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3日(北京時間)報道,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格哈德·瑞普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成功地實現了用單原子存儲量子信息——將單個光子的量子狀態寫入一個銣原子中,經過180微秒后將其讀出。最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學家設計出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并讓其遠距離聯網構建“量子網絡”。
量子計算機因其能同時處理用單個原子和光子等微觀物理系統的量子狀態存儲的很多信息,計算速度更快。但量子計算機進行操作時,其內部不同組件之間必須能進行信息交換。因此,科學家希望量子信息能在光子和物質粒子之間交換。
此前,科學家實現了光子和數千個原子集合之間的信息交換,現在首次證明,采用一種可控的方式,量子信息也能在單個原子和光子之間交換。實現光子和單個原子之間信息交換的最大障礙是,光子和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太微弱。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將一個銣原子放在一個光學共振器的兩面鏡子間,接著使用非常微弱的激光脈沖讓單光子進入該共振器中。共振器的鏡子將光子前后反射了多次,大大增強了光子和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還通過添加一束激光——控制激光(在銣原子同光子相互作用時,直接射向銣原子),讓銣原子吸收一個光子,從而讓銣原子進入一種穩定的量子狀態。且原子自旋會產生磁矩,該磁矩的方向將決定用來存儲信息的穩定的量子狀態。
這個狀態可被相反的過程讀出:他們再次使用控制激光照射銣原子,使其重新釋放出剛開始入射的光子。結果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讀出的量子信息同最初存儲的信息一致,也就是所謂的保真度超過90%。而傳統不基于量子效應獲取的保真度僅為67%。且量子信息在銣原子內的存儲時間約為180微秒,這能與以前基于多個原子方法獲得的量子存儲時間相媲美。
但是量子計算機或量子網絡所要求的存儲時間要比這更長。另外,受到照射的光子中有多少被存儲接著被讀出——所謂的效率,現在還不到10%。科學家正著力進行研究以改進存儲時間和效率。
研究人員霍爾格·斯派克特表示,使用單個原子作為存儲單元有幾大優勢:首先單個原子很小。其次,存儲在原子上的信息能被直接操作,這一點對于量子計算機內邏輯操作的執行來說非常重要。另外,它還可以核查出光子中的量子信息是否在不破壞量子狀態的情況下被成功寫入原子中,一旦發現存儲出錯,就會重復該過程,直到將量子信息寫入原子中。
另一名科學家斯蒂芬·里特表示,單原子量子存儲的前景不可估量。光和單個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讓量子計算機內的更多原子能相互聯網,這會大大增強量子計算機的功能。而且,光子之間的信息交換會使原子在長距離內實現量子糾纏。因此,科學家們正在研發的最新技術有望成為未來“量子網絡”的必備零件。
谷歌的最新量子計算芯片Willow引發了公眾對于量子計算新一輪的關注。量子計算的原理是什么?真實的量子計算機到底長什么樣?量子計算又是如何實現遠超超級計算機的計算性能的?12月14日,墨子沙龍攜手上海......
11月1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適用《M12:藥物相互作用研究》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指導原則及問答,全文如下國家藥監局關于適用《M12:藥物相互作用研究》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指導原則及問答文......
10月25日,記者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我國科學家在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成功完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流體動力學仿真,標志著國產量子算力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取得重要......
據美國趣味工程網站近日報道,德國網絡安全創新署已與4家公司簽訂合同,共同致力于在2027年推出全球首臺移動量子計算機。研究人員表示,作為一種便攜式技術,擬推出的設備能在經典量子計算機無法“施展拳腳”的......
9月7日下午,2024年浦江創新論壇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拉開帷幕。開幕式后的主論壇上,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在演講中展望了量子計算機的發展。薛其坤在......
圖為安徽省合肥市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的量子計算機組裝與測試實驗室。在本源量子的量子計算機組裝與測試實驗室,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悟空”云服務研制團隊負責人趙雪嬌在介紹......
于第一梯隊,但仍有隱憂 7月20日,2024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峰會暨量子計算開發者大會在廣州黃埔舉行。年逾8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應邀參會,并為年輕的后備人才頒獎——第三屆中國計算機學會(C......
俄羅斯量子中心共同創建人、俄國家原子能集團總裁顧問魯斯蘭·尤努索夫稱,俄羅斯計劃到2030年研制出超過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尤努索夫表示,去年底俄在不同平臺上呈現了20—25量子比特,今年應呈現......
俄羅斯量子中心共同創建人、俄國家原子能集團總裁顧問魯斯蘭·尤努索夫稱,俄羅斯計劃到2030年研制出超過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尤努索夫表示,去年底俄在不同平臺上呈現了20—25量子比特,今年應呈現......
記者6月1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了有機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新模式——芳香酰亞胺與脂肪胺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光誘導電荷轉移復合物。他們證明了該復合物可用于光誘導聚合、二氧化碳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