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1-17 10:21 原文鏈接: 南水北調東線消滅不達標斷面

    我省在南水北調干線渠道兩側建立生態保護帶。圖為東線濟平干渠工程。

      本世紀初,部分專家擔心“污水北調”反對工程上馬,業內公認,東線工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治污,重點在山東

      我省探索出“治用保”流域治污新模式,即督促排污單位達到常見魚類穩定生長的治污水平;構建企業和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以沿河環湖大生態帶,提升環境承載力

      目前斷面達標尚不穩定,農業面源污染、養殖污染、航運污染等問題仍在威脅水質安全

       被專家學者稱為“天下治污第一難”的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取得關鍵進展,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1月15日在2013年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作會議上透露,截至去年底東線輸水干線排污口全部關閉,全線首次消滅不達標斷面,實現36個控制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山東20個,除一個斷流外,其余19個全部達標),輸水干線水質基本達到規劃確定的水質目標,為順利調水打造了綠色屏障。

      本世紀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上馬前,黃河以南36個控制斷面中僅1個水質達標,南四湖湖區水質全面呈劣五類,53條入庫河流魚蝦絕跡,主要指標超標10~180倍。當時部分專家學者因擔心成為“污水北調”而反對工程上馬。業內公認,東線工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治污,重點在山東,難點在南四湖。

      在實踐中,我省逐步探索出適用于發展中地區的“治用保”流域治污新模式,即全過程治理污染,引導和督促排污單位達到常見魚類穩定生長的治污水平;構建企業和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減少廢水排放;建設人工濕地和生態河道,以沿河環湖大生態帶,提升流域環境承載力。

      我省制定實施了分階段加嚴的地方環境標準,逐步取消了高污染行業的排污特權。所有廢水排放單位在排污口建設生物指示池,外排廢水達到常見魚類穩定生長的水平再排向環境。運用市場機制推動調水沿線建成污水處理廠90座,總處理能力達430萬噸/日。實施“退漁還湖”,共清理取締和改造投餌圍網、網箱約31萬畝,省級財政安排1億元生態補償資金。調水沿線各市建成再生水截蓄導用工程21個,年可消化中水2.1億立方米,有效改善農灌面積200多萬畝。調水沿線已建成人工濕地面積14.6萬畝,修復自然濕地面積16.3萬畝。

      在連續10年兩位數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山東輸水沿線實現了水環境質量持續明顯改善,9個測點水質,按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指標評價,已全部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兩項指標分別下降了74.6%和91.8%。國家確定的324個治污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實際完成治污項目827個、完成投資213億元。

      省環保廳廳長張波表示,山東實踐證明,發展中地區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也能基本解決流域污染問題,科學實施積極的環保措施,不僅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是推動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手段。他同時表示,目前斷面達標尚不穩定,農業面源污染、養殖污染、航運污染、城市污水直排等問題仍在威脅水質安全,確保調水水質長期全面達標,任務還十分艱巨。

    相關文章

    國產“高分”衛星帶你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丨世界水日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國產“高分”衛星帶你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3月22日是第31屆“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是“加速變革”,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水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

    南水北調:八年惠及超過十分之一的中國人

    截至今天(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8年來,這個貫通祖國南北的超級工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帶來了哪些變化?看總量:8年輸水總量超586億立方米。看范圍:輻射沿線42座大中城市28......

    河南“科普輕騎兵”在南水北調中線點亮科學夢

    9月19日,在河南省科普大篷車“喜迎二十大 科普渠首行”暨2022年南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場,22輛科普大篷車整齊地停放在淅川縣湯山濕地公園廣場。輕輕轉動手輪,小小的鐵錘就會敲擊兩側的鑼和鼓......

    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題:三大數據展現南水北調工程效益新華社記者劉詩平8月25日,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通過水利部主持的設計單元工程完工驗收。至此,南水北調東、中線155個設計單元工程全部通過水利部完工......

    引江補漢工程:國之重器牽手筑牢國家水網主骨架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備受矚目的引江補漢工程拉開建設帷幕。作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這一工......

    南水北調后續工程拉開序幕引江補漢工程開工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今天,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開工建設。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

    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的最新評估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底,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城區地下水壓采量超過30億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淺層地下水總體達到采補平衡。......

    北方40多個城市喝上南水

    核心閱讀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4周年。工程啟動以來,南水成為北方40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受益人口超1億。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南水更是讓北方多地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等問題得到了緩解。自南......

    南水北調中線調水150億立方米惠及五千萬人

    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陶岔渠首調水入渠水量達到150億立方米,沿線水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中線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19座大中城市,5......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