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在南寧一家超市選購大米
核心提示:
7月26日,衛生部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則(征求意見稿)》,列出了20余種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單。其中新鮮蔬菜、生鮮肉、鮮蛋、大米等市民生活必需品被列為不得添加香精食品名單。而前段時間假冒“五常大米”風波,引起了廣泛關注。南寧市一位長期從事大米加工業的業內人士表示, 網上可以買到專門的配米機、有人會根據不同香米的味道售賣不同的香精、加工商人通過“打點滴”的方式添加香精或者拋光用的油,一整套做下來,讓普通甚至劣質大米看起來光亮、聞起來很香。專家則表示,鮮肉鮮蛋也有添加香精的可能,購買大米等食品,不必過于追求高價。
調查 手抓大米留“余香” “看了你們的報道,知道南寧市場上沒有五常大米銷售,但是作為消費者,我還是不放心,因為市場上香米的品種還有不少,這些香米有沒有也加入了香精來提香呢?”年輕的南寧公務員嚴莉直言,對于大米等生活必需品,沒有經驗、不會區分是他們這代年輕人的通病,“五常大米問題出來之后,我從媒體上了解到,挑選香米,可以先聞,如果味道刺鼻的香,肯定有問題,還有就是,抓過大米之后,手上仍舊留著香味的,十有八九也是添加了香精。”
7月26日晚,記者在南寧市某大型超市逛了一圈,大米攤點前有不少市民駐留。整包的大米除了看外包裝、品牌,無法根據里面的情況挑選。7月27日,記者到南寧市某農貿市場,在散裝大米的攤點前,嘗試著用嚴小姐介紹的方法進行辨別。一個標牌上標著上林產的某種大米,記者用手抓了一把,聞了聞,可以比較明顯地聞到一股香味,而抓過大米之后的手上,也余留了淡淡的香味。
手留“余香”的大米用香精美化的可能性高的說法,得到了自治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陸光成的證實。“大米的香味是天然的,不會過于刺激,當然也不會在手上留下香味,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自曝 加香精有如給大米“打點滴” “加香精不僅限于五常米這一個品種,據我所知,還有不少大米在加工時存在添加香精的現象,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已經做了二十多年大米加工生意的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大米每年的產量相差都比較大,不少有經驗的大米生產銷售企業,都會在產量大的時候低價購入大量大米,并留下一部分在產量少的時候“精心包裝”。正常來說,在市面上買的包裝米開封后,香味至多能保存兩到三個月;而大米生產企業保存大米的特殊糧倉,可以令大米處于休眠狀態,但香味的保存期也不會超過一年。
“所以,要將陳米"喬裝打扮"成新米出售,肯定少不了要加入一定量的香精。”該業內人士還透露,要把普通大米或者陳米美化成香米,是需要基本條件的,“拿五常米舉例,首先商家需要找到與五常大米顆粒相似的米。其余的硬件條件都可以通過網絡找到。”
“網站上可以購得配米機,也可以購得相應的香精,你想要什么香米,就有什么香精提供給你。”這位業內人士說,
更加令人驚奇的是,加香精的過程一點都不復雜,和打點滴原理一樣。就是在加工大米的過程中,配米機一邊工作,香精溶液通過醫用點滴瓶膠管流入。
“購買機械、香精等成本雖然提高了,但是"包裝"出來的大米售價也相對提高,而且銷量也好了。每斤大米的利潤會增加1―2角錢,一年幾千噸的產量,利潤可想而知。”這位業內人士這樣說道。
解惑 鮮肉鮮蛋添加香精存可能性 在人們印象中,大米添加香精已經是稀奇的事情了,而這次衛生部擬規定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中,還包括新鮮水果、生鮮肉、鮮蛋等,這樣一來,大家就納悶了:鮮肉、鮮蛋也能添加香精?
