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研發投入經費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高,研發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不過,分省份來看,各地的差異較大。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梳理近十年來各省份的研發投入及強度后發現,過去十年,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研發經費投入躍居第一。在增速上,呈現南高北低的態勢,南北分化十分明顯。
廣東躍居第一
數據顯示,2008年共有15個省份的研發經費投入超過100億元,位居前十名的省份分別是江蘇、北京、廣東、山東、上海、浙江、遼寧、四川、天津、湖北。分地域來看,東部沿海共有7個省份,中部、西部和東北各1個。其中前三名分別是江蘇、北京和廣東,均超過了500億元。
到2018年,共有14個省份的研發經費超過了500億元,位居前十的分別是廣東、江蘇、北京、山東、浙江、上海、湖北、四川、河南、湖南。相比2018年,遼寧和天津退出了前十行列,其中,遼寧下滑至第17位,天津下滑至第15位。河南上升至第九,湖南上升至第十。前十中,中西部省份達到了4個之多。
2018年,研發經費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和北京。其中廣東和江蘇都已超過了2500億元,并且領先北京較大的距離。北京達到1870.8億元,此外山東、浙江和上海也都超過了1000億大關。
近十年來,沿海發達地區都紛紛加快轉型升級,在研發經費方面的投入很大。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表現尤為引人關注。在2008年,廣東研發經費投入在江蘇和北京之后,位列第三。但到2016年廣東研發投入總量首次躍居全國第一后,總量連續三年保持全國首位,并且對第二名江蘇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研發強度更是多年來首次超過了江蘇。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研發投入達到了2704.7億元,研發強度達到了2.78%。同期江蘇研發投入為2504.4億元,研發強度為2.7%。2018年廣東領先江蘇200.3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字為83.5億元。廣東對江蘇的領先優勢持續擴大。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經濟外貿依賴度最高,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最大。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廣東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紛紛加大了研發投入。在外需不是很強勁的情況下,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企業必須通過提高附加值、提高產業層次來增強競爭力。
增長幅度:長江中上游增長迅速
從近十年的增長幅度來看,海南、重慶、安徽、貴州、福建、寧夏、云南、湖南、湖北和河南位列前十。
其中,海南十年增長了7.15倍,高居第一。當然海南增幅高,也跟基數較低有關。2008年,海南研發經費投入僅3.3億元,位列全國倒數第二。十年后達到了26.9億元,研發經費在全國的位次上升了一位。
前十名中,除了海南和福建,其他省份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頗為亮眼,包括重慶、安徽、貴州、云南、湖南、湖北都是來自這一地區。這一地區近年來經濟增速在在全國領跑,研發投入增速也快速增長。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長江經濟帶的水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尤其是長江中上游地區,近年來承接了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大量產業轉移落戶,這些地方經濟也快速發展,人口、人才集聚加快。
以中部省份安徽為例,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安徽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為649億元,居全國第11位,比上年增加84.1億元,增長14.9%;研發投入強度(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2.16%,與全國的差距由上年0.06個百分點縮小為0.03個百分點。該省研發投入強度由2008年第13位上升為2012年第10位,沖進全國第一方陣,2013~2017年穩居第九位,2018年再進一位,上升為全國第八位。
在貴州,2018年貴州省研發經費投入達121.6億元,比去年增長26.8%,增速全國第二,首次突破百億關口;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占GDP比重)達0.82%,自2006年以來首次突破0.8%;R&D經費投入強度排名升至全國第24名,比2017年上升3個名次,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南北分化明顯
在中西部尤其是長江中上游省份研發經費快速增長的同時,近十年來,研發經費增幅還呈現明顯的南北分化的態勢。數據顯示,增速最快的10個省份中,除了寧夏和河南外,其他省份均來自南方。而在榜尾端,增速后幾位分別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和甘肅,全部來自北方。這其中,東三省近十年研發經費增速位列最后三位。
增速之外,國際上通常用研發強度(R&D經費占GDP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創新指數。在這方面,2008年,全國只有6個省份的研發強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陜西、江蘇和浙江,主要集中在三大直轄市,以及江浙這兩個經濟發達省份,還有陜西這樣的高教大省。
拓展到研發強度前十名的省份來看,南北各5個。彼時,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研發強度僅為1.41%,低于1.54%的全國平均水平,這個強度與遼寧持平,與山東相當。
到2018年,研發強度高于2.19%的全國水平的省份也還是只有6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天津和浙江。這其中,陜西退出了前六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廣東,2018年廣東的研發強度已經僅次于京滬,位列全國第三。這6個省份中,南方占據了4個,分別是直轄市上海和廣東、江蘇、浙江這三個經濟大省,北方地區僅剩下京津兩個直轄市。拓展到前十來看,南方占據了6個,北方僅剩下4個,遼寧退出前十行列,安徽則上升至第八。
從近十年來研發強度的變化來看,十年來,絕大多數省份的研發強度都有所提高,只不過提高的幅度呈現較大的差異。其中,上海的提高幅度最大,十年提高了1.57個百分點。廣東緊隨其后,提高了1.37個百分點;安徽位居第三,提高了1.05個百分點。此外,浙江、北京、福建、重慶、湖南、江蘇和湖北的提高幅度分列四到十位。
提高幅度前十名,主要來自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和長江中上游的部分省份。其中,除了北京以外,其他9個省份全部來自南方。
在榜尾端,有三個省份的研發強度有所下降,分別是黑龍江、西藏和吉林。研發強度提升得較低的省份中,也主要是來自北方地區,主要是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
研發經費增速以及研發強度的南北分化,也與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南北分化相呼應。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謝良兵分析,南北方經濟差距拉大背后是傳統產業與新經濟之間的比拼,是開放創新快與慢的差別。這一區域經濟格局的變化反映在雙創領域,就是創新也呈現出這樣的格局,即南北差距正在拉大,畢竟創新驅動正在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抓手。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本月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2019—2020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南北分化尤為明顯,南方與北方經濟份額的差距由2013年14.8個百分點擴大到去年的23個百分點,這一問題值得探究。
杜鷹指出,從經濟增長角度看,南快北慢。南方經濟增速從2013年起超過北方,近年來兩者增速差距越來越大,2013年南北經濟增速差0.6個百分點,去年是1個百分點。從經濟份額看,南升北降。2018年南方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61.5%,是1980年以來份額占比最高的年份。
3月31日,“Omega-3產業創新與發展灣區論壇”在廣東東莞舉行。論壇上,廣東醫科大學Omega-3研究與轉化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發布Omega-3產業共識,成立“Omega-3科技與產業聯盟”。中......
“山西創新生態進一步優化,省屬企業研發投入從2020年到2022年,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23年省屬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增幅達到20%以上,省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覆蓋率達到100%。”3月2......
項目概況廣東醫科大學購置科研設備一批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4月08日09時30分(北京時間)......
近日,《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于做好“港澳藥械通”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發布,明確提出“港澳藥械通”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經備案后實行市場調節價,患者按自費單獨結算,并鼓勵相關藥品和醫......
1月19日,廣東省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總結廣東省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部署下一階段具體工作,進一步發揮質量基礎設施效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日前召開的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鞏固提升‘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
“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自2007年起已連續舉辦16屆,持續普及藥品安全知識、推進社會共治,通過搭建多種傳播交流平臺,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全國安全用藥月”已經成為公眾知曉度較高的活動品牌。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2月28日通報,據廣東省紀委監委消息:廣州體育學院黨委原書記許宗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東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許宗祥簡歷許宗祥,男,漢族,1953年7月出生,廣......
近日,廣東省分析測試協會發布了多項團體標準征集通知,征集的標準涉及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四級桿飛行時間質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關于征集《血清中米酵......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自立,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要有自己的基礎,自己的體系,不依賴別人。自強,則是在自立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水平,擴大高端科技力量的比重。加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