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2-26 12:21 原文鏈接: 南京大學醫學院一論文被撤:研究基因“不存在”

    2022年12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轉化醫學期刊》(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線發表撤稿說明稱,撤回一篇論文,因為涉事論文中研究的基因不存在。

    涉事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Yi Shi。

    一個不存在的基因,在人群中還存在基因多態性?

    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是因為研究人員對基因的命名問題引發了誤解并導致撤稿。

    涉事論文稱,論文中的研究得到了 “編號814702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編號816700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該論文的署名作者有Jiangnan Zhao、Yan Tan、Li Wang、Xin Su和Yi Shi。其中,Yan Tan、Li Wang的署名單位是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呼吸內科(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Jiangnan Zhao、Xin Su和Yi Shi的署名單位是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涉事論文的標題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血清1-磷酸鞘氨醇水平和 1-磷酸鞘氨醇基因多態性: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Serum sphingosine-1-phosphate levels and Sphingosine-1-Phosphate gene polymorphisms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于2020年4月6日在線發表。

    涉事論文稱,假設血清S1P(1-磷酸鞘氨醇,或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水平降低與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結果相關,并且S1P基因的多態性與血清S1P水平相關。該研究共招募了121名ARDS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研究結論稱,ARDS患者的血清S1P水平顯著降低。 S1P水平降低與較差的臨床結果相關。S1P rs3743631、rs907045基因多態性與ARDS易感性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轉化醫學期刊》的撤稿說明稱,“不存在1-磷酸鞘氨醇(S1P)基因。”

    實際上,S1P是細胞的一種代謝產物。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志毅等人2018年在《中華內科學》發表的論文稱,S1P是神經鞘磷脂的一種生物活性代謝物。神經鞘磷脂是細胞膜上主要的神經鞘脂類,能被神經磷脂酶催化生成神經酰胺,神經酰胺很快被催化水解生成鞘氨醇,后者再在鞘氨醇激酶作用下磷酸化,產生1-磷酸鞘氨醇(S1P)。作為一種代謝物,S1P既可在細胞內作為第二信使激活下游信號通路,影響細胞代謝和功能,也可通過三磷酸腺苷結合盒轉運蛋白超家族和Spns2轉運體轉運至細胞外與其受體結合。

    撤稿說明稱,《轉化醫學期刊》的主編已撤回這篇文章。 涉事論文發表后,人們對文中的命名和方法提出了擔憂。發表后同行評審已確認,S1P(位點1蛋白酶,site 1 protease)基因不編碼鞘脂代謝物1-磷酸鞘氨醇。不存在1-磷酸鞘氨醇基因。但涉事論文的研究基于1-磷酸鞘氨醇基因多態性,因此,主編對該論文提供的結果和結論不再有信心。涉事論文的所有署名作者都同意這一撤回。

    面向醫生的綜合互聯網平臺梅斯醫學和數據科技公司青塔相關網站的檢索結果均顯示,“編號814702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項目是“肺內皮細胞S1PR1受體在流感病毒所致ARDS中的作用”,項目負責人是施毅,資助金額為75.0萬元,2014年立項。

    相關文章

    南京大學大型儀器共享服務平臺與您共赴科研新征程

    過去的一年,南京大學的科研工作再創佳績,在引力子、星系形成演化、光酶催化等前沿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12項高水平原創成果發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其中,實驗室建設和大型儀器設備發揮了不可或......

    南京大學大儀維修維護|流式分析儀自主維修經驗分享

    維修事件一單位:現代生物研究院公共儀器平臺完成人:維修維護專家李紅召(生科院)、維修維護專家沈凌霄(現代生物研究院)時間:2024年9月25日-2024年11月12日1、事件經過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

    研究團隊發現抑制HIV強效抗體

    科技日報訊 (記者金鳳)記者近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從羊駝體內分離出一種能結合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受體的抗體......

    中外學者發現首個白矮星+超冷亞矮星雙星系統

    太陽附近的大多數恒星都是由相同豐度的元素構成的。但有一類被稱為亞矮星的罕見的天體,其碳和鐵等重元素的含量要少得多。這些亞矮星中溫度最低的被稱為超冷亞矮星,包括小質量恒星與褐矮星。超冷亞矮星很難被研究刻......

    太陽能提鋰!南大為開發鹽湖鋰資源提供新路徑

    鹽湖中的鋰礦是全球鋰資源的重要來源。然而,由于復雜的鹽湖化學條件和極高的環境保護要求,至今難以大規模開采利用,成為我國鋰礦開采的“卡脖子”難題。28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朱嘉、中國科學院院士......

    知名知識產權領域學者邵科回國加盟南京大學

    據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官網消息,2024年9月22日,新質生產力和知識產權全球論壇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開幕,來自不同領域的政府領導、哈佛和劍橋等名校的外國領軍專家9人、國內學界權威、產業精英300余人參會。......

    南京大學潘樂陶基金捐贈設立儀式舉行

    9月20日下午,南京大學潘樂陶基金捐贈設立儀式在仙林校區舉行。香港安樂工程集團創始人潘樂陶博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氣科學學院教授符淙斌,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

    這一發現世界首次!致敬在黑屋子里的科研工作者

    江蘇近些年更加關注基礎研究,成為全國率先建立三大基礎實驗室的省份。讓我們走進一座特殊的實驗室,了解一群埋頭尋找特殊物質的科研工作者。杜靈杰,38歲,從事量子物理實驗研究十余年,對于他和他的同事們來說,......

    30篇參考文獻18篇被撤稿,這篇論文還可靠嗎?

    今年1月,一篇主題為“通過眼睛虹膜檢測人類疾病”的綜述文章被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出版的會議論文集收錄。但論文作者和編輯都沒有注意到,該論文標注的30篇參考文獻中有18篇被撤稿。令人驚訝的是......

    著名礦物學家、南京大學教授羅谷風逝世

    我國著名的礦物學家、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羅谷風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9月7日2時11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歲。9月9日,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布了相關訃告。羅谷風,1933年2月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