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1-02 16:45 原文鏈接: 半椎板入路治療硬脊膜動靜脈瘺病例分析2

    1.4術后處理

     

    ①常規口服抗凝藥3個月。②術后拔除引流管后即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包括下肢肌力鍛練和括約肌功能訓練等。

     

    1.5隨訪

     

    術后6個月進行門診復查和電話隨訪,復查脊髓MRI、脊髓血管造影和胸腰段脊柱CT重建,記錄病人下肢運動、感覺以及括約肌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評估脊髓功能恢復情況。

     

    2.結果

     

    復合手術組9例病人術中均造影確認SDAVF瘺口及異常引流靜脈消失。1例造影過程中,瘺口及引流靜脈不顯影,考慮造影管反復操作致血管痙攣,予罌粟堿緩慢推注后瘺口重新開放,繼續完成手術。常規手術組術中均采用ICG熒光造影確認瘺口及異常引流靜脈不顯影。1例病人術后5d出現切口腦脊液漏,立即予加強縫合后治愈。出院時(術后12d左右)15例病人感覺障礙平面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2例病人下肢肌力增加1級以上,3例病人下肢肌力無明顯改善。病人排尿、排便困難均有好轉。未發生與手術相關的嚴重并發癥。術后14例行脊髓MRI復查,示脊髓周邊血管流空影消失。10例行脊髓血管造影復查,均顯示瘺口消失。13例隨訪時復查胸腰段脊柱CT重建,與術前相比,序列良好。15例病人電話和門診隨訪時間為3~36個月,平均(16.8±8.1)個月。術前mRS:1分5例,2分4例,3分4例,4分2例。術后mRS:5例1分病例中,4例降至0分,1例不變;4例2分病例,均降至1分;4例3分病例,2例降至2分,2例不變;2例4分病例,術后評分無變化。

     1627861933603663.png

    3.討論

     

    3.1臨床特征

     

    SDAVF是脊髓血管病的常見類型,其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病理機制是硬脊膜上動脈與引流靜脈直接交通,導致靜脈高壓、脊髓充血水腫壞死。SDAVF好發于中老年男性,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脊髓橫貫性損害,包括感覺、運動和括約肌功能障礙。易誤診為脊髓炎、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如治療不當,2年內可進展為不可逆性截癱。本組SDAVF確診時間為2~12個月,4例曾擬診脊髓炎予腰椎穿刺檢查、激素治療,病情加重,可能與腰椎穿刺后蛛網膜下腔壓力下降、靜脈壓增加、神經損害加重,激素致水鈉潴留、加重脊髓淤血、水腫等有關。

     

    SDAVF臨床癥狀無特異性,早期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表現。MRI表現為脊髓表面串珠樣血管流空信號,T2加權像可見髓內高信號影、脊髓增粗,提示脊髓水腫。MRA有助于顯示瘺口所在的椎體水平和靜脈引流信息,診斷SDAVF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1%和78%,可使DSA造影劑用量減少50%以上。本研究團隊認為DSA檢查仍是診斷SDAVF的金標準,應對供應脊髓的每一條動脈進行造影,以免漏診;結合3DMRA可為評估SDAVF血管構筑提供更多信息,對治療提供幫助。

     

    3.2手術治療

     

    SDAVF治療關鍵是阻斷瘺口,有手術夾閉和血管內栓塞兩種方式。因為血管內栓塞存在供血動脈迂曲、導管不能到位,瘺口再通,誤栓脊髓供血動脈等可能,目前多數神經外科醫師選擇顯微手術夾閉瘺口,保留脊髓表面引流靜脈。本研究團隊常規在術前造影診斷SDAVF后,即刻通過X-線定位瘺口對應的棘突,并以少量美藍標記皮膚和該處棘突,術中能準確定位病變位置,但需注意少見脊柱變異、美藍局部擴散等導致定位不準確,術中可能需擴大切口,增加手術創傷,對脊柱穩定性造成影響。本研究9例SDAVF在復合手術室,通過術中造影并以金屬標記物定位瘺口位置,從而能以最小椎管暴露范圍顯露瘺口,符合精準醫療的理念。術中確定手術效果,早期通過夾閉瘺口后,顯微鏡下觀察迂曲引流靜脈由鮮紅充盈變為暗紅萎陷。

     

    本研究6例SDAVF在常規手術室均使用ICG熒光顯微鏡下,判斷瘺口位置,明確供血動脈、引流靜脈及確認夾閉后效果。但ICG熒光造影存在穿透組織作用較弱、重復間隔時間較長等缺點。而復合手術夾閉瘺口后,可直接通過術中造影證實療效,為SDAVF及其他脊髓血管畸形的手術治療提供一個便捷有效的新平臺,但復合手術目前存在應用單位不多、流程較繁雜的不足。

     

    既往由于對SDAVF認識不足、缺乏可靠的精確定位方法,一般采用全椎板切除顯露病變,需要打開多個節段,以充分顯示SDAVF血管構筑,對脊柱穩定性影響較大,術后需要較長時間臥床制動,不利于病人早期康復。在脊柱三柱理論模型中,后柱為后縱韌帶背側的所有部分,包括椎板、黃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小關節和棘突,后柱韌帶是保持脊柱平衡的重要結構。

     

    隨著影像技術進步與復合手術室應用,精確定位SDAVF瘺口成為可能,可采用半椎板切除的方式盡量保留后柱韌帶。本研究均采用半椎板開窗術式,僅分離患側棘旁肌,而保留棘上韌帶和棘突,磨除病變上下椎板各1/2,對脊柱穩定性影響小,術后早期即可進行康復鍛煉,符合微侵襲理念。半椎板入路時,如果暴露空間狹小,可通過將棘突從中間劈開以及磨除棘突根部來適當增加暴露空間。硬脊膜仍需嚴密縫合防止發生腦脊液漏,空間狹小時可采用硬膜縫合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