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衛生總費用達到5.9萬億。這其中疫苗的費用有多少?我找了很多的數據,但是很遺憾,我沒有找到。”[1]
“前幾天,我還看到一個信息,新冠疫苗兩針1000塊,有人說中國人還有6億人的月收入是1000塊錢以下,如果定價到這個程度,我們如何去使用?如果疫苗定價1000塊錢,10億人使用就是1萬億,占了之前提到的國家衛生總費用6萬多億的1/6,這可能嗎?”
9月12日下午,首屆大灣區疫苗峰會現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孟慶躍指出。目前,國內疫苗宏觀數據缺乏,有關疫苗成本的信息也很有限,不利于決策制定合理價格。他還認為,盡管我國新冠等疫苗技術走在全球前列,但對疫苗經濟、社會特性的研究還比較缺乏,疫苗公共政策的相關討論少有數據可依。
首屆大灣區疫苗峰會由中華預防醫學會、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政府主辦,由法國疫苗研發企業賽諾菲巴斯德等單位協辦。大會以 “疫苗創新與公眾健康” 為主題,邀請來自全國公共衛生系統和國際疾病預防領域的專家學者、食藥監、醫保局等領域代表近300人。該會議也是中國與法國疫苗創新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
1、預防為主的國家戰略下,公衛支出為何越來越少?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提出,為實現“全民健康” 目標,要 “把握健康領域發展規律,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3] 。預防為主,意味著承擔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預防的公共衛生體系肩負重任。
那么,目前的公共衛生政策跟國家方針戰略是否一致?
2000-2016年公共衛生機構衛生總費用占比及與其他機構的比較,圖片來自孟慶躍
孟慶躍表示,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過去十年,國家衛生總費用也經歷了快速增長期,從2009年醫改初期的1.7萬億增長到2019年的6.4萬億,增加了3倍之多。然而,2007年投入公共衛生機構的費用占總費用的8.84%,2016年這一比例是6.05%,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2%多。
“2%是什么概念?6萬億乘以2%,這就是公共衛生相對醫院、藥房所減少的投入”,孟慶躍表示,“所以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很難體現。”
孟慶躍還指出,目前疫苗投入產出等宏觀核算數據的缺乏不利于政策制定,“比如疫苗對健康貢獻度的占比和疫苗費用的占比(相除),如果大于1,我們就可以說疫苗有宏觀上的成本效益”。
他還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支持像美國這種大投入而健康產出相對較低的公共衛生政策模式,必須用較少投入獲得較大產出。因此,宏觀核算對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極為重要。
2、公共政策如何使老百姓用得上疫苗?
疫苗政策是公共衛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提供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11類疫苗的適齡兒童免費接種,它們被稱為一類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則被納入二類疫苗,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一類和二類的劃分是基于誰付費的行政劃分,疫苗安全性并無差別[2]。
現實中,二類疫苗的宣傳較少,家長往往搞不清楚接種細節,或者認為該類疫苗不重要。但不少專家認為,有些二類疫苗應該納入國家補貼范疇。此次會議上,北京兒童醫院教授楊永弘就表示,有充分流行病學證據證明,乙型流感嗜血桿菌(Hib)是引起肺炎和腦膜炎的重要原因,過去20年間,他一直在呼吁將Hib疫苗納入一類疫苗,但目前中國仍是世界上極少數未免費接種該疫苗的國家之一。
“疫苗和一般的商品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公共產品,一定要有共同的補助和共同的支持。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通過價格杠桿讓老百姓用得上疫苗。” 孟慶躍說,“有和無(補助),能不能變成都有,但有所不同”,他提出,可以考慮階梯性補貼方案,實現疫苗經濟政策的創新,激勵供方和需方。
孟慶躍還表示,是否補助疫苗、補助哪類疫苗,應該從整個資源配置上進行考慮:不僅要比較疫苗之間的投入產出,也要比較疫苗和藥品的投入和產出,“晚期腫瘤的病人花掉200萬延長4個月的壽命,即使是二類疫苗,它的經濟性、醫學所帶來的收獲是不是會比藥品更大?”言下之意,就是同樣的投入,疫苗給公眾健康帶來的益處并不比藥品低,它們的價值,往往被低估了。
此外,政策制定也不能忽略價格之外的影響,如研發意愿、生產意愿、服務意愿,以及老百姓接受疫苗服務的意愿。
“現在的研發和生產意愿很強,因為大家都看到了它的商機,那服務意愿呢?誰來接種?我為什么要去接種?” 孟慶躍補充道。他認為疫苗的整體發展規劃更重要,“如果我們僅僅是在新冠疫苗上熱,而不能帶來疫苗國家戰略的重大轉變,這不是我們的成功。”
3、成本和收益核算,對衡量疫苗價值尤為重要
傳統研究大多集中分析同一種疫苗的投入產出效果,但為了讓社會了解疫苗的價值,投入-產出分析應該是多維度的,包括疫苗之間、疫苗與藥、疫苗與其它技術和產品的對比分析。疫苗的成本信息對決策者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很多疫苗的研發、生產、管理、使用的成本信息都比較模糊,可能導致補償機制出現問題。
由此,孟慶躍認為,疫苗的經濟學評價應該納入到衛生技術評價的體系中,成為國家分配資源、制定藥品目錄和技術目錄工具的一部分。
他還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提高以疫苗宏觀經濟研究和政策應用的水平。既要發展技術,更要在公共政策方面走在前沿,引領推動全球的疫苗事業;第二,創造疫苗公共政策討論的良好范圍和環境;第三,統籌疫苗、藥品、其他衛生技術和產品的籌資政策;第四,加強疫苗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
目前,世界上一些貧窮國家疫苗接種率仍非常低,實際上這不是技術問題,而已經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孟慶躍表示,因此基于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疫苗政策研究,對于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將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鏈接
[1]數據摘自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衛生費用核算報告,2020.1
[2]《“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 中國醫藥報:科普丨什么是一類疫苗、二類疫苗?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SARS-CoV-2冠狀病毒的表面布滿了刺突蛋白(S蛋白)。這種病毒需要這些蛋白才能結合宿主細胞表面的蛋白:ACE2受體。在這種結合成為可能之前,S蛋白的一部分必須被宿主細胞的蛋白酶切割。在一項新的研......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世衛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4日18時08分(北京時間25日1時08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63730例,達到58900547例;死亡病例增加7712例,達到1393305例。......
11月2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2例,福建1例,廣東1例,陜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在內......
中新網11月24日電綜合報道,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23日表示,不排除存在數名新冠病毒‘零號’感染者,病毒可能來自不同宿主,感染也可能是在不同時間發生的。瑞安說:“找到‘零號’病......
重復感染,正是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征。個體在其一生中,都受到同一病毒反復持續的感染。人類社會中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和人冠狀病毒)的持續存在和普遍存在,在很大程......
圖片來源:《科學家》雜志根據一項針對15名女性的新研究,哺乳期母親的乳汁可能具有抵抗新冠感染的強大抗體。研究人員在11月出版的iScience上報告說,所有從新冠肺炎中康復的女性和其他哺乳期女性的母乳......
美國默德納公司和輝瑞公司日前均宣布其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新冠疫苗有效率均達到了90%以上。兩家公司發布的Ⅲ期初步結果,將新冠疫苗有效率推至90%的高度。11月17日,美國默德納公司宣布其新冠......
美國默德納公司和輝瑞公司日前均宣布其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新冠疫苗有效率均達到了90%以上。兩家公司發布的Ⅲ期初步結果,將新冠疫苗有效率推至90%的高度。11月17日,美國默德納公司宣布其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