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可以用于識別缺乏特異性關鍵抑癌基因這類癌癥的靶標的新方法,他們利用這種方法針對最常見的一種前列腺癌進行了分析,找到了一個遺傳位點。這種方法也可以確定其它類型的癌癥,如乳腺癌,腦癌和結腸癌的精確治療靶點。
趙笛(Di Zhao,音譯)博士
這一研究成果在線公布在2月6日的Natur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著名的腫瘤學家Ronald A. DePinho,以及安德森癌癥中心的Y. Alan Wang副教授,文章的第一作者為趙笛(Di Zhao,音譯)博士。
在最新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概念:synthetic essentiality(合成必需,生物通譯),并利用這一概念在癌癥中尋找基因刪除的模式,從中發現了一種合成必需基因—— 染色質解旋酶DNA結合因子(CHD1)可以作為缺失抑癌基因PTEN的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靶基因。PTEN早在十多年前就被發現,科學家們認為它在阻止許多癌癥的發生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當PTEN缺失或發生突變時,惡性細胞可以不受約束地生長,由此導致癌癥形成。
“我們搜尋在某些癌癥中偶爾缺失,但在特定抑癌基因(如PTEN)引起的癌癥中保留的基因,”趙博士說,“我們認為當癌癥缺失了特定的抑癌基因時,這種保留的合成必需基因可能就是促癌作用所需要的。”
當PTEN基因缺失時,通常會引發前列腺癌,而且一般與晚期前列腺癌有關。美國疾控中心CDC將前列腺癌列為美國男性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每年都會出現176,000例新病例和28,000例死亡報告。高達70%的原發性前列腺癌會出現PTEN缺陷。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癌癥基因組圖譜和其它來源的前列腺癌基因組數據庫,發現CHD1雖然只是偶爾會在一些前列腺癌中缺失,但是PTEN缺失的前列腺癌中卻總是存在CHD1缺陷。進一步研究發現CHD1對于PTEN信號傳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作為與PTEN基因缺失有關的前列腺和乳腺癌的潛在治療靶標。
文章利用CRISPR技術敲除CHD1,采用的是Broad研究院的sgRNA Designer (http://www.broadinstitute.org/rnai/public/analysis-tools/sgrna-design)
DePinho教授說:“科學家一直都希望能找到抑癌基因細胞存活所必需的靶標,這項研究為尋找特定抑癌基因缺陷的癌癥‘可追蹤’靶標提出了一個概念框架”。他也補充道,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來驗證具有特定基因組改變的癌細胞的合成必需基因,并鑒別這種調節的相互作用和細胞作用機制。
DePinho教授研究組有不少華人學者,此前胡寶利(Baoli Hu)博士等人就研發出了一種膠質母細胞瘤模型,幫助他們確定膠質瘤干細胞的位置,這些干細胞像所有的干細胞一樣都能轉化成其它細胞類型。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了一種基因: WNT5A 在被激活的時候,能幫助膠質瘤干細胞發生轉變,從而導致浸潤性腫瘤生長。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賽諾菲這家創新醫藥健康企業連續第六年參展。今年,他們以“奇跡實驗室”為主題,精彩亮相進博會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這里展示了他們在免疫......
——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順利召開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于北京師范大學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采用線上線......
日前,網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乳腺外科團隊六名學生集體患癌,引發廣泛關注。今天凌晨2時許,該院就“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團隊疑受實驗環境和試劑影響致多人患癌”等信息發布通報。中山大......
與單一治療相比,PD-1阻斷和IL-2聯合治療可顯著提高抗腫瘤療效。聯合治療的協同作用的潛在機制仍然是謎。2023年11月6日,武漢大學舒紅兵及李姝共同通訊在CellResearch(IF=44)在線......
研究成果以“BCL6通過拮抗BLIMP1促進癌癥中干細胞樣CD8+T細胞抗腫瘤程序(BCL6PromotesaStem-likeCD8+TCellPrograminCancerviaAntagoniz......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eBioMedicine上題為“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imagingformonitoringtheefficacyofnear-infrare......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長期以來,癌癥治療一直是把雙刃劍,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往往也會對健康細胞造成嚴重破壞。但是,30日在線發表于《免疫》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癌癥治療新方法,比目前的治療方法更精確、更持久且毒性更低。美國......
長期以來,癌癥治療一直是把雙刃劍,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往往也會對健康細胞造成嚴重破壞。但是,30日在線發表于《免疫》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癌癥治療新方法,比目前的治療方法更精確、更持久且毒性更低。美國......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這種觸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會為改進癌癥治療打開大門。這一發現發表在近期《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