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26日,第四屆中國上海化學與藥物結構分析會議(CPSA Shanghai 2013)于在上海浦東淳大萬麗酒店召開。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利用轉化科學、監管效率和創新模式振興醫藥研發”。來自國際知名藥企、跨國大制藥公司、中國CRO、生物醫藥研究所和高校的高管、專家、學者300余人參加。贊助參會的華質泰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繼在中國成功推廣DART實時直接分析離子源技術后,又新引進了一系列新型離子源的產品,以及新型的全柱成像毛細管等電聚焦電泳儀,和MS-Xelerator快速質譜數據處理系統。小編在此簡單介紹幾款特色產品。
ASPEC華質泰科公司總經理 劉春勝博士(左)和公司副總 齊義舟
DART離子源:實時直接分析 綠色檢測科技
實時直接分析(DART?)為新型原位電離新技術,是繼電噴霧離子化(ESI)及大氣壓化學電離(APCI)成功解決了生物和有機分子的分析之后,又一個具有革命性的當代質譜離子化技術,用以滿足實驗室對樣品高通量分析的要求和對現場、無損、快速、低碳、原位、直接分析的需求。該技術為Ion Sense公司產品,曾獲得2005年匹茲堡儀器博覽會撰稿人金獎和美國R&D 100創新大獎。使用DART,3秒鐘即可實現原位分析,無需樣品制備,綠色、廣譜、無損。針對各種應用環境,DART SVP具有各式各樣的自動化、高通量分析裝置,比如其最新的DART OS可升級實時直接分析系統,ID CUBE 快插卡實時直接分析系統,DART GSX全自動實時直接分析-微升電噴霧-四極桿質譜一體機。
DART OS可升級實時直接分析系統
DART GSX全自動實時直接分析-微升電噴霧-四極桿質譜一體機
ID CUBE 快插卡實時直接分析系統
DART典型客戶包括美國FDA、FBI、EPA等政府實驗室,比如,DART用于特勤局的貨幣檢查、國會圖書館的文檔驗證;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物證鑒定中心研究發表了DART串聯高分辨質譜快速篩選500多種農藥的方法。FDA在海關配置DART,旨在快速鑒定蔬菜、水果的多種農藥殘留。在全美和世界各地的法醫法檢中心領域,DART的應用也很廣泛。在著名藥物研發機構如Merck、Pfizer、Roche、GSK等,都能看到DART的身影。國際知名的學術研究機構如Purdue,Rice,Harvard,北大、浙大、NIH、中科院等運用DART質譜做出了許多先進的發明和發現。近兩年,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sFDA)、北京市藥品檢驗所、中國計量院、國內數家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等國內頂尖藥品、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也陸續采納了DART技術,運用在藥品、食品、包材、化妝品等質量安全檢驗和檢測分析。
Triversa NanoMate-MS芯片多通道納噴質譜離子源和LESA液滴萃取表面分析技術
Triversa NanoMate-MS芯片多通道納噴質譜離子源
LESA液滴萃取表面分析技術
Triversa NanoMate-MS芯片多通道納噴質譜離子源和LESA液滴萃取表面分析技術,是Advion公司的專利產品。Advion公司通過將LESA與此前在歐美生物質譜學界久負盛名的軟電離“納噴機器人離子源(TriVersa NanoMate?)”完美結合,實現了生物樣品的原位、靈敏、直接、和高通量分析。利用“LESA納噴機器人離子源”四位一體的功能,尋求突破目前在生物質譜技術領域面臨的原位采樣代表性低、納噴離子化重現性低、和樣品分析通量低等幾大難題,冀已幫助解決圍繞蛋白質科學、脂質組、抗體、代謝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生物器官藥物小分子質譜成像、生物能源技術等有關的生命科學中的問題。
