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具有規模效益的行業,水泥行業通過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延伸完善產業鏈,可有效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形成一批在行業中發揮引領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 資料圖片
《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對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提出新目標:在提前1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基礎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1億噸能否如期淘汰?產能過剩在水泥行業是一個老問題,雖然各種政策文件出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過剩產能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 早在2006年,浙江就出現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現象,隨之而來的是惡性競爭不斷。據浙江省水泥協會會長李辛龍介紹,在浙江省水泥產量達到1億噸左右的時候,最差的一年全行業利潤僅有1億元,絕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自此,“浙江現象”成為水泥產能過剩的代名詞。
回顧歷史,禁令下反而突擊建生產線,“十二五”末水泥總產能將會達到35億噸,產能利用率僅為63%
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是治理產能過剩的主要思路。早在2009年9月,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要“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對2009年9月30日尚未開工的建設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性的認真清理……”。
沒想到,一紙禁令反而引發了擴張熱潮。為趕上“最后一班車”,突擊建生產線的情況比比皆是。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從這一《通知》發布至2012 年底,全國共新建生產線623條,新增熟料產能7.07億噸,比《通知》出臺時核定的418條在建生產線多建了205條,多增熟料產能近3億噸。
到2013年6月,我國在建和擬建水泥生產線為220條,熟料產能2.8億噸,折合成水泥產能為4.5億噸。如果這些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再加上以前的生產線,其總產能將會達到35億噸,而“十二五”規劃中水泥總需求量的產能為22億噸,屆時將有13億噸的過剩量,產能利用率僅為63%。
作為全國最早深陷產能過剩泥潭的省份,浙江省在嚴控水泥新增產能方面表現出色。根據浙江省水泥協會的數據,自2009年的《通知》發布至今,浙江省沒有批過新的生產線。與浙江類似,湖北省嚴格也執行產業政策,至今也沒有未經審批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全省水泥熟料產量增長略低于市場容量的增長。
提高污染排放控制要求,實行節能限產
嚴控新增產能的同時,還要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以緩解水泥產能過剩壓力。
浙江是我國水泥行業第一個完成技術結構調整的省份,其落后產能在2007年已全部淘汰。此后,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進一步推進,目前大部分直徑3米以下的磨機已經被淘汰。盡管淘汰力度很大,但據浙江省水泥協會秘書長崔小明介紹,前幾年浙江省水泥產能統計是1.69億噸,但2013年4月統計的水泥產能仍有1.64億噸。
由于霧霾頻繁來襲,很多地方加大了對水泥等行業的污染排放控制。在氮氧化物減排方面,浙江省杭州市150mg/Nm3的脫硝標準曾被譽為“史上最嚴的脫硝標準”,不僅大大嚴于國內現行標準,甚至嚴于國際上要求最嚴的200mg/Nm3的德國脫硝標準。此后,標準雖然有所放寬(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 320mg/m3或350mg/m3,脫硝效率在55%或60%以上),但在全國范圍來看,限值要求仍屬偏嚴。
此外,由于浙江地區的能源緊缺,夏季七、八月份的用電比較緊張,因此,浙江省經信委、供電局和水泥協會聯動,水泥企業在七、八月份統一節能限產,一定程度緩解了短時間內產能過剩帶來的市場壓力。
通過節能減排方式,把一部分能耗與排放不達標的企業淘汰掉,不失為化解產能過剩的一個舉措。但不少地區都存在一個問題:沒有新審批新建的情況下水泥產能不見減少,往往淘汰小磨新建大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仍懸而未決。
多種措施推動企業聯合重組,優化產業結構
作為具有規模效益的行業,水泥行業通過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延伸完善產業鏈,可有效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形成一批在行業中發揮引領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以浙江為核心的東南經濟區域內,在2007年之前就已經基本完成水泥生產技術升級,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達到100%。但是,雖然水泥企業眾多,卻沒有影響力大的領軍企業,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水泥價格極低,整個行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因此,浙江省政府在2007年開始大力推進以南方水泥為龍頭的大規模聯合重組活動,將以浙江為中心的華東水泥市場推上自救之路。到2010年底,浙江前4家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在80%,水泥產能集中度在50%。
在華中地區,2011年4月,湖北省明確提出支持華新、葛洲壩水泥等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實施聯合重組。目前,華新、葛洲壩、亞東 3家企業獨資或控股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39條,共有水泥熟料產能4254.75萬噸,約占湖北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的70%。
湖南省目前已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5條,尚有3條待投產,這68條水泥干法生產線的熟料產能為89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接近1.2億噸。其中,南方水泥、中材水泥、海螺水泥等外來企業新型干法水泥產能為68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的產業集中度有效提高。
2013年1月,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35%,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產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集團。
通過控制水泥供給側來抑制過剩產能的釋放,但需要水泥企業自覺自律
2013年,浙江省水泥行業開始嘗試推行“大小窯對接”。浙江省水泥行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大多是建于2002~2003年、規模在 2500t/d以下的小窯型。浙江省水泥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省現有的87條生產線中,有31條生產線屬于小窯型,其中12條生產線至今仍在生產。
這些水泥小窯建設時間早,技術不完善,能耗也高,且以單窯企業為主,但仍不屬于淘汰范圍之內。針對這個問題,浙江省水泥協會從2013年開始嘗試推進大小窯對接工作。據崔小明介紹,所謂大小窯對接工作,就是有小窯的企業主動停小窯,有大窯的企業主動將熟料供給小窯企業,熟料的價格低于自己的成本價。
浙江省水泥行業的大小窯對接工作于2013年在諸暨開始試行。“大小窯對接”工作是中國水泥行業通過企業自主協調、抑制產能過剩的一次試水,但這種方式能否普及還有待商榷。
“大小窯對接”是通過控制水泥供給側的手段抑制過剩產能的釋放,但這一方式的實行還需要有特定的環境基礎。這不僅要考驗地方行業協會在當地水泥行業的權威性、公正性,也考驗了參與這項活動的水泥企業的自覺、自律精神。但這項工作如果能成功推行,無疑會對化解產能過剩起到一定作用。
更好地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體制的問題,要靠高校和企業共同合作去探索。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產出的重要來源,然而據《2021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2021年高校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
近日,國際頂刊《自然》雜志發表了百度在生物計算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并以“加速預覽”(AcceleratedArticlePreview,AAP)形式快速發表。這“待遇”與當初DeepMind提出Al......
日前,“智匯嶗山才聚青科”青年學者泰山國際論壇(中德專題)暨青島科技大學第二屆迴瀾論壇在青島舉行。該論壇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青島市科技局、嶗山區委區政府、青島科技大學共同承辦,論壇采取現場參會與海內外......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3,比上季度上升1.3點,扭轉了2021年二季度以來持續下行態勢,升幅達2020年四季......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當前,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3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培育的20家科技領軍企業完成認定工作并向社會公布具體名單。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行業龍頭......
近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公布了2022年四川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名單,全省共有481家企業入庫,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6家。近年來,四川省科學技術廳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積極推動......
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封頂大吉”的紅色海報在幢幢樓頂不時出現……每天一大早,一位長者準時坐鎮工地。他身著黑色紋格的休閑西裝、半舊的高領毛衣。一身樸素的打扮,很難讓人把他與“玻璃大王”聯系在一起。福耀集......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潘潔)中國貿促會22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平穩發展,超七成受訪企業維持或擴大現有對外投資規模;超八成企業對......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第29批新認定及全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的通知 發改高技〔2023〕13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