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11-10 19:41 原文鏈接: 北大醫學部喬杰院士:如何看待不婚不育保平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060.shtm

    當代年輕人每每談起被“催婚”“催生”的經歷,總是感到煩惱。近年來,互聯網上更是出現了“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說法。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太過極端;也有人認為,這種心態反映出社會層面更深刻的變化。

    作為婦產科及生殖健康方面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杰可謂人們心中的“生育健康守護神”。灌注一生心血為求子家庭“保駕護航”的她,又如何看待新時代的婚育問題呢?

    11月6日下午,在上海臨港頂科論壇永久會址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她”論壇上,喬杰作為女科學家代表之一作主旨演講。會后,喬杰接受了包括《中國科學報》在內的媒體采訪,回答了大家關心的諸多問題。

      ?

    喬杰在“她”論壇上發言

    以下是訪談主要內容:

    記者:你目前主要從事哪方面的研究工作?

    喬杰:我是婦產科醫生,主要做生殖醫學領域相關的工作。我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不孕癥患者懷上健康的寶寶,所以既包括不孕癥的多種方法治療,也包括遺傳病的防治。

    除了臨床工作,我還帶領團隊做基礎研究。當前中國在人類生殖領域的研究已經走到了國際前沿,也使我們在診斷、治療和預防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記者:你在論壇上提到了PGT技術,可以向公眾科普一下嗎?

    喬杰:PGT,全稱是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就是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在“種子”發育最早的時候,確定它是否正常,以在最早的階段阻斷遺傳病。

    PGT技術于1990年在世界上開始應用,從最初只能診斷少數遺傳病,逐漸發展到今天可以診斷幾百種單基因遺傳病。這項技術還能把單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疾病結合在一起,并產生了一些新的連鎖分析方法。這些創新使得過去不能診斷的遺傳病能夠在植入前的胚胎上進行診斷,也讓過去不能治(遺傳病)的家庭有了方法,即挑選一個不攜帶致病基因的孩子,從而保障下一代的健康。

    記者:PGT技術對某些特定的群體是否會更有意義,比如說一些高齡夫婦家庭?

    喬杰:PGT主要是針對有遺傳病的家庭。其實對高齡夫婦來說沒有什么特別好的方法,所以我一直呼吁,盡量在最好的年齡生育,最好是自然生育。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從21歲到35歲。35歲之后,女性的生育率會出現一個陡坡式的下降,40歲以后就更明顯了,45歲之后能生育的就非常少了,不到1%。

    雖然男性的生育年齡更長,但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也會出現精子數量減少、質量變差等問題,所生育孩子患有孤獨癥等疾病的概率也會增加。

    從治療上來講,越年輕疾病越少。同時女性在孕育過程中要承擔的風險,如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早產等也與年齡有關。要想自己的人生平順,特別是下一代健康,在適當的時間孕育新生命是非常關鍵的。

    人類的繁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尤其隨著年齡增長,會發現生育下一代和發展事業一樣,都很重要。我們呼吁,無論男女,都應當早點了解人類生理知識,早一點完善自己的人生計劃。

    記者:可否談談生育對女性科學家來說有哪些利弊?

    喬杰:在生育方面,科學家和普通女性沒有區別。成為母親會讓你看到新生命誕生、陪伴新生命成長,這個過程中會得到很多樂趣,讓你自己對人生有更多的理解。

      ?

    喬杰

    記者:作為婦產專家,你如何看待“不婚不育保平安”這樣的說法?你認為新時代女性的生育觀有怎樣的轉變?

    喬杰:對女性而言,孕育、生產、哺乳等過程,肯定要付出很多辛勞,但從生理角度來講,這個過程也讓女性全身器官進行了一次重新整合,經過錘煉后會有更高的耐受度,所以雖然女性很辛苦,但平均壽命還是女性更長。生育對女性產生的總體是更積極的效果。

    每個個體應該如何去面對生活的挑戰呢?你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看到每件事中,雖然付出了一些辛苦,但是能收獲很多。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我生完孩子后很忙,不修邊幅,把精力更多放在孩子身上。我的學生就問我:“老師,你現在這樣子,你覺得值得嗎?”我想了想,回答他們:“老師覺得特別值得,是因為現在的辛苦是可數的——幾天沒睡覺,或少買了兩套漂亮的衣服,但是獲得的快樂是不可數的,是巨大的。”

    記者:你所在的全世界最大的生殖醫學團隊中,80%的科研人員是女性。請問是在招募時對女性有所傾向,還是女性在這個領域具備獨特的優勢?

