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06-23 08:35 原文鏈接: 北大教授饒毅發表博文《提醒年輕人:何時SCI害你?》

      隨著6月19日JCR報告的出爐,SCI又再度成為中國科技界以及期刊界討論的熱點話題。作為一個科學計量學的指標,其使用前提應該是在理性的前提之下。遺憾的是,中國科技界10多年來一直彌漫的是SCI狂熱癥,有人戲稱其為中國科技界的SCI貨幣。

      北大生科院院長饒毅教授在其博客中發表了《提醒年輕人:何時SCI害你?》一文,希望能為廣大科技人員提供一個看問題的新視角。

     

      博文原文:

      提醒年輕人:何時SCI害你?

      SCI在中國科學和教育界長成了一個畸胎瘤。

      其原因,也許不外乎中國行政主導不懂得選擇專家、不愿意依賴有水平的專家來了解和支持科學研究。一層層推廣開來,有時,是不懂的外行希望越過內行簡單地行事;有時,是水平低的希望評價水平高的。SCI對中國急功近利的風氣推波助瀾。

      比較可笑(也有點可悲)的是,近年培養的有些學生,受了SCI的害。

      每年SCI出來的時候,在中國轉抄最多。這是浪費時間。沒有哪個體面的科學、教育機構應該關心各個雜志引用率每年的消長,如果哪個學生在這樣的機構,為了自己的前途,應該想方設法逃跑。

      最近幾年,有些申請教職的華人,在自己履歷上注明每篇論文所發表的雜志的SCI分數,有些還標明自己論文的引用數。

      這樣寫履歷的人,如果寄到我熟悉的機構(如王曉東所在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我所在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來,只會徒增笑料,降低被面試和錄用的可能性。

      我們一般都知道雜志的競爭力大概情況,絕不會因為某個雜志SCI年度分數搖擺而認為某個雜志如何了。對于不同領域,我們也大體知道如何比較。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希望知道研究是否好,我們自己要了解;不懂的,我們要問懂的人。要知道研究內容,與同領域和相關領域比較。

      真要了解研究的意義和重要性,決定招聘、支持、或者獎勵一個人,不僅不能依賴SCI,也不能依賴引用次數。

      只有偷懶、或者不懂裝懂的人,才用SCI來評價人。發Nature、Science而被拿不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職的人,已經不是新聞。聽說科學院遺傳發育所也拒絕過發表不只一篇這種文章的申請者。

      這樣寫履歷而且寄給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的人,沒想過王曉東和我不會接受SCI,是不動腦筋。我們都多年參加美國一流機構的教授招聘,從來沒有見過體面的科學家列出SCI。我們在中國建設一流機構,自然不會庸俗化。

      對于中國有些機構來說,如果誰亂用SCI,也會受損害。而且,我相信,這樣的機構,會逐漸多起來。

     

    相關文章

    北大在Nature上演“帽子戲法”!

    3月22日晚間,Nature官網發布多篇論文北京大學三項成果同時在線發表上演“帽子戲法”生命科學學院肖俊宇研究員研究組發表成果《FcμR受體對免疫球蛋白IgM的識別》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課題組......

    北大環境學科50周年大會:超5成博士投身科研

    3月18日,澎湃新聞從北京大學環境學科50周年大會上獲悉,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56%的博士畢業生投身科研攻關;海外校友回國數量持續增加,近五年有26名入選國家人才計劃。1972年,隨著歷史上第一......

    腦癱小伙發2篇SCI,在蘭大旁聽12年,卻因無學籍拿不到學位

    高考僅262分,卻發了5篇數學期刊論文。這是一位腦癱小伙的真實經歷。不僅如此,他還修完了從本科到博士的所有課程,甚至達到985高校申請博士學位的要求:至少發兩篇SCI。消息一出,迅速火上熱搜,當事人謝......

    中科院院士起訴原北大博士后侵權:被惡意詆毀

    青藏高原研究所陳發虎院士訴吳慶龍侵權:被惡意詆毀故意造假日前,從北京互聯網法院獲悉,現年60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蘭州大學原副校長陳發虎訴現年49歲的原......

    直擊北大人民醫院急診室:一天接50輛救護車

    一天接50輛救護車、所有的呼吸機都在用、40升的氧氣筒一天要換3到4桶氧氣、床位有限有的患者只能在過道輪椅上吸氧輸液……面對強大的工作壓力,醫護人員迎難而上,醫院盡最大努力收治病人,同時向社會呼吁,把......

    北大實驗室聯合團隊最新成果,將為抗新冠病毒添新藥!

    自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以來,其子代變異株井噴式涌現,并呈現出”趨同演化“的趨勢,大量中和抗體藥物和康復者血漿已經被逃逸,給新冠疫情的防控帶來了十分嚴峻的考驗。“趨同演化”現象形成機制以及演化終點......

    北京大學1名學生核酸陽性,學校已啟動應急預案

    據北京大學網站消息,11月16日凌晨,學校接到核酸檢測機構信息,告知我校燕園校區核酸采樣樣本中發現1管“十混一”結果異常,經復檢,確定1名學生檢測結果呈陽性。學校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對相關樓宇......

    直博北大研究生被告抄襲,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據了解,四川大學研究生小李(化名)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文稱,自己在2019年發表的論文被人抄襲,且涉嫌抄襲論文的南開大學學生小王(化名),目前已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擬錄取為免試博士研究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

    許智宏:翩翩江南客依依草木情

    許智宏,1942年10月出生于江蘇無錫,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席、中國植物園聯盟咨詢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

    北大復旦等52人學術不端曝光國家級科研為何屢次造假?

    日前,自然科學學術界再起波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又爆出46起學術不端行為,涉及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2名學者。屢禁不止的學術不端事件,引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