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1-01 08:09 原文鏈接: 北京環保局:空氣質量數據不能看美國使館監測

      霧是否就是“污染”?北京是否會成為霧都?市環保局官方監測的空氣質量數據為何與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有出入?昨天,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少中在微訪談直面網友質疑,并坦承北京的空氣質量“自己與自己比有進步,但需繼續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

      大霧天并非就是污染天

      連續幾天的大霧天氣讓市民非常揪心,空氣質量明顯下降。昨天,市環保局監測數據顯示,全市輕微污染,僅有平谷區平谷鎮空氣質量為良。

      網友提問說:“連續大霧導致空氣質量很差,大霧天是不是就意味著污染比較嚴重?”杜少中解釋說,霧本來不是污染,只是積累了污染物才會影響空氣質量。從一個具體時間節點看,環境質量還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比如每遇季節交替,靜風、逆溫、低氣壓等不利氣象條件,導致污染物易積累不易擴散,形成污染天是完全可能的。

      數據不能看別人“眼色”

      微博上有多位名人轉發了美國大使館監測的空氣質量數據,該數據明顯高于北京市環保局官方公布的數據。以昨日為例,美國大使館監測到的北京空氣質量指數為307,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257,而環保局官方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為132。

      對此,杜少中明確表示,大使館(美國駐華大使館)數據一再申明是內部使用,“我們用一把尺子,量了十幾年,結果已經說明兩點:一、自己跟自己比有進步。二、跟更好的比差距還很大。剩下只有一條:就是繼續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現在的排放量還是太大。”針對有網友提出的“WHO規定PM2.5安全指數為10”,杜少中回應稱沒聽說過這個標準,北京昨日PM10以下(含PM2.5)的顆粒物是131。

      杜少中表示,前些年本市監測并公布的是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總懸浮顆粒物,后來改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今后肯定還會監測并公布PM2.5甚至是PM1。“但必須記住的是,這些改變唯一的根據是我們中國、我們北京自己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個大使館在干什么。”

      設點不同數據有差異

      2008年春天,美國駐華使館在自己的一棟使館大樓上建立了空氣監測站,它專門監測使館所在的朝陽區空氣中可深入肺部的懸浮顆粒(PM2.5)的數據,每小時發布一次。美國駐華使館新聞發言人史雯珊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大使館和北京環保部門的監測范圍和監測對象皆有不同,“因此,大使館公布的與北京官方公布的數值沒有可比性。”

      記者了解到,設立空氣監測的站點需要在整個區域具備代表性,且50米內不能有污染源,否則將嚴重影響監測結果。但美國大使館所在地區交通繁忙、人流密集,而北京市環保局的空氣質量監測點不僅分布于市區繁忙街區,也分布于郊區,其公布的數據代表了全市整體水平。

      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凌唏曾指出,“我國的空氣監測站都是根據一系列科學標準建立且均勻分布的,即便一個區域內也要設立多個站點。美國使館所測數據不代表北京地區整體水平,甚至無法代表朝陽區一個區的空氣質量。”(記者 吳亭)

      名詞解釋

      何為PM10、PM2.5?

      根據環保部今年發布的《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在10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總懸浮顆粒物,是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指標。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浮游狀顆粒物,即可吸入顆粒物。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被稱為PM10,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稱為PM2.5,又稱細顆粒物。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等均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標準。目前,PM2.5尚未列入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指標。

    相關文章

    全國首個!湖南發布地標《工業廢水高氯酸鹽污染物排放標準》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聯合發布了《工業廢水高氯酸鹽污染物排放標準》(DB43/3001—2024)(以下簡稱《標準》),自2024年10月1日起實施。據悉,這是全國首個聚焦高氯酸鹽污染......

    喜報!山東這一技術創新中心通過驗收!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1年批準建設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集中驗收結果。依托山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建設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技術創新中心(大氣環境監測裝備及溯源技術)”......

    注意!進口米油檢出含污染物質及毒素不符規定

    2024年7月23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顯示,日本一批次米油檢出含污染物質及毒素不符規定。通報顯示,日本制造廠或出口商名為三和油脂株式會社本社工場,臺灣地區進口商為忠信國際開發事業有......

    浙江發布首個生態環境地方標準體系頂層設計文件明確六十六項制修訂清單

    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近日舉行。發布會上,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與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出臺了《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

    Nature發文土壤修復新工藝,XRF分析證明無損土壤品質

    現有土壤修復處理時間長,污染物多樣化,處理技術缺乏通用性。因此,來自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可快速修復土壤中多種污染物的高溫電熱工藝。通過脈沖直流電輸入,使污染土壤在幾秒鐘內升至1000到3......

    深圳先進院等建立雜合體的綠色生物制造技術

    10月1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高翔課題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路璐課題組合作,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發表了題為Solar-......

    BCEIA2023環境分析主題分會:探討環境與健康新關系

    2023年9月6-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簡稱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大會同期設置了多個主題論壇以及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質譜學、光譜學、色譜......

    微塑料對重金屬生物可利用度的影響研究獲進展

    土壤作為陸地環境的基礎,并與其他生態系統廣泛聯通。土壤作為污染物的“源”和“匯”而備受關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屬通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等環節進入土壤,其復合污......

    液質聯用技術在水質檢測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摘要:現如今,人們對飲水水質安全越來越關心,而飲用水水質受到原水水質、處理過程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隨著工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嚴重,威脅著人們的飲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對水質進行檢測。......

    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審議通過

    7月10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5—2020年)調查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調查評估報告》)、《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技術規范》(以下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