    喬杰:實際上我們中國女性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國家提供了公平的求學就業機會,更多女性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也有比較多的機會成為教授乃至學科引領者,甚至做到國際前沿的工作。相對來說,醫學是女性比較喜歡選擇的(學科),可能因為女性堅韌、包容等特點,很適合這個職業。

    記者:你認為頂尖女性科學家的培養還需要哪些方面發力?

    喬杰: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中,男性和女性同樣接受教育,但在孕育胎兒,以及在新生兒、兒童成長期,都需要母親更多的付出,這對職業生涯的影響是很難避免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現在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如延長產假、生育假,發放生育津貼或補貼金,開展普惠托育服務,等等。在科研方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優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針對女性放寬了申請的年齡限制。在這些政策落地的過程中,需要不同部門的更多配合。

    女性也要自強不息,當然也要尋求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比如產假,丈夫一定要有,而且這個假期不能加到妻子頭上,丈夫也應該在家里看一個月的孩子,他就會更多地知道怎么分擔家務、照顧小孩,未來能有更多參與。

    記者:國外很多科研機構提倡diversity(多樣性),會要求女性人員必須占到一定比例,相應地放寬一些錄取條件,你認為這樣的寬容對女性事業的發展是好是壞?

    喬杰:我覺得有一部分女性不需要寬松的條件,就會要求自己達到同樣的標準。但是對一些不同種類的工作來說,給女性一個相對的照顧也是應該的。因為到目前為止,男性十月懷胎也是非常不現實的事(笑),女性作為母親需要承擔的責任很重大,孩子對媽媽的依賴也是非常強的。所以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這種照顧是對家庭的照顧,是對社會發展的照顧,不是對女性單獨的照顧。

      ?

    “她”論壇女科學家代表合影,左二為喬杰

    記者:你對即將進入科研領域,或者已經在科研領域奮斗的女性有什么建議或鼓勵?

    喬杰:我的學生當中女孩子更多,我一直這樣鼓勵她們——女性要想生活得幸福,就要自強不息。你要選擇一份你喜歡的工作,然后持續地為之投入;同樣對家庭也是一樣的。我們所有的付出其實都會有回報。

    記者:你有沒有崇拜的女科學家,她身上有什么品質讓你敬佩呢?

    喬杰:我身邊有一位特別讓我崇拜的臨床科學家,就是張麗珠教授。我一畢業就到她的身邊,她的嚴謹、堅持、嚴厲都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她的睿智、幽默,她對家庭的關注以及對孩子的培養,也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她的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有祺,夫妻一直都互相支持。在張麗珠老師從醫從教60年的慶祝會上,唐先生完全是一個配角。不管是張老師的學生、朋友,還是唐先生的學生、朋友,我們在聚會的時候,都在說張老師幫助了多少人,她對建立輔助生殖技術的貢獻,她讓社會對生殖醫學認識的改變,以及她當年作為婦產科醫生時,手術救治的病人。這些讓我們覺得,只要自己堅持,也能像張老師一樣為社會做重要的工作。

    相關文章

    海南大學科技園揭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18.shtm3月2日,海南大學科技園舉行揭牌儀式。儀式由海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鄒勇華主持。&n......

    科學家開發腫瘤催化治療新仿生策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14.shtm......

    上海天文臺牽頭公布哈勃望遠鏡最深窄帶巡天數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13.shtm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鄭振亞領導的中國空間站巡天空間望遠鏡(CSST)多......

    “復旦·眸思”助力視障者“看見”世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12.shtm日前,基于多模態大模型“復旦·眸思”(MouSi),復旦大學自然語言處......

    科技賦能,野生動植物保護走出“長隆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05.shtm2024年3月3日是第11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的全球主題是“連接人類與地球—......

    曹則賢:科學創造者給你講科學,你最好認真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01.shtm......

    突破5500小時!“銦”為有你相伴到“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300.shtm......

    激動人心!農業“國之重器”從藍圖走向現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99.shtm2月27日,在武漢東湖科學城核心區光谷科學島的紅泥地里,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重大科技......

    填補領域空白!川大這項3D打印產品通過審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71.shtm......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銀縷梅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70.shtm近日,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波斯鐵木屬(Parrotia)落葉小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