“包裝食品,例如牛奶等,有無添加香精或者食品用香料應該會在包裝上標明,但是農貿市場里賣的諸如蔬菜、豬肉等,沒有外包裝,就算明文規定了不允許,但添不添加香精消費者怎么知道?”市民王先生看到有關的新聞報道后,不解地說。
“我個人認為,有可能是在飼料中添加。”廣西養豬協會理事長、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何若鋼表示,“就拿豬肉來說,在生豬宰殺前7天里,都不能注射任何抗生素,這個稱為休藥期,這是為了保證鮮肉上市時沒有藥物殘留。同樣的,如果長期使用混合了香精等添加劑的飼料,應該也會出現殘留現象。”
另外,長年從事食品監督工作的一位人士表示,雖然以前他沒有聽過在新鮮蔬菜、生鮮肉、鮮蛋等食材添加過香精的事情,但喂了添加了香精的飼料,或者是用混有香精的液體浸泡,以提高食品的外表或口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提醒 高價食品不一定營養價值高 商品的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實話實說,這些米商之所以對大米進行"加工",主要原因還是品相好的香米受老百姓歡迎。需求多了,自然就有人想方設法鉆空子,誰不想多賺錢啊。”自曝行業“潛規則”的大米加工業內人士表示。
“4元錢一斤的大米肯定比1元多的好吃,營養價值也高些吧。”面對市場上“百花齊放”的大米品種,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觀點。為了迎合公眾消費習慣的改變,讓米賣出去,加工廠家也追求“好吃”,大米的加工精度就不斷提高,加工精度一高,成本就增加,到消費者手中的大米就要貴些。
自治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陸光成表示,現在人們的大米消費觀通常首先考慮食味好,其實營養和風味是一對矛盾。現在市場上的大米,除了那些精加工、營養流失較多的以外,結構類似,營養價值也差不多。除了大米,對于其他一些食品,不少人也有追求高價的趨勢。
“從外往內,一顆大米分為谷皮、糊粉層、胚乳、胚芽四個部分。像紙一樣薄的糊粉層飽含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膳食纖維、營養價值很高。胚乳部分是主體了,只要是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淀粉),還有一定量的蛋白質。胚芽是大米中另一個營養豐富的部分,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E等。”陸光成 提醒,那些免洗大米、精加工大米,營養成分容易更多地流失。
溫馨提示:帶著這些秘笈買米心里有底
看標志 根據食品標簽通用標準規定,米袋上必須標注生產日期、產品名稱、生產企業名稱和地址、凈含量、 保質期、質量等級及其他特殊標注的內容,其中生產日期是識別新大米最關鍵之處。另外,可查看包裝上是否有國家強制性規定的“QS”認證標志。
辨新陳 大米陳化現象較重時,色澤變暗,黏性降低,沒有香味。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道溝紋的米是陳米,其量越多說明大米越陳舊,陳米會有發霉的氣味,米粒中有蟲蝕粒。抓一把大米在手中,放開后觀察手上是否粘有白兮兮的米糠粉,這種米糠粉情況在合格的新大米中很少發現。
看硬度 硬度是由大米中蛋白質含量多少所決定的,大米的硬度越強,說明蛋白質含量越高,其透明度也會越好。一般情況下,新米比陳米硬,水分低的米比水分高的米硬,晚米比早米硬。
看黃粒 米粒變黃是因大米中某些營養成分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或是大米粒中微生物繁殖所引起的。這樣的米會影響飯的香味和口味。
聞氣味 手中取少量米粒,用手搓其發熱,然后立即嗅其氣味,正宗的新大米有股撲鼻的清香味。而存放一年以上的陳米,只有米糠味,沒有清香味。如果聞一聞發現米有異常味道,多半不是好米。現在市場上香米比較流行,有自然清香的米比較正常,如果是撲鼻的香味,就不正常。
嘗味道 取幾粒大米細細咀嚼,合格的新大米味微甜,無霉味和酸味。新米含水量較高,入口較松,齒間留香;陳米則含水量較低,入口較硬。
保質期 買大米時要看清包裝上的生產日期、 保質期,最好購買小袋米并盡快食用。此外,專家建議市民盡量去大型超市選購信譽好的大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