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報道:近日,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美國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闡明了淀粉樣前體蛋白APP調節海馬體GABA能抑制背后的突觸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5日的國際學術期刊《eLife》。
本文通訊作者是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楊莉教授。楊莉教授1985年本科畢業于新疆師范大學,1991年獲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1998年任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研究室副教授。1998年至2013年間先后在日本關西醫科大學、南伊利諾大學醫學院藥學系以及貝勒醫學院老年學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員。2010年迄今先后任華南師范大學生科院、心理學院教授。
淀粉樣前體蛋白(APP)富集在突觸中,但其突觸功能我們仍知之甚少。該研究小組以前的研究表明,GABA能短期可塑性在App基因敲除(App-/-)動物中是受損的,但是APP應用了什么確切的機制,來調節GABA能突觸傳遞,仍然是未知的。在這項研究中,利用電生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藥理學分析,研究人員發現,APP可以與KCC2——一個神經元特異性的K+ Cl-協同轉運蛋白,對于Cl-體內平衡和快速的GABA能抑制是必不可少的——之間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APP缺陷可導致總體的和膜的KCC2水平顯著降低,從而導致GABA反轉電位(EGABA)的去極化漂移。
海馬體神經元中的突觸前動作電位和抑制性突觸后電流(IPSCs)的同時測量表明,受損的單一IPSC振幅歸因于GABAAR的α1亞基水平的降低。重要的是,恢復KCC2在App-/-小鼠中的正常表達和功能,可恢復EGABA、GABAARα1水平以及GABAAR介導的相位性抑制。研究人員指出,APP起的作用是限制酪氨酸磷酸化和泛素化,從而限制隨后的KCC2降解,從而提供了一種機制,APP通過這一機制影響KCC2豐度。總而言之,這些實驗闡明了一種新的分子通路,APP通過蛋白質-蛋白質與KCC2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介導海馬體中的GABA能抑制。
生物通推薦原文摘要:APP modulates KCC2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in hippocampal GABAergic inhibition
Abstract: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is enriched at the synapse, but its synaptic function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GABAergic short-term plasticity is impaired in App knock-out (App-/-) animals, but the precise mechanism by which APP regulates GABAergic synaptic transmission has remained elusive. Us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moleculo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here we show that APP can physically interact with KCC2, a neuron-specific K+-Cl -cotransporter that is essential for Cl -homeostasis and fast GABAergic inhibition. APP deficiency results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both total and membrane KCC2 levels, leading to a depolarizing shift in the GABA reversal potential (EGABA).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presynaptic action potentials and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IPSCs) in hippocampal neurons reveals impaired unitary IPSC amplitudes attributable to a reduction in α1 subunit levels of GABAAR. Importantly, restoration of normal KCC2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in App-/ -mice rescues EGABA, GABAAR α1 levels and GABAAR mediated phasic inhibition. We show that APP functions to limit tyrosine-phosphorylation and ubiquitination and thus subsequent degradation of KCC2, providing a mechanism by which APP influences KCC2 abundance. Together, these experiments elucidate a novel molecular pathway in which APP regulates, via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with KCC2, GABAAR mediated inhibition in the hippocampus.
4月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趙巖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上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首次解析了高親和力膽堿轉運蛋白CHT1(high-affinitych......
確定空間信息的表征機制是探討空間信息處理的核心任務之一,為學習記憶中空間場景處理原則提供了重要啟發。12月1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研究員王成團隊,聯合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用戶權益保護工作,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持續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近期,我部組織第三方檢測......
1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孫方穩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制備了基于二氧化釩相變薄膜的類腦神經元器件,并利用金剛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為固態自旋量子傳感器,探測了神經元突觸在外部......
圖片來源:EyeofScience/SciencePhotoLibrary科學家繪制了第一張完整的昆蟲大腦圖譜,包括所有神經元和突觸。這是理解大腦如何處理感官信息流并將其轉化為行動的里程碑式成就。相關......
兩個月前,PICO4系列VR頭顯發布同時,PICO創始人兼CEO周宏偉第一次公布了自研VR社交游戲產品“輕世界”的重磅消息。而就在一周前,這個主打元宇宙虛擬人社交的產品正式上線公測。據一位PICO老用......
深受網友厭惡的強制下載APP行為或許將逐漸成為歷史。3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稱,近日,有網友和媒體反映部分網站在用戶瀏覽頁面信息時,強制要求下載......
2021年年中的一個工作日,王川請了一天年假,特意跑去上海辦一張跨境銀行卡。王川是字節華東公司的一位員工,彼時字節正在內測一項跨境證券服務,對內部員工有交易傭金優惠,那家銀行參與了業務內測,可以幫用戶......
工信部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進行檢查,截至目前尚有107款APP未完成整改。同時,檢測過程中發現,13款內嵌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存在違規收集用戶設備信息的行為。......
突觸是神經元信號傳遞的關鍵結構,由信號輸出的突觸前膜和信號輸入的突觸后膜組成。突觸前膜蘊含大量包裹了神經遞質的突觸囊泡,這些囊泡聚集在突觸前膜的活性區,一旦動作電位到達突觸前膜,停泊在活性區的突觸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