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開大學碳中和交叉科學中心揭牌成立。中心由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商學院、物理科學學院、泰達生物技術研究院、化學學院等多個學院參與共建,以構建南開生態碳匯研究特色為目標,瞄準碳中和生物增強地球(陸地、海洋、大氣)核心碳匯機制與管控策略研究。
南開大學碳中和交叉科學中心主任、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啟星介紹了碳中和交叉科學中心概況。南開大學碳中和交叉科學中心通過建設室內模擬-野外觀測-大數據智能分析-碳中和治理標準研發一體化學科交叉創新平臺,在提升生態碳匯基礎理論與治理策略創新上獲得重大原創性突破,爭取承接國家重大項目、培育出國家級高端領軍人才、獲得國家級科研獎勵、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建設成具有南開特色、南開名片的生態碳匯交叉科學研究中心,為國家“雙碳”目標的盡早實現和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南開力量。
——訪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磊教授光合蛋白質穩態研究-植物生長/逆境應答的能量基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礎,對植物的生長周期、結構、外觀和品質等都具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但是光逆境引起的光抑制會降低光合作......
8月30日上午,北京市、河北省及雄安新區共同舉行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儀式,并舉辦啟動活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儀式在雄安新區華望城舉行。啟動儀式上,各方分別介紹了相關支持政策,中關村發展集團介......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小良熱帶海岸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長、研究員王法明聯合國內外海岸帶碳匯研究領域的主要科學家,探討了中國的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如何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相關述評文章在線發表于《......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是關鍵支撐。從實踐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要經歷技術研發、示范引領、規模化推廣三個階段,公共資金更重視前端技術研發,社會資本更看重成熟技術應用,而從“走出實驗室”到......
近日,南昌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熊威聯合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文章,首次提出了“Microalgae-MaterialHybrid”(MMH)的概念,系統梳理了微藻—材料復......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72222001)等資助下,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戴瀚程研究員團隊在大規模生物質能部署以助力中國碳中和目標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糧食系統增效是實現中國碳......
氫能是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發展氫能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氫氣的安全高效儲存和運輸限制了氫能的發展。目前,傳統的加氫催化劑存在貴......
7月11日,中新天津生態城發布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將聚焦產業、建筑、能源、交通四個重點領域,在無廢城市、科技創新、碳匯建設、全民普惠、試點示范、對外合作六......
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王磊教授團隊首次揭示霍亂大流行菌株起源和完整進化途徑的研究成果,該成果被寫入美國微生物學會出版的權威教科書《微生物》。此前該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科學》也以“當今的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77.s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