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4-20 18:03 原文鏈接: 華東師大設立原創獎:文科研究原創有那么難嗎

       東北某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06屆碩士研究生論文,與2005屆的高度相似,并且兩人為同一導師。

      安徽某大學歷史系歷史文獻專業2007屆兩名碩士研究生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并且兩人畢業時還是同事關系。

      這是最近媒體報道的兩則學術不端事件。盡管近幾年媒體對學術不端行為多有揭露,上述事件的戲劇性,還是讓許多人覺得離譜。

      在上述明顯的抄襲之外,當下還存在很多不良的學術行為,整體而言可稱之為“低水平重復研究”。不太為社會公眾所知的是,2011年華東師大面向全國設立思勉原創獎,意在高舉原創大旗,澄清學術環境。

      或許很多人會表示懷疑: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科研究真有原創嗎?原創有那么難嗎?

      “拿自己的錢,評人家的獎”

      思勉原創獎主要獎勵文史哲方面的原創精品。每兩年評選一次,不超過5篇作品獲獎,獎金10萬元。思勉原創獎的獎金,主要來自華東師大,包括校友捐贈。

      華東師大的優勢學科教育學并不包括在內。并且,2011年以來三屆共有13篇作品獲獎,來自華東師大的獲獎者只有楊國榮、茅海建兩人。因此,校內有不少人頗有微詞,認為這是在“拿自己的錢,評人家的獎”。

      這個獎原本就是一個校內獎。2002年國家出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計劃,華東師大文科發展趕上了較好的機遇。為了鼓勵大家的積極性,學校便想到了設立獎項。華東師大校長助理許紅珍告訴記者:“當時叫‘創新獎’的太濫了,我們便想到了‘原創獎’”。

      然而過程并不順利。

      文科研究似乎很難說清楚什么是原創。和自然科學獎項所不同的是,缺少具體的量化指標。

      文科研究的成果,也很難一目了然地說對社會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并且在評審時,這種社會影響也很難說清是客觀評價,還是評委的主觀判斷。

      為了改進評獎方式,校方將申報制改為專家推薦制。然而,很多人是自己寫好了推薦評語,然后讓專家簽個名。

      爭議還有很多。就這樣一直拖了6年。

      2008年,華東師大人文社科原創獎才有了正式下文。“實名推薦,問卷調查,公開評審”,評著評著,評獎制度也就設計出來了。

      當年,包括本報在內的諸多媒體,對華東師大人文社科原創獎都給予了高度肯定。教育部社科司出了簡報,國務院領導也做了批示。

      在有關方面支持下,2011年這個校內獎更名為面向全國的思勉原創獎。華東師大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原創獎,也成了最后一屆。

      許紅珍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原創獎的公平公正,從校內評獎時他們就定下了兩條原則:一是要有套評獎制度,換了任何人都能把這個事做成;二是校領導的成果,以及和她本人有關的,都不參與評獎。

      把教育學等優勢學科排除在思勉原創獎之外,或許也體現了華東師大的某種決心。

      “一看我也操縱不了,越想越高興”

      呂思勉是“現代史學四大家”之一。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三位相比,呂思勉的學術貢獻并不小,但不研究歷史的人卻知之不多。

      這或許與呂思勉潛心做學問有關。學者的名氣是件很奇怪的事,比如許多人知道陳寅恪是位敢于犯上的學者,卻并不清楚其歷史研究貢獻在哪里。

      用呂思勉來為原創獎冠名,華東師大似乎是一心沖著“冷板凳”來的。

      華東師大原黨委書記張濟順認為,設立原創獎主要是要糾正文科評獎的兩個偏差:一是重數量輕質量,缺乏科學性;二是存在暗箱操作,缺乏公正性。“只要你潛心研究,就可能得獎。”

      在推選階段,思勉原創獎實行實名推薦制,之前還增加了同行評議的海選。在票選階段,思勉原創獎最后的評審是公開的,并且現場還有與觀眾的互動。因此有人評價這個獎是“諾貝爾+奧斯卡”模式。

      這種防止文科評獎偏差的做法,其“威力”可能連設計者都沒有想到。

      2011年,李澤厚的《美學四講》參評,其實是華東師大校領導“請”來的。在同行測評中,有85%認為這是“最杰出的成果”。來自文學、史學的一些專家也認為,《美學四講》的學術影響已在哲學之外,上世紀80年代形成的閱讀記憶,至今無法抹去。

      但一位通訊評審專家認為,此書不是首次出版,而是舊作的剪貼與修訂。哲學組也有專家認為,盡管李澤厚在特定時代的影響無人能比,但20多年后來看,其學術觀點已落后于當今時代,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

      最后投票結果,《美學四講》名列第7。沒有進入前5名,李澤厚也就無緣首屆思勉原創獎。這讓華東師大校方覺得很難堪,沒辦法向李澤厚“交代”了。

      “一看我也操縱不了,心里越想越高興。”許紅珍說。

      “給錢”“評獎”就能支持原創嗎

      華東師大設立原創獎后,才發現社會上、大學里對文科研究的認識有多片面:

      一是認為“發展文科不需要錢”。華東師大社科處處長顧紅亮告訴記者,過去大家認為理科才需要花錢,學校一個文科項目的經費只有2000元。即使在當年,2000元能做什么?買幾本書?

