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雨,加上陽光強烈,從3月4日一直到昨天,南京空氣已持續污染6天。不過,最近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并非PM2.5,而是臭氧。昨天上午10時,@南京環保微博發布前一天AQI日報,按新空氣標準,3月8日南京空氣輕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臭氧8小時”。揚子晚報記者獲悉,由于空氣中“臭氧8小時”今年首次超標,南京出現了一次大范圍光化學煙霧污染。
為什么臭氧會超標呢?“應該說跟近日光照特別強烈有關”,南京環保工作人員表示,在日照強烈的條件下,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就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日照一強烈,就相當于催化生成臭氧的催化劑,臭氧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肺功能也有影響。”而臭氧是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識指標。當臭氧濃度高的時候,也就是光化學煙霧污染反應很活躍的時候。“光化學煙霧”這個詞對很多市民來說,并不陌生。就在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發現,京津冀霧霾檢出大量危險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中共有800余人喪生。
記者了解到,南京曾在2011年11月28日,出現過一次罕見的大范圍光化學污染。當天,NO2這一污染特征物嚴重超標,城市一片昏黃。不過,專家表示,南京相對于京津冀來說,光化學煙霧污染程度并不高。這主要與當地的光照程度以及污染情況有關系。南京光照程度不如珠三角,污染程度也遠沒有京津冀嚴重。一般南京出現光化學污染主要是在3月份和5月份,特別是5月份,往往光照強度大,污染物聚集,最容易形成光化學污染。
■新聞鏈接
臭氧濃度超標兒童最易受害
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含有3個氧原子。據環保專家分析,臭氧是一把“雙刃劍”,臭氧具有殺菌消毒作用。但是,臭氧在大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時 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呼吸濃度過高或者長時間呼吸濃度較高的臭氧對人的身體有害。此外,臭氧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肺功能也有影響。而臭氧的超標,是 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識指標。
由于臭氧比重較空氣大,身高較矮的兒童往往最容易成為臭氧污染的受害者。專家建議,在空氣輕度污染的天氣,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煉。
據介紹,臭氧濃度的變化非常規律,在氣象條件穩定的情況下,一定是太陽出來之后逐漸升高,到下午1點左右達到最高值,此后慢慢下降,到晚上6點之后逐漸變為零。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上,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京津冀科研院所聯盟聯合舉辦主題為“智聯全球·慧創未來”的京津冀國際科技成果應用場景峰會,邀請來自中國......
大氣重污染的成因來源與控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在春節和疫情管控期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過程的特征和規律,為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當前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作為抗疫戰疫的“第二戰場”,大城市的“菜籃子”穩產保供同樣重要。與此同時,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將近,又到了春耕備耕的關鍵階段。“我們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戰斗的春......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和有關專家就網友關心的重污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進行了解讀。問題一:春節以來,假期又逢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為什么還有重污染......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公布了2019年11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的降塵監測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一、“2+26”城市11月,“2+26”城市......
11月21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重污染過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攻關聯合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對本次重污染成因進行解讀。01總體情況11月......
關于印發《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19〕197號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水利、科技、財政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現將《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當今社會發展的達到一定階段,勢必要謀求協同合作,在這方面政府早已發布相關政策確立不同的協同區域,如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地區等,在這些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科技不斷創新,高等教育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和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在水分子真空紫外波段光解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TheJournalofPhysical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