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就像一條巨大的毯子,裹在地球約20公里的上空,阻擋著來自太陽的大部分高頻紫外線。
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存在臭氧空洞。今年,位于北極上空的臭氧“毯子”也出了問題。世界氣象組織4月5日發表聲明稱,從去年冬季至今年3月下旬,北極地區上空臭氧損失大約40%,創下歷史新高。
一般在3月份北極地區的臭氧含量很高,為什么今年會出現臭氧大量損耗現象呢?專家表示,很有可能是“極端的氣象條件造成的。”過去半年來,北極上空平流層溫度特別低,寒冷的極渦生成了極地平流層云,它們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釋放出破壞臭氧的鹵素原子。
據報道,目前臭氧濃度較低的地區可能向南,最遠已經延伸到紐約上空。專家表示不用太過緊張。“臭氧濃度低的氣團向美國飄移,那是因為全球大氣環流的原因造成的。”專家說,由于渦旋在不斷移動,因此,一些地區出現的臭氧濃度較低的空氣團僅會持續數天。4月后臭氧濃度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在過去幾十年里,臭氧污染的加劇一直在阻礙授粉,影響了植物和傳粉者的生計。現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教授金小龍(EvgeniosAgathokleous)和馮兆忠合作,解釋了過量臭氧如何破壞植物......
COVID-19的大流行引發了人們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新興趣。人們如今正在考慮病毒顆粒如何在室內傳播,但室內環境的危害并不限于造成大流行的病原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空氣污染是世界上最大的環......
近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2019年至2020年肆虐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強烈野火產生的煙霧導致大氣溫度飆升,可能使臭氧層的空洞更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科學報告》。2019年的極端干旱引發了前......
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指標,用于監測臭氧恢復,評估非法或不受監管的臭氧消耗物質排放對臭氧層的影響。這一新指標或可額外提供一種有用的工具,讓政策制定者和科學家可以評估特定臭氧消耗物質的影響。相關研究8月24......
中新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科學研究論文,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指標,用于監測臭氧恢復,評估非法或不受監管的臭氧消耗物質排放對臭氧層的影響。這一新指標或可......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22日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33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4.6%。當日通報全國重點城市排名顯示,1月至6......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稱,在北極反復出現的春季臭氧損耗(因人類排放破壞臭氧層氣體所致),會暫時改變北半球的氣溫和降雨模式。該論文介紹,來自太陽的紫......
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周脈耕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課題組合作,在一項歷時9年,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涵蓋約10萬成年人的全國性隊列研究中發現,長期臭氧暴露可引起心......
14日獲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研究員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課題組合作,在一項歷時9年,覆蓋全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涵蓋約10萬成年人的全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