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磷酸酶DUSP2控制了轉錄激活子STAT3的活性,并調控了TH17細胞分化。這一研究發表在10月19日的《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尹玉新(Yuxin Yin)教授。尹教授長期從事腫瘤發生機理的研究,主要關注抑癌基因p53和PTEN在細胞周期調控、細胞凋亡和基因組穩定性中發揮的作用。
TH17細胞是一類新型的能夠分泌白細胞介素17(IL-7)的CD4+ T細胞,在IL-6和TGF-β的作用下,初始CD4+ T細胞分化為TH17細胞。TH17細胞參與了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硬化、銀屑病、炎癥性腸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及腫瘤等很多疾病的發病過程。然而,目前對于TH17細胞的調控機制仍知之甚少。
信號轉導與轉錄激活因子(STATs)是一類既有信號轉導功能又有轉錄活化功能的細胞質蛋白。STAT家族有7種蛋白,STAT1、2、3、4、 5A、5B和6,其中以STAT3最為活躍。STAT3在免疫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控制樹突狀細胞生成、抑制巨噬細胞炎癥信號,及調控穩態和緊急粒細胞生成等。有研究證實,借助逆轉錄病毒表達過度活化的STAT3可促進TH17細胞發育。CD4+ T細胞缺失STAT3可導致TH17細胞發育受損及TH17細胞特異性轉錄因子RORγt缺乏。表明了STAT3是TH17細胞發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調控因子。
在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稱,發現磷酸酶DUSP2 (PAC1)負向調控了TH17細胞的發育。DUSP2直接與STAT3結合通過導致STAT3 Tyr705 和Ser727位點去磷酸化抑制了它的活性。DUSP2缺陷小鼠表現出對實驗性大腸炎極其敏感,TH17細胞分化及促炎細胞因子分泌增加。在臨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DNA甲基化下調了DUSP2,且DUSP2不會在T細胞激活過程中受到誘導。
這些數據證實了DUSP2是一種真正的STAT3磷酸酶,其在自身免疫反應和炎癥中調控了TH17細胞的發育。
哺乳動物復雜性狀的性別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與雄激素密切相關。然而,性別差異的分子和細胞特征及其雄激素的調節仍然缺乏。 2024年4月1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分子細胞卓越......
中國最有名的猴子,除了孫悟空外,大概就是“中中”“華華”了。2018年初,這兩只小猴睜著懵懂的大眼睛,登上國際期刊《細胞》封面,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作為全球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它們的誕生開啟了實驗動物......
“趕巧了,實際上這兩項工作我們‘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及一個月內在《細胞》和《自然》連發論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張余一語道出科研背后的艱辛。過去十幾年......
大家好!來一起關注上午的市場行情及最新資訊~5月8日,A股市場小幅低開后震蕩下行,截至上午10時56分,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幅有所擴大。行業板塊上,上午醫藥、農業、銀行等板塊表現居前,煤炭股盤中走高;......
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科學家一項新研究提出,細胞擁有一個此前未知的、獨立于基因組的信息處理系統,使它們能夠對環境變化迅速作出反應。相關論文發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學》(iScience)雜志。圖片來源:《交叉......
γδT細胞是一種獨特的T細胞亞群,在各種免疫反應和免疫病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研究員楊美香與教授尹芝南團隊合作,在γδT細胞代謝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揭示了免......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璟珒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團隊,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兩種來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過非蛋白......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周強課題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課題組助理研究員宿強,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現了兩種經典的γδTCR–CD3復合物的全長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Vγ依賴的組裝模式,......
北京時間2024年4月23日晚,我國科學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發表題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類原腸胚的三維重建)的研究論文。......
近日,中國計量大學教授陳春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細胞培養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發布并實施,細胞培養產品質量有了新保障。細胞(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