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總體目標是,要在2018年前后發射18顆左右的衛星,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左右要完成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
在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了未來階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路徑。
據悉,這部白皮書是中國政府在衛星導航領域發表的第一部白皮書。那么,它將有哪些看點呢?
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
白皮書指出,20世紀后期,中國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具體來說,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也稱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三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建設北斗全球系統。2009年,啟動北斗全球系統建設,繼承北斗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計劃2018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前后,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新技術提升服務水平
白皮書提出,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北斗系統將加強衛星、原子鐘、信號體制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探索發展新一代導航定位授時技術,持續提升服務性能。
“盡管北斗系統能直接進行授時,但中國也在研究新一代的技術。”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苗前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還有一些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要靠新的導航系統來完成,比如,天基增強技術如何在北斗上去實現,“現在我們都是靠地基增強系統來解決問題”。
“新一代技術可以提高導航的精度。”苗前軍指出,要想實現新一代導航定位授時技術,關鍵是要提高原子鐘的精度。“如果精度不提高,授時就沒有辦法往前邁一步。假如提高到10納秒,就基本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了。”
此外,在短報文通信技術方面,如何在新一代衛星導航系統里繼續發揮獨到作用和優勢,也是下一步要研究的。
“如何將這個功能融入到新一代衛星導航系統,這不僅僅是北斗要做的,包括GPS等也都在想辦法實現這個功能。”苗前軍指出,原來的GPS只能知道你在哪兒,卻不能把你在哪兒告訴別人。現在不光知道你在哪兒,還能把這個信息告訴你想告訴的人。
“這是個不可或缺的功能,新一代導航系統將與需求更加吻合。”然而,苗前軍指出,現在這個功能開放的用戶數量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在漁船上有部分使用,但已經飽和了。如果新一代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擴大用戶容量,整個產業格局會有新的局面。
組建全球網絡勢在必行
建設北斗全球系統,是三步走系列中的最后一程。那么,這一步未來將如何發力呢?
“北斗系統是2012年底正式對外向全世界公開宣布提供服務,它的服務區域是亞太地區。運行三年以來,系統的總體性能穩中有升,確保了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據冉承其介紹,系統公開提供服務時,要求的可用性指標是95%,現在已經達到了99.996%。連續性要求是99.5%,已經達到了99.986%。
關于后續系統建設的問題,冉承其指出,中國在北斗二號系統提供亞太地區服務的時候,就已經同步開展全球系統的建設。“我們目前已經完全完成了所有核心關鍵技術的攻關,包括技術體制、星間鏈路以及高精度衛星鐘,正在開展相應的技術驗證。”
“如果不覆蓋全球的話,北斗就只能停留在第二步的區域覆蓋,不具備和GPS、伽利略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四大家族站在同一個水準要求。”苗前軍強調,只有完成全球覆蓋,北斗系統才真正實現了在國際戰略地位上的站位。
據苗前軍透露,目前四大導航衛星系統家族都有合作的意愿,但什么時候能實現這個愿景,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如果北斗系統能和其他導航系統共同提供全球性服務,那么,每個人就能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位置服務,這是人類社會最不可或缺的技術服務。”
在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導航衛星研究所所長熊淑杰看來,業務型衛星真正的看點不是在指標有多好,更多的要看用戶體驗,用得好,才是最關鍵的。“現在建的全球系統用的是新的信號體制,所以性能更好。無論從導航精度還是用戶體驗上都比過去更好。”
昨天(21日),2022中國北斗應用大會在河南鄭州開幕。本屆大會以“智能時空創新引領”為主題,來自衛星、產業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就北斗的規模化應用進行了討論和交流。隨著北斗三號全球系統開通,目前共有45顆......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經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實測,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全球范圍性能指標先進、亞太區域性能更優,“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發展理念正一步步變成......
記者近日在中國北斗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十屆年會上獲悉,中國正加快完成對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及其數據中心兼容北斗三號的改造和配套升級工作。到2022年底前,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將全面接收北斗三......
2017年5月11日,科技部組織專家對“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多模導航服務質量監測與高可用終端測試系統研發及示范”項目進行驗收。在驗收會議上,與會專家對項目關鍵技術進行了質詢和點評,充分肯定了項目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4月25日,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GNSS全系統衛星導航測試分析儀”項目(項目編號:2012YQ140026)初步驗收會在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國家科技部......
“我們的總體目標是,要在2018年前后發射18顆左右的衛星,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左右要完成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在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北斗......
“我們的總體目標是,要在2018年前后發射18顆左右的衛星,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左右要完成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在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北斗......
“北斗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高科技系統工程,使用好、維護好北斗系統需要在科技創新上不懈的努力,科技創新要瞄準核心技術、面向市場和產業應用,避免高技術和產業的無序發展造成產業缺乏有效核心技術的支撐陷入低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委員今天(3月7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已開始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開發,預計明年底發射第一顆實驗衛星。孫家棟說,目前北斗衛星全......
會議現場11月29日下午,深圳市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聯盟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召開。工作會議基于深圳市政府相關部門指導意見,著力落實聯盟建設,完善聯盟章程,推進聯盟發展。深圳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