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大學生科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ap1 is a replication-initiation factor essential for the assembly of pre-replicative complex in the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文章,發現了一個新的DNA復制起始蛋白,這將極大推進人們對真核細胞DNA復制起始機制的理解。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志封面上,文章的通訊作者為孔道春,金長文,汪濤三位老師。
DNA復制的研究已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主要是研究原核細胞DNA復制叉里的生化反應,包括復制蛋白/酶的確定及它們生化作用的闡明;第二階段是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主要是確定真核細胞DNA復制叉里蛋白/酶及闡明它們的生化作用; 第三階段是研究真核細胞DNA復制起始機理,這個階段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一直到現在。為什么真核細胞DNA復制起始的研究有一個專門的階段呢?主要原因是真核細胞DNA復制起始過程非常復雜、且高度調控,以保證我們基因組的穩定性。
真核細胞DNA復制起始研究的一個標志性的突破點,是經過多年的尋找終于在1992年找到了識別DNA復制源的蛋白---ORC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這個工作是美國冷泉港Bruce Stillman實驗室完成的。90年代中期,確定了真核細胞DNA復制起始的一個核心步驟是pre-RC (pre-replicative complex)的形成, pre-RC形成于細胞周期的G1期;同時也確定了ORC,Cdc6和MCM是pre-RC的組成成分。Cdc6是Leland Hartwell在1973年命名的,確定Cdc6的生物功能與DNA復制相關是后來許多實驗室的工作。MCM(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復合體的亞基是1984年Bik Tye通過遺傳篩選首先確定的,她的文章里也提到了MCM應該與DNA復制相關。直到90年代后期才證明MCM是DNA復制解旋酶,這個證明過程來自于許多實驗室的工作, 但業內還是認為MCM是Bik Tye發現的。2000年,Paul Nurse 和Marcel Mechali實驗室同時證明Cdt1也是pre-RC的成分, 但Cdt1是David Beach在1994年首先發現的。在David Beach的文章里,有一個實驗數據指出缺失Cdt1基因的裂殖酵母孢子,發芽后不能進入細胞的S期,猜測Cdt1的功能可能與DNA復制相關,但他并沒有證明Cdt1是DNA復制蛋白。細胞不能進入S期,可以有很多原因。 從1973年到2016年的43年時間里,總共確定了四個蛋白/酶是pre-RC的組分,即ORC,Cdc6/Cdc18, Cdt1, 和 MCM;其中,ORC被認為是Bruce Stillman 實驗室發現,MCM被認為是Bik Tye實驗室發現。這四個蛋白在出芽酵母到人細胞,是非常保守的。DNA復制起始機制的研究,主要是發現pre-RC的成分及它的裝配機制。
在真核細胞DNA復制起始領域,有三個主要問題幾十年里一直沒有解決。 它們是:1.從裂殖酵母到人細胞,pre-RC的裝配機制沒有闡明;2.從裂殖酵母到人細胞,DNA復制源的結構沒有闡明;3.人細胞DNA復制源的位置、即DNA復制起始位點,一直沒有在基因組范圍內確定。第一個問題關系到對DNA復制起始機制的理解, 第二和第三個問題關系到理解高等真核細胞是如何選擇DNA復制起始位點的及如何能保證染色體DNA上的每一個片段在一個細胞周期內能被復制一次。
圖1 DNA復制起始蛋白Sap1功能總結
最近,孔道春教授研究組發現了一個新的DNA復制起始蛋白,它是pre-RC的一個必需組分,在裂殖酵母里叫Sap1蛋白。它在多細胞生物里的同源蛋白也已經被孔道春教授實驗室找到。他們發現Sap1是一個DNA復制源結合蛋白,證明Sap1和ORC結合在DNA復制源上不同的位置,但Sap1和ORC在復制源上相互作用。研究組進一步證明Sap1是募集Cdc18(裂殖酵母里Cdc6的同源蛋白)到DNA復制源上的必需蛋白。孔道春教授和北京大學金長文教授及南方科技大學汪濤副教授合作取得一系列進展:Sap1結合DNA的功能域的晶體結構得到闡明(汪濤老師實驗室的工作);Sap1與DNA相互作用的生化機制通過核磁共振的方法得到闡明(金長文老師實驗室的工作)。Sap1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同源蛋白的發現,也闡明了裂殖酵母到人細胞的DNA復制源的結構。與出芽酵母不同,裂殖酵母和多細胞生物的DNA復制源結構由兩個必需DNA序列決定,一個序列被ORC結合,另一個被Sap1結合。人細胞DNA復制源的全基因組位點,也已經被孔道春教授實驗室精確確定,文章待發表。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甘海云課題組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復制脅迫狀態下芽殖酵母中Rad53耦聯先導鏈和后隨鏈DNA合成的機制》(Amechanism......
早期DNA復制發生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活躍的轉錄染色質區段內,這就提出了早期DNA復制如何與轉錄協調以避免碰撞和DNA損傷的直接問題。2021年6月9日,來自北京大學胡家志等研究團隊在GenomeBiol......
解開50年謎題“DNA復制錯誤主要來自DNA復制叉的不穩定。”孔道春對《中國科學報》說,“揭示checkpoint調控維持停頓復制叉穩定的核心分子機制,找到DNA復制叉不穩定的原因,人們就可以有的放矢......
真核細胞DNA復制叉及S期細胞周期檢驗點受訪者供圖人類約2/3的癌癥發生被認為是由DNA復制錯誤導致。在正常細胞生長過程中,基因組不穩定主要來自DNA復制錯誤。過去50年來,停......
DNA復制是一個十分精細的分子調控過程,在DNA復制過程中體內體外大量的刺激因素如UV、染色質高級結構的阻攔等會產生DNA復制壓力(replicationstress),從而使得復制叉停滯(forks......
DNA復制是一個確保遺傳信息精確傳遞的生命過程。細胞在DNA合成前期G1期時,復制起始識別復合物識別染色質上的復制位點,進一步招募DNA解旋酶MCM(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
近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李國紅課題組與感染與免疫院重點實驗室的朱明昭課題組合作,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H2A.Zfacilitateslicensingandactivationofea......
已知大部分生物的遺傳信息都儲存在雙鏈DNA上,遺傳信息的精確傳遞對生命的繁衍和進化至關重要。而這個信息傳遞過程依賴于DNA復制這一基本的細胞活動。DNA復制包含起始、延伸和終止三個步驟。細胞在G1期時......
生命分子存在纏繞的現象。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復制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
在DNA復制期間,復制叉遇到的問題不斷威脅著基因組的完整性。BRCA1、BRCA2和一部分范科尼貧血蛋白(Fanconianaemiaprotein)通過涉及RAD51的途徑保護停滯的復制叉免受核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