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女兒是紅綠色盲來看,母親必然是紅綠色盲基因(b)的攜帶者,再從一個兒子是甲型血友病來看,母親也必然是甲型血友病基因(h)的攜帶者。但是,這兩種致病基因分別位于兩條染色上。父親是紅綠色盲患者,所以有紅綠色盲基因(b)。從圖4-9可以看出,他們后代的女孩中,50%可能是正常的,50%可能患紅綠色盲;男孩中,45%可能患紅綠色盲,45%可能患甲型血友病,5%可能同時患這兩種病,只有5%可能是正常的。
h:甲型血友病基因:b:紅綠色盲基因
綜上所述,研究兩種基因病伴隨遺傳規律,在遺傳咨詢時估測遺傳病患者后代發病風險是重要的。
3.兩對基因的相互作用 先天性聾啞是一個較常見的兩對基因相互作用的例子。假定在不同座位上的兩套以上的隱性基因中,只要任何一個座位是隱性純合子,就出現聾啞。
(1)聾啞雙親生育的子女可以是全部聾啞或全部正常
DDee×DDee→DDee
ddEE×ddEE→ddEE
DDee×ddEE→DdEe 全部正常
(2)不同家系的聾啞尊重親生育正常聽覺子代相互結婚,有較高機會出現聾啞兒女
即正常聽覺占9/16,聾啞占7/16
四、單基因病的遺傳異質性與遺傳方式
遺傳異質性(heterogeneity)是指表現型一致的個體或同種疾病臨床表現相同,但可能具不同的基因型,稱為遺傳異質性。由于遺傳基礎不同,它們的遺傳方式、發病年齡、病程進展、病情嚴重程度、預后以及復發風險等都可能不同。研究表明,遺傳病病種增多的原因不僅是由于發現了新的疾病,而是從已知的綜合征中分出了亞型,即遺傳異質性的存在。遺傳異質性幾乎成為遺傳的普通現象。例如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最常見的致盲的單基因遺傳眼病之一,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萎縮、夜盲和視野縮小,多為雙眼發病,致中年或老年進完全失明。
RP的遺傳方式具有遺傳異質性,即可以有AD、AR、XR連鎖遺傳,可能還有Y連鎖遺傳。遺傳方式不同的RP,一般其遺傳基礎也不同,因而伴隨的綜合征的以及始發年齡、主要病情變化特征(XR常伴高度近視,AR和AD多為低度近視)、病程進展(AD快,AR慢)、預后情況(AD較輕,AR致盲)也有差異,甚至還可區分為其他不同亞型。
現知,XL的RP2基因定位于Xp11.4-11.23,XL的PR3基因定位于Xp21.1,AD的RP基因定位于8p11-q21。因此,普遍認為RP是多個基因座位上RP基因所引起的一組具有臨床亞型的視網膜退行性病變的遺傳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