      二是認為“文科不可能有原創”。這就看你對原創的理解了。目前有共識的是,文科研究不可能平地起高樓,但是否利用了新材料、解決了新問題、創立了新學問,是判斷一項研究有無原創的基點。

      從2002年起,國家加大了對人文社科研究的支持力度,僅從華東師大看,每年學校投入就達200萬元。與2000元相比,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社會上對文科研究的獎勵力度也在加大。與思勉原創獎同為省部級獎項的也有不少,比如孫冶方獎、吳玉章獎等。

      給了錢、設了獎,能改變文科研究低水平重復的現狀嗎?從本文開頭所舉的事例看,這還遠遠不夠。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認為,原創研究可以在不同層次進行:最低層次是不抄襲、不剽竊;第二層次,用另一種語言講同樣的事情(如翻譯),也是在一定基礎上的原創;第三層次,問題是別人提出的,得出不一樣的觀點或結論;第四層次是提出新問題,并經過研究得出新成果;第五層次是方法創新,比如以跨學科的視角確立新的研究方法;第六層次是提出新的研究范式,并逐步得到同行認同。

      在三屆思勉原創獎的頒獎環節,許多專家學者就文科研究如何堅持原創展開了討論。

      文科學者對學術要有敬畏之心,更要慎言創新。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認為,一個人能做多大學術貢獻,跟他在學術史上處于什么階段有很大關系。和梁啟超、顧頡剛、郭沫若所處的時代相比,當代歷史學者要創新太難了。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章百家回憶,上個世紀80年代末他剛進入學術領域不久,就發現許多當時被認為新成果的東西,30年代就有許多老先生提出來了。章百家認為,后來的研究并不比人家好多少,甚至不如人家。到今天,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越來越嚴重了。

      對人文社科而言,經費并不是研究的充要條件。華東師大教授李國秋認為,很多研究需要的是時間的資助、學術自由與精神獨立的自由。李國秋建議取消對研究者年度計量考核,因為這忽視了學術創新的基本規律——長期積累與時間驗證。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特別強調文科研究要有寬容的氛圍。葛劍雄的老師譚其驤先生以畢生精力主持編制了《中國歷史地圖集》。當時有一幅關于吐蕃的圖,涉及西藏的歷史問題,許多人讓他不要畫那么大,但譚先生堅持要那么畫。最后得到了胡耀邦的批示,才形成今天大家看到的吐蕃地圖。

      “原創可能是胡說八道、胡思亂想,但如果一開始就不允許這一點,那么真正的優秀思想怎么會出來呢?”葛劍雄問。

      思勉原創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2011)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

      項 楚《王梵志詩校注》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楊國榮《道論》

      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新著》(提名獎)

      第二屆(2013)

      李澤厚 《哲學綱要》

      閻步克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

      張涌泉 《漢語俗字研究》

      羅宗強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

      范伯群 《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提名獎)

      第三屆(2015)

      傅璇琮 《唐代科舉與文學》

      茅海建 《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葛兆光 《中國思想史》

      張世英 《哲學導論》

      陳 來 《仁學本體論》

    相關文章

    華東師大最新黑科技產品:實現病毒滅活率99.9%!

    華東師范大學重慶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石墨烯介孔量子除菌噴霧產品在重慶火車北站地區投用。該產品病毒和細菌滅活率高達99.9%,采用石墨烯介孔量子材料實現快速消毒殺菌,自然光照進一步加快并增強病菌消殺效果。作......

    一南一北,兩所高校各獲1億元捐款

    一所大學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而高校資金來源中,除了國家投入和學校營收外,捐贈收入的作用日益凸顯。近日,又有兩所高校獲得巨額捐贈,分別是華東師范大學和河北工程大學。華東師大獲捐1個億!戰略合作助一流大......

    華東師大舉辦傳統禮儀文化教育體驗展文化韻味濃厚

    猜燈謎、投壺、翻花繩、解孔明鎖、繪染團扇、漢服秀、即興情景劇……12月4日,一場由大學生自創自辦的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體驗展在華東師范大學物理樓中華傳統文化展廳開幕。與一般展覽不同,該展覽以情境化、沉......

    華東師大精密光譜重點實驗室5年引進科學家19人

    在全國15家數理學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華東師范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占得一席。夜晚降臨,當學生們在麗娃河畔觀賞美景時,有一批人在理科樓實驗室“挑燈夜戰”———對于靈敏度要求極高的實驗,在夜晚做,......

    華東師大設立原創獎:文科研究原創有那么難嗎

    東北某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06屆碩士研究生論文,與2005屆的高度相似,并且兩人為同一導師。安徽某大學歷史系歷史文獻專業2007屆兩名碩士研究生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并且兩人畢業時還是同事關系......

    華東師大設立原創獎:文科研究原創有那么難嗎

    東北某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06屆碩士研究生論文,與2005屆的高度相似,并且兩人為同一導師。安徽某大學歷史系歷史文獻專業2007屆兩名碩士研究生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并且兩人畢業時還是同事關系......

    戴爾—華東師大聯合實驗室揭牌

    1月4日,基礎教育信息化研討會暨戴爾—華東師大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標志著戴爾幫助上海數字化教育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在華東師范大學建立的兩大實驗室——教育云計算聯合實驗室和數字化教學聯合實......

    首家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在華東師大成立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日前正式揭牌成立,被譽為“抓斗大王”的著名全國勞模包起帆教授和國家“千人計劃”教授鄭偉安任院長。包起帆在受聘時說:“我作為一個有企業背景的院長,將發揮我的優勢,努力打造一......

    華東師大與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成立新能源與環境聯合研究院

    在能源材料與地理科學等方面均有較強實力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6月10日在上海攜手成立華東師范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新能源與環境聯合研究院。據介紹,雙方將發揮各自在新能源和環境領域的優......

    原子—光子量子操控研究獲得進展

    華東師大物理系系主任、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江學者張衛平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原子—光子量子操控領域取得重要的實驗研究進展,最新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雜志《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