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移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髓移植。這種強大的技術能夠治愈多種人類疾病,但因為毒性太強目前只用來治療最危險的疾病。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個新方法,在小鼠模型中顯著降低了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毒性。這項研究發表在八月十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如果這種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人體,那么許多令人頭疼的復雜疾病將會迎刃而解,比如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青少年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癥、“泡泡男孩”病等天性代謝疾病以及多種類型的癌癥。這種方法還可以讓器官移植變得更加安全。
有害的治療
要成功移植造血干細胞,必須先殺死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細胞。目前人們主要是通過毒性很大的化療或放療殺死造血干細胞,會損害多種器官甚至導致死亡。“這些療法會對肝臟、生殖器官和大腦造成損害,可能引起癲癇,影響兒童的神經發育和生長,”這篇文章的資深作者Judith Shizuru教授指出。
為了避免這些可怕的副作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無需化療或放療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法。
利用抗體
蛋白c-kit是造血干細胞表面的主要標志物。研究人員發現,用抗體結合c-kit會使小鼠耗盡造血干細胞。不過,光用這種抗體還不夠有效。研究顯示,阻斷另一個細胞表面蛋白可以增強c-kit抗體的效果:阻斷CD47會促使巨噬細胞“吃掉”帶有c-kit抗體的靶細胞。在這種雙重作用下,免疫系統有效清除了小鼠的造血干細胞,為移植供體造血干細胞開辟了道路。
造血干細胞移植相當于在一塊田里種植新的作物,研究人員不僅開發了清空田地的安全途徑,還找到了安全播種的新方法。目前骨髓移植使用的是造血干細胞和多種免疫細胞的混合物,這些細胞可能在移植后攻擊接受移植的患者。這種免疫攻擊會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損害機體組織甚至殺死患者。
研究人員想辦法純化了供體組織,使其只含有造血干細胞,不含會導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細胞。這種技術在小鼠模型中顯得相當成功。“如果在人體內也這么有效,那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死亡風險將從20%降至0,”Shizuru表示。
疾病治療的新紀元
“當我們開發的技術安全用于人體時,再生醫學和疾病治療會迎來一個新紀元,”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Irving Weissman教授說。Weissman教授是國際頂級的科學家,是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國家醫科院(IOM)兩院院士,文理科學院(AAAS Academy) 院士,2008年獲Robert Koch 獎并當選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主席,在免疫學、癌生物學、干細胞、腫瘤免疫和細胞治療等領域享有盛譽,在學術研究和技術轉化上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取得了極高的學術成就,至今發表7百余篇學術論文,獲得眾多美國和國際的重大獎項和榮譽。他在世界上最早發現、分離和純化造血干細胞,并成功用于癌的細胞移植治療。他還創辦和共同創辦了數家著名的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公司。
一旦能夠安全替換血液和免疫系統,患者自身血細胞和免疫細胞引起的任何疾病都將被治愈,器官移植也會變得更加安全和容易。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現在必須持續用藥,確保免疫系統不攻擊移植器官。如果能在移植器官的同時移植供體造血干細胞,新的免疫系統就不會攻擊來自供體的器官。
造血干細胞(HSC)是目前研究最為深入的成體干細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夠分化生成各種類型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隨著年齡的增加造血干細胞變得越來越多,但其造血能力卻逐漸下降。不過,人們還不清楚microRNA在HSC衰老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Baltimore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Mirc19(microRNA-212/132 cluster)在衰老過程中調控造血干細胞的維持和生存。(更多信息請參見:諾獎得主解析microRNA與干細胞衰老)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效果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不過人們對此還知之甚少。斯坦福醫學院去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對干細胞功能有嚴重影響。如果造血干細胞供體缺乏睡眠,移植效率就會大打折扣。研究人員證實,剝奪小鼠供體四小時的睡眠,就會使供體干細胞的再生能力降低一半以上。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更多信息請參見:Nature子刊:睡眠不足對干細胞影響很大)
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人員發現,造血干細胞與周圍組織細胞的相互交流,在造血干細胞的自我更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HSC與周圍的組織細胞結合,形成了一個被稱為巢(niche)的微環境。在機體健康的時候,這些HSC保持“待機”模式。但如果機體損失了大量血液,或者需要更多血細胞抵御病原體,整個血細胞生成系統就會從待機狀態轉變為啟動狀態。
法國和瑞士研究人員近日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名被稱為“日內瓦病人”的男子,是最新被宣布病情得到長期緩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重要的是,他并沒有像之前的病例那樣接受帶有病毒阻斷突變......
十年前被全球譽為干細胞移植先驅的外科醫生PaoloMacchiarini在瑞典法院被判重罪。近日,據《科學》報道,瑞典索爾納地方法院裁定Macchiarini犯了一項“人身傷害”罪,并緩期執行。法院目......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Stem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使臍帶中的血液干細胞變得更加適合進行移植,相關研究發現或能改善成年人和......
干細胞在醫學上被稱為“通用細胞”。由于其具有多向分化潛能、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功能,在免疫調節、減輕炎癥反應和損傷修復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干細胞移植干預肝硬化的研究較多,傳統的干預方法效......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能夠使用移植的干細胞在小鼠胚胎中生長出功能齊全的肺部。這一發現表明人們最終有可能使用這種技術在動物中為需要肺部移植的患者生長出人肺部,以及研究新的肺部治......
2019年5月22日,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MSOM)、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和埃默里大學(Emory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于ScienceTra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讓接受供體細胞骨髓移植的患者接受加倍的低劑量全身輻射,可使只有半匹配的移植成功率從50%提高到將近100%。這項研究結果于3月13日發表在《柳葉刀血液......
美國科學家日前在一項研究中發現,讓接受供體細胞骨髓移植的患者接受加倍低劑量全身輻射,可使只有“半匹配”的移植成功率從50%提高到將近100%。這項研究結果于3月13日發表在《柳葉刀—血液病學》網絡版。......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院、昆士蘭大學、西澳大學、珀斯獅眼研究所和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開發的小鼠模型,挑戰了存在已久的針對為何一種常見的病毒---巨細胞......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治療炎癥性腸病(IBD)的相關研究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的機制是什么?療效如何呢?來自西京消化病醫院的吳開春教授,在2018中華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消化系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