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2-28 18:35 原文鏈接: 華中科大用基因編輯治療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是最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在遺傳構成和臨床結局表現出顯著的異質性。由于對細胞遺傳學/基因突變的了解加深,以及相應靶向療法的引入,在某些白血病亞型的治療方面已經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但是,許多遺傳高風險的亞型,目前用標準方案仍然是難以治療的,并表現出預后不良。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越來越多地基于遺傳傾向對AL進行分類,凸顯了細胞遺傳學/基因突變對于臨床管理決策制定的深遠影響。因此,迫切需要對這些AL患者的分子病理基礎進行剖析,以開發新型的治療策略。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用基因編輯技術――TALENs,制備了同基因的白血病細胞克隆,并破壞了其中的FLT3基因,從而證明這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是探索基因突變分子基礎的強有力的平臺。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周劍鋒教授和Zhen Shang是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相比較候選基因分析法,高通量測序技術所取得的進展,可讓我們從全基因組的角度,以公正和全面的方式,對AL進行表征。在AL中高復發的基因突變的鑒定,為改進診斷方法、病人分層和靶向治療,提供了寶貴的基礎原理。然而,雖然已經出現了詳盡的AL基因組草圖,但是,闡明這些經常發生的基因突變與臨床表型和治療結果有何關聯,還是比較困難的。確定這些個體遺傳異常的臨床相關性,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揭開白血病生物學關鍵的分子事件――人類基因組時代的重大挑戰,從根本上來說對于未來的遺傳醫學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已有幾種方法被廣泛用于探索一個給定基因突變的分子機制。利用基因工程策略,研究人員已經建立了許多白血病動物模型,并為白血病的驅動因素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見解。在未來幾年中,基因工程動物模型將仍然是“研究遺傳缺陷和臨床表型之間的關聯”最可靠的工具,并有助于設計和開發新的分子靶向策略。

      然而,動物模型的方法有一些固有的缺點。例如,動物模型可能并不總能準確地模擬臨床背景相關的白血病表型,產生和維護轉基因模型的過程也很耗時和昂貴。另外,細胞株和主要樣本為基礎的模型,也被廣泛用于探索導致腫瘤細胞表型的關鍵分子事件。主要樣本之間遺傳背景的巨大差異、轉基因過表達/敲除的非生理水平和隨機整合病毒載體引入的干擾,都限制了實際的分子機制。因此,在后基因組時代,迫切需要新的分析工具,來闡明白血病相關基因功能的分子機制。

      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TALE)核酸酶(TALENs)――一種高效的基因組編輯工具,是人工融合蛋白,含有的核酸內切酶FokI的催化結構域和一個設計的TALE DNA結合結構域――可識別特定的DNA序列。兩個單獨的TALENs結合到相鄰的DNA序列,使FokI能夠二聚化,靶DNA能夠裂解,從而引入位點特異性的雙鏈斷裂(DSBs)。

      隨后,通過同源性指導修復或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通路的細胞DNA修復被激活。迄今為止,基因組編輯技術已成功地用來誘導小鼠正常造血干細胞中的骨髓惡性腫瘤。然而,很少有研究采用這項技術,在白血病中調查個別基因異常引發的分子事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制備了同基因的白血病細胞克隆,用TALENs技術破壞了其中的FLT3基因。并將具有單等位基因破壞的FLT3的同基因克隆,與等基因的野生型對照克隆和親本的白血病細胞的轉錄表達、下游FLT3信號和增殖能力,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采用RNA-seq,將突變型K562克隆及其相應的野生型對照組的全基因表達譜,進行了比較。

      研究發現,FLT3的轉錄水平和配體依賴性自身磷酸化,在突變克隆中是下降的。TALENs介導的FLT3基因單倍不足,可損壞體外細胞增殖和集落形成。這種抑制作用是被維持在體內的,從而提高了移植有突變K562克隆的NOD/SCID小鼠的存活率。聚類分析表明,同基因克隆的基因表達模式,是由FLT3突變體的狀態――而不是單個同基因克隆之間的偏差,所決定的。突變體和野生型之間差異表達的基因,揭示出突變K562克隆以及抑制的FLT3信號中無義介導的衰退通路的激活。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支持,這種基因組編輯方法是探索基因突變的分子基礎的一種強大和普遍適用的平臺。

    相關文章

    研究團隊發現沙利度胺能有效治療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邱錄貴、易樹華團隊研究首次報道了沙利度胺聯合潑尼松和甲氨蝶呤(TPM)方案在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LGLL)治療中的顯著療效,為這一罕見......

    科研人員開發出高效植物mRNA遞送系統

    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風險和脫靶效應。近年來,無外源DNA殘留的基因組編輯遞送技術備受關注。盡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遞送策略在......

    我國學者在造血干祖細胞基因組穩定性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胚胎肝細胞通過分泌Fetuin-A蛋白維持造血干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0108005、U23A20417、81730007、31872842、91442106)......

    打造“N+3”公共平臺,支撐科研創新,培養拔尖人才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自2005年成立以來,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健康研究平臺(以下簡稱“平臺”)依托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健康效應......

    可用于治療白血病,寧夏首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完成

    中新網銀川12月30日電(記者楊迪)12月30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完成寧夏首例惡性血液病異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患者在移植后第11天中性粒細胞成功植活,隨后血小板也順利植活,最終出艙。該項工......

    質子放療將被用于治療腫瘤

    12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啟動首批臨床治療,標志著同濟醫院在華中地區率先正式進入腫瘤治療的質子放療時代。同濟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從2021年7月國家衛健委批準質子設備配置......

    納米材料可以發揮抗白血病效果

    近日,吉林大學第三醫院教授陳芳芳團隊系統性研究了六種精確表征的葡聚糖涂層氧化鐵納米材料,并探討了它們蛋白冠形成與免疫激活的完整過程,以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L模型中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

    研究發現BRD4BD2抑制劑有望用于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許永團隊與沈陽藥科大學教授趙臨襄團隊合作,研究發現首個BRD4BD2選擇性抑制劑,可作為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候選藥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藥物化學雜志》(Jour......

    研究揭示白血病干細胞RNA表觀遺傳新機制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黃慧琳團隊聯合廣州實驗室研究員翁桁游團隊,研究揭示了RNA乙酰化及其修飾酶N-乙酰基轉移酶10(NAT10)通過重塑絲氨酸代謝驅動急性髓系白血病發生及干性維持的重要機制。相關......

    48天內成果兩連發!他們的研究讓人聯想到電影《我不是藥神》

    “這藥是特效藥,四萬塊一瓶,我吃了三年。”這句話出自電影《我不是藥神》主人公程勇和一位白血病患者之間的對話。他們討論的藥物格列衛,是一種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明星抗癌藥”。它能將這種致命的疾病轉變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