布局科技部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科技部印發了《關于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暫行)》,該方案堅持需求導向,聚焦關鍵;科學定位,分類指導;優化整合,開放共享;深化改革,協同創新為基本原則,從綜合類和領域......

    民用散煤治理仍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需要堅持的重點方向

    大氣重污染的成因來源與控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在春節和疫情管控期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過程的特征和規律,為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

    抗疫期空氣緣何重污染?見藍天全靠大風吹?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確保“菜籃子”、不耽誤春耕備耕,京津冀三地這樣抗疫保穩

    當前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作為抗疫戰疫的“第二戰場”,大城市的“菜籃子”穩產保供同樣重要。與此同時,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將近,又到了春耕備耕的關鍵階段。“我們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戰斗的春......

    五位專家解答京津冀再現重污染成因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和有關專家就網友關心的重污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進行了解讀。問題一:春節以來,假期又逢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為什么還有重污染......

    溫州高新區物聯網應用產業協同創新服務綜合體揭牌

    日前,溫州高新區物聯網應用產業協同創新服務綜合體揭牌成立。今后,溫州物聯網產業將通過該綜合體與前端研發資源和人才進行鏈接,助力兩地協作撬動區域經濟新動能。溫州高新區物聯網應用產業協同創新服務綜合體設立......

    生態環境部公布11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監測結果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公布了2019年11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的降塵監測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一、“2+26”城市11月,“2+26”城市......

    京津冀再現大范圍靜穩天氣又是什么導致了重污染?

    11月21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重污染過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攻關聯合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對本次重污染成因進行解讀。01總體情況11月......

    協同創新助力“產學研2.0時代”

    “機器人會寫作,記者會失業嗎?”11月19日,在北京大學科技成果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以下簡稱王選所)研究員萬小軍在介紹了AI寫作機器人項目后,被不少媒體人“圍攻”,他淡淡地解釋道:“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