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5-05 20:51 原文鏈接: 醫院檢驗科人員的職業危害與防護


    作者:唐華1 單桂秋2(1.廣州南洋腫瘤醫院檢驗科,廣州510405;2.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輸血科)
        【摘要】 目的  提請醫院管理工作者對檢驗人員職業危害和防護問題引起高度重視。方法  查閱近年來醫院檢驗人員職業危害的有關資料。結果  檢驗人員因工作被感染的比例占所有醫務人員的第二位。結論  應加強對檢驗人員職業危害的教育和做好自我防護。
        【關鍵詞】  醫院檢驗科  職業危害  防護
        檢驗科是醫院重要的醫技科室,承擔著對各類病人標本進行分析處理的重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后,檢驗人員的職業暴露問題引起了全社會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廣泛關注。衛生部等管理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續制定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辦法》、《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實驗室暫行管理辦法》、《可感染人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種或樣品運輸管理規定》、《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消毒管理辦法》、《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試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加強檢驗科人員的職業防護已成為醫療領域中一個重大的職業性問題。本文就幾種與檢驗人員
    職業危害與防護應注意的事項綜述如下。
        1  血源性傳播疾病危害與防護
        1.1  血源性傳播疾病危害
        目前已確定的20多種可經血液傳播疾病。被污染的器械等刺傷、割傷是醫院檢驗人員感染血源性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的主要途徑。從張玉翠[1]等人報道的文章看出,檢驗人員被針刺傷占第二位。
           1.1.1  乙型肝炎(HBV)
           我國是HBV高發地區,HBV表面抗原的攜帶率為8%—20%,約有1.3億人[2]。HBV是檢驗人員面臨傳播危險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濃度可以高達108~109拷貝/ml[3],檢驗人員感染率較高。HBV主要傳播途徑是經血液的傳播,病毒攜帶者血液中HBV的濃度很高,針刺傷時,只需0.004ml帶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4]。
            1.1.2  丙型肝炎(HCV)
            檢驗人員在工作中有被HCV感染的可能。HCV在血液中的濃度在102~103拷貝/ml左右[3]。被HCV污染的銳器刺傷而感染的比率為1.8%[4]。據總后勤部衛生部防疫隊唐曉敏等統計顯示,護士和檢驗人員HCV感染率較高,抗-HCV陽性率分別為5.3%(17/318)和4.9%(3/61),而且有76.7%的HCV感染者為經常接觸病人血液標本的護士和檢驗人員[5]。
            1.1.3  艾滋病(AIDS)
             AIDS的流行對檢驗人員造成了職業性感染的威脅。HIV在血液中的濃度通常在100~104拷貝/ml[3],被HIV污染的銳器刺傷而感染的比率為0.3%[4]。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資料顯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國醫護人員中已有57人被確診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實驗室技術人員19人。有報道說,廣東去年一年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艾滋病人的過程中就發生了15起職業暴露。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88年對HIV職業暴露的建議,以下幾個方面將增加暴露后感染的危險性[6]:器械上有明顯血跡;器械直接接觸患者的靜脈或動脈血管;傷口較深;無保護接觸患者血液時間較長;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載量較高。李秀蘭等[7]認為侵入性醫療操作確實有暴露HIV的危險性,從事HIV/AIDS工作的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性高達31.8%,略低于國外報道的35%。國外報道[8]職業暴露后HIV感染率為0.33%。
          2.1  血源性傳播疾病的防護措施
          血源性傳播疾病是檢驗人員的主要職業危害。我國蔡景一等學者報道:皮膚損傷是檢驗人員職業接觸HBV、HCV、HIV等疾病的主要途徑。在調查北醫大一院和三院28名醫護人員發生意外損傷的種類構成中,針刺損傷占首位,占調查人數的71.6%,與國外調查結果一致[9]。綜合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研究資料,檢驗人員因針刺或損傷接觸受污染的血,感染HBV的危險性為2%—40%,感染HCV為3%—10%,感染HIV為0.2%—0.5%[10]。血源性HBV、HCV、HIV感染在檢驗人員中占絕大多數。
        2.1.1  無論病人是否已被診斷有傳染病,都應視為傳染病人。1987年6月,美國醫院聯合咨詢委員會對于醫院的傳染性疾病發布了“工作人員對血液傳染疾病保護聲明”,建議醫院把所有病人的血液和體液都視為具有危險性[11]。所有標本、試劑、使用中能造成傷害的所有銳器、接觸過標本的儀器設備,都應視為傳染源,在實驗時或是在維護時都要十分小心,應徹底消毒處理,避免對人造成感染。
        2.1.2  嚴格物品分類,檢驗后的廢棄物分別裝入不同污染袋中。檢驗人員接觸污物時,必須戴手套、戴口罩和洗手,減少皮膚粘膜接觸,嚴格消毒隔離程序,避免意外損傷,必要時戴防護眼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