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獲悉,2月17日,該院與亞洲癌癥研究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共建伙伴關系。雙方將合作開展亞洲最常見的兩種癌癥――肺癌和肝癌的基因組學研究,共同創建藥物基因組癌癥數據庫,以加速藥物發現進程及癌癥新型治療方法的研究。
據介紹,肺癌和肝癌是亞洲最常見的兩種癌癥。根據協議,亞洲癌癥研究組織將為華大基因提供完整醫療記錄的肺癌及肝癌樣本;而華大基因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及信息分析結果,以期能夠共同為肺癌和肝癌研究做出貢獻。
亞洲癌癥研究組織主席茅矛表示:“此次合作將有助于加快藥物基因組肺癌及肝癌數據庫的構建,希望此次合作及產生的信息可以為全球的癌癥研究人員提供支持,以推動癌癥診斷和治療方法的進程。”
在當今保護生物學領域,如何保育棲息地片段化不斷加劇的瀕危物種和地理小種群受到了學者的高度關注。人為輔助為地理隔離的種群提供與同種異域種群甚至是姐妹種雜交的機會,能夠促進基因流動,即遺傳拯救(genet......
物種形成是演化生物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同域物種形成(sympatricspeciation)是指新物種從同一地域祖先物種中演化而來,在沒有地理隔離的情況下產生了生殖隔離的過程。然而,在同域物種形成的......
多倍化在植物進化過程中反復發生,呈現出多倍體化-二倍體化的循環模式,所有被子植物至少經歷了一次多倍化事件。多倍體形成之后,通常會迅速進入二倍體化的過程,最終演變成二倍體。多倍化后的基因組休克和二倍化可......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遺傳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和蔬菜分子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對馬鈴薯單倍型DM的基因組進行了全序列組裝,獲得了包含24個端粒和12個著絲粒完整序列的馬鈴薯單倍型DM的端粒到端粒......
近年來,葉綠體基因組因基因組小、突變率和重組率低的特點,被廣泛用于植物系統發育、分子進化、譜系地理學的研究。榕屬(Ficus)作為桑科的最大屬,且是熱帶雨林的關鍵物種,而其系統發育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
17日,記者從浙江省農科院獲悉,該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小黃魚科研團隊與美國奧本大學、廈門大學合作,首次完成小黃魚全基因組組裝注釋與精細圖譜繪制,為建立小黃魚......
17日,記者從浙江省農科院獲悉,該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小黃魚科研團隊與美國奧本大學、廈門大學合作,首次完成小黃魚全基因組組裝注釋與精細圖譜繪制,為建立小黃魚基因組選擇育種、培育高產抗病優質良種提供了基因資......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韓興國團隊與合作者揭示了多養分添加下基因組大小調控草地群落的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新植物學家》。資源與植物生產力、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是生態學長期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資源......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趙博團隊等在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RETSATassociateswithDD......
9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合作單位,成功繪制了中國豌豆基因組高質量精細物理圖譜,構建了栽培和野生豌豆泛基因組,解析了豌豆基因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