TriVersa NanoMate?芯片 納噴機器人離子源的原理是,通過成像技術和數碼控制,精確定位樣品采樣點,用一滴溶劑對樣品或組織進行表面微萃取,萃取液經由基于芯片的納升電噴霧離子化(Chip‐based ESI),進行串聯質譜分析。納噴機器人是集液相色譜(LC)、質譜(MS)、芯片納升注入(Chip-Based Infusion)、餾分收集(Fraction Collection)和直接表面分析(LESA)等優勢于一身的新穎的液質聯用(LC/MS)伴侶產品。不同于傳統的單一模式的液質聯用分析,LESA納噴機器人更適用于通量分析復雜的生物基質樣品,以發掘更加豐富的化學和生物學信息。LESA納噴機器人離子源的四大功能模式:
(1)納升注入分析:全自動納升級電噴霧直接進樣系統,無需清洗和手工操作,通過刻蝕于微流控硅晶片上的 400 個納升電噴霧噴嘴,連續自動分析多達400個樣品;
(2)餾分收集:作為LC/MS餾分收集系統。在線進行納升電噴霧LC/MS的同時,同步收集LC/MS餾分,研究者如需研究質譜圖上感興趣的組分峰,可選擇從收集到的餾分中自動取樣再進行較長時間的納升電噴霧直接進樣,累積微弱離子信號,以發現新的代謝物或蛋白質片段。
(3)nanoESI:作為納升電噴霧接口連接Nano LC與質譜,實現重現、全自動的蛋白質組學LC-MS實驗分析。
(4)LESA:用一滴溶劑對樣品表面微萃取,萃取液經納升電噴霧離子化,進行串聯質譜分析、藥物成像分析、脂質分析、蛋白分析、食品分析、干血斑分析、薄層斑點分析、MALDI板再分析等等。
LDTD高速熱解析化學離子源
LDTD高速熱解析化學離子源
LDTD是Phytronix公司產品,當把LDTD離子源和MS/MS質譜聯用,分析時間可從幾分鐘降至幾秒。LDTD高速熱解析化學電離源,是一種激光輔助的無接觸、熱解析化學電離質譜快速分析技術。利用可控紅外激光二極管陣列激光束把干燥后的均質納米層樣品熱解析至氣體狀態,通過壓縮空氣把氣態中性分子傳輸至電暈放電電離區,發生大氣壓化學電離反應(APCI),進而以質譜或串聯質譜檢測。將這項革新性的技術與串聯質譜(MS/MS)或高分辨質譜聯用,利用高靈敏度的多反應離子檢測(MRM)、快速正負離子切換及高靈敏度全掃描等功能,4-6秒內實現液體樣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LDTD?-MS/MS杰出地保持了串聯質譜的高選擇性,增加了快速和極高分析通量的特點,適用于有大批量待檢樣品的生物醫藥分析、藥物發現與開發、藥品毒理研究、濫用藥物檢測、食品檢測、環境污染物分析等領域。比如,和LC-MS/MS或UPLC等方法相比,LDTD?-MS/MS為體外(in Vitro)藥物代謝ADME或體內(in Vivo)藥動PK分析提供了更上品方案:LDTD?-MSMS與LC-MS/MS方法交叉驗證結果一致,但LDTD? 方法快了近50倍。在藥物的干血斑分析法、CYP抑制性實驗、滲透性實驗、或免疫抑制藥物毒理學Tox分析、乳制品和蜂蜜中的抗生素殘留檢測、環境污染物的高通量定性篩選及定量等方便,LDTD? 均有優異的表現。
Nimbus 雙柱納噴離子源—質譜系統
Nimbus雙柱納噴質譜離子源
Nimbus雙柱納噴質譜離子源,由美國Phoenix S&T公司于2012年3月推出,作為靈敏、長效、和通量的nanoLC-MS自動納噴質譜離子化系統,不需要外掛計算機或軟件控制,依靠自動校正和優化調諧功能,使樣品分析更快、更高效、更經濟。
Nimbus通過與串聯質譜或高分辨質譜聯用,利用eFrit 長效納噴噴針、蝶式納升柱加熱及控溫盒、和洗脫/分析雙柱切換配置,實現nanoLC-MS的高靈敏度、持久、穩定和雙倍以上通量的進樣分析,充分發揮多級質譜所擁有的快速掃描、高分辨率、高質量精度的潛能并結合現代質譜的高靈敏度MRM多反應離子檢測、高靈敏度全掃描等功能,實現蛋白質、脂質、抗體、藥物及代謝物、疾病標記物等高靈敏度篩選和鑒定。
