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凝膠緊貼于一塊硝酸纖維濾膜,然后再將這種夾層組合直接置于兩個乎板電極之間,采用這種半干方法可將蛋白質從凝膠中轉印至硝酸纖維素膜上(Kyhse-Andersen1984)。平板可以是石墨(這種平板較便宜,但使用100次后必須更換)制成的,也可以是鉑金的(這種子板價格較貴,但使用壽命較長)。通過電洗脫將蛋白質從凝膠中轉印至濾膜上,就像在凝膠中遷移一樣,只不過此處蛋白質的移動方向與膠平面垂直。該法轉印速度快,均勻,亦不需較大的功率。在zui早的文獻中,陰極和陽極使用的是不同的緩沖液,但使用稀釋的Tris/Glycine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緩沖液系統較為簡便。只需在陰極和陽極兩邊放入若干層預濕的玻璃纖維濾紙即可保持電極、凝膠和濾紙之間的良好接觸。
1.所需溶液或試劑
硝酸纖維素濾膜;蒸餾水或去離子水;考馬斯亮藍染色液;轉印緩沖液(0.04%SDS,20%甲醇溶于48mmol/LTRIS,39mol/L甘氨酸);吸水紙(Whtaman 3 MM或替代物)。
2.特殊設備
半干轉印裝置(有些廠家稱此為干轉移)。
3.操作步驟
(1)用蒸餾水淋洗半干裝置的平板電極。
(2)將凝膠切成適當大小用于轉印。除去無關的凝膠和未使用的泳道。做好凝膠標記以確定*條泳道的去向(一般是剪去凝膠底部的左手邊角)。在準備濾紙時,將凝膠放入轉印緩沖液中。
(3)剪取6張吸水紙(Whatman3MM或替代物)和1張硝酸纖維素膜,使其大小與凝膠相同。操作時要戴手套,硝酸纖維素膜應是未用過的。硝酸纖維素膜上蛋白質的結合鍵型尚不清楚,但油污或其他蛋白質可阻礙此種結合。
確信濾紙剪成適當大小。如果濾紙與凝膠的邊緣重疊,電流將短路而繞過凝膠,使轉印不能有效進行。一個可行的辦法是以封口膜(Paprafilm)作為墊子繞在凝膠的周圍并將平板分開。
(4)將硝酸纖維素膜浸入蒸餾水中。通常是小心地將硝酸纖維素膜放在水面上使其浸濕。通過毛細吸管作用從底部開始浸濕硝酸纖維素膜(數分鐘),然后將膜浸入水中2min。再將膜放入轉印緩沖液中。
(5)將吸水紙放入轉印緩沖液中浸濕。轉印緩沖液的配制:
Tris堿 48mmol/L 5.8g
甘氨酸 39mmol/L 2.9g
SDS 0.04%(v/v) 0.37g
甲醇 20% 200ml
蒸餾水 加至1000ml
(6)將凝膠、硝酸纖維素膜和濾紙放在平板裝置的底部。檢查底部平板的極性。
(7)仔細檢查有無氣泡,并用戴有手套的手驅趕氣泡或用1支干凈吸管在夾層組合上滾動將氣泡趕出。吸干凝膠—濾紙夾層組合旁邊的緩沖液。許多裝置在凝膠—濾紙夾層組合旁邊有一個墊圈以防轉印時發生短路。
(8)小心將電極插入裝置頂部。接通電極(正極或紅色表示陽極)并進行轉印。以0.8mA/Clll2凝膠,轉印45min至1.5ho轉印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易引起干膠。
(9)轉印結束后立即斷開電源,小心拆開裝置,將膜做上標記(通常是剪去底部左手邊角,指定為*泳道)。電極用后要用蒸餾水清洗。
(10)用考馬斯亮藍對聚丙烯酰胺凝膠進行染色或銀染以驗證轉印物。
對硝酸纖維素膜適當處理后進行染色或封閉。
4.常見問題
為了使轉印有效進行,必須在電極和通過濾紙/凝膠/硝酸纖維素膜/濾紙夾層組合之間保持良好的電流通路。在整個電極的表面電流分布必須是均勻的。這意味著電極必須保持潔凈而且不粘附任何非導電物質。此外,兩電極之間的任何直接連接,例如,玻璃纖維濾器的錯位,可為電流提供一個低電阻通路,造成短路并嚴重影響轉印。在濾紙/凝膠/硝酸纖維素膜/濾紙夾層組合內存在的任何氣泡也會在局部阻止轉印過程。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大分子量蛋白質的轉印比較困難。這是轉印方法難以克服的問題。如果蛋白質在分離膠中移動較慢,它從膠中移出也將較慢。若是這種情況,需降低分離膠的濃度。如果研究的是多個不同大小的多肽,一個濃度的膠又不能滿足要求時,可以考慮用不同濃度的丙烯酰胺配制兩種分離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