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濕變化是表征水熱平衡的重要指標,其時空變化特征與歸因研究對探討水循環變化規律和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在德國科技部項目(No.PAK 393)和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No.41101023)資助下,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陶輝博士采用更倚重于物理機制的干濕指數(SPEI),對塔里木河流域近50年干濕變化特征及其與大氣環流關系進行了研究,該研究是繼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影響研究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研究結果表明:近50年來,塔里木河流域顯著變濕并在1986年發生顯著突變,其中,暖季顯著變濕站點主要分布在阿克蘇河流域。突變后,極端干旱事件發生頻率略有增加,但輕度和中度干旱事件發生頻率有所減少,而不同等級的濕事件發生頻率則一致地表現為增加;對典型干濕月份和突變前后對應的北半球500hPa位勢高度場和水汽通量變化的合成分析表明,暖季典型干濕月份環流系統配置存在明顯差異,極端濕月水汽來源與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關系密切;中高緯度的水汽輸送變化是該區域1986年后暖季變濕的原因之一。
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氣候學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上。國際評審專家認為該論文對塔里木流域水循環研究具有重要貢獻:This study form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孫自法)2022年夏天全球多地持續高溫引發高度關注,而對全球氣候有重要且深遠影響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區的氣候環境及其變化,更是科學家們長期聚焦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過......
近年來,“數字孿生”技術發展迅猛,通過集成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過程,可在虛擬空間中完成地理實體映射,從而反映實體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正逐漸被應用與智慧城市、數字醫療、工業設計等領域,但面向流域綜合管理......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據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1項,國家科......
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等事件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很多能源和化工企業一年來過得很不輕松。隨著中美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正當大家對接下來的2020年滿懷期待、準備重整旗鼓趕上和推動國家全面實現小......
《自然》發表特刊,從其150周年歷史上發表的40余萬篇作品中梳理出科學關鍵詞。科學研究有哪些變化趨勢?關鍵轉折在何時?英國《自然》雜志于11月6日發表其150周年特刊,獨家分析考察了從1900年至今,......
2019年2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印發2019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的通知》。從發布的各品類食品抽檢的項目來看,有了較大的變化。小編整理了食用農產品2018版和2019版的變化,......
自2019年1月1日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2017)》等五項認證認可行業標準將全面實施。為落實《國家認監委關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工作采用相關認證認可......
研究表明,我國東部地區干濕古氣候的空間變化主要受控于古季風與古西風的相互作用,長江中游地區與華南、華北在干濕古氣候變化上存在明顯差異,這項研究凸顯出長江中游在古氣候研究上的重要地位。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
陸地生態系統通過其碳匯功能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氣候變暖;而陸地碳匯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十分敏感。陸地碳匯的動態變化及其驅動因子,是目前全球碳循環研究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工作多年,蔡慶華(上圖,資料圖片)依然將導師劉建康提出的要求作為座右銘。正因“唯實”,他與導師一起提出“流域生態學”概念,積極呼吁在流域視野下探尋水生態密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