Nimbus已經在歐美多個頂尖生命科學及醫學實驗室安裝使用,這些實驗室包括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Fred Hutchinson 癌癥研究中心、ICGEB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洛克菲勒大學、賓州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德州大學西南醫學院、普渡大學、輝瑞制藥、北卡大學、費城兒童醫院蛋白質核心平臺,等等。應用范圍包括疾病標記物發現與驗證、代謝組學、脂質組學、蛋白質組學,等等。
PST納升柱精密控溫裝置
該產品還可采用PST納升柱精密控溫裝置,通過增加色譜分離時的環境溫度,改善化合物如多肽和蛋白質、脂質的色譜保留行為,顯著增加峰高、色譜分辨率及保留時間重現性,提高靈敏度,減少峰擴散及拖尾,降低柱后壓,降低噪音信號。使用時,可將捕集柱、分析柱、噴針、管路及接頭一道放入控溫盒,精密控溫在室溫至100℃之間,精度0.2℃。大幅提高多肽、蛋白質、脂質等在C4、C8、C18等納(微)升色譜柱內的色譜保留行為,增加分辨率、提高靈敏度、改善重復性。
MS-Xelerator快速質譜數據處理系統
由于樣品制備和數據采集的自動化,使得雜質輪廓(譜)分析、降解產物輪廓(譜)分析、代謝產物輪廓(譜)分析產生的LC-MS數據量急劇增加。數據的處理過程可以分為兩步驟:第一步,從數據中找出所有特征組分;第二,通過其他附加信息,從特征組分列表中挑選出相關組分。但要從一系列數據中找出所有特征組分是一項非常耗時的工作,而且這項工作又過于依賴相關分析人員的知識水平。數據中許多特征峰不存在相關性(13C同位素峰,加合離子峰、基質組分,等),而這些非相關峰能通過特定的算法來消除。
MS-Xelerator是一種非常快速、全面的數據分析軟件,能處理各種LC-MS、GC-MS、CE-MS數據,從中發現有意義的峰,MS-Xelerator能在下列領域為您提供幫助:
?雜質輪廓(譜)分析
?降解產物輪廓(譜)分析
?代謝產物輪廓(譜)分析
?差異分析
?代謝組學
?定量蛋白質組學
?生物標記物發現
新一代全柱成像毛細管電泳系統(cIEF-WCID):蛋白質分析的黃金技術和行業標準
蛋白質的高效分離、pI 點的準確測定和高通量的純度檢測是蛋白質藥物和抗體藥物質量控制、新藥研發和蛋白質組學基礎研究的重要課題。然而,凝膠介質等電聚焦電泳(Gel IEF)和傳統的毛細管等電聚焦(單點檢測cIEF)存在很大局限,分析時間長、重復性差、操作繁瑣,不適用于現代蛋白質基礎研究和藥物工業對高通量檢測和高準確度的要求。AES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毛細管電泳系統:全柱檢測-毛細管電泳成像技術(Whole Column Detection for Imag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WCID), 徹底顛覆了傳統電泳技術在蛋白質分析中的定義,通過cIEF-WCID技術,復雜蛋白質的分離和 pI 點的測定變的異常輕松:高分辨率、高效分離、準確 pI 點測定和超高分析通量,成為蛋白質藥物和抗體藥物研發和質量控制、蛋白質組學基礎研究和生物相互作用機制探索的強有力工具。
左圖:電泳分析時間的比較,cIEF-WCID電泳(紅色)10min;傳統單點檢測毛細管電泳(綠色) 45min;凝膠介質等點聚焦(Gel IEF,藍色)400 min,
右圖:Gel IEF、傳統毛細管電泳、和cIEF-WCID的技術特點比較,cIEF-WCID在分析通量、分辨率和重復性等方面均占突出的優勢,適合于蛋白質分析的基礎研究和工業化標準
CE--WCID 是電荷耦合裝置 (CCD) 成像技術和微分離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后的產物,它利用一個 CCD 照相機對整個微分離通道(長度通常為3-8厘米)內的分離進行成像檢測,檢測信號可以是紫外吸收、折射指數梯度或激光誘導熒光。
cIEF-WCID可應用于:蛋白質分離、純度檢測和定量分析;蛋白質 pI 的測定;蛋白質分子量和擴散系數的測定;蛋白質的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質藥物和抗體藥物的質量控制和生產工藝研